人物檔案
姓名:龐凱
單位:廣州和生堂藥業
職位:服務工程師
入職時間:2018年
「人總是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才逐漸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和生堂服務工程師龐凱對此深以為然。就讀於西南大學畜牧專業的他,自畢業起就投身於農牧行業。對他而言,這既是自己的技能所長,更是心之所向。龐老師在畜牧領域摸爬滾打多年,曾任職過豬料銷售員、豬料片區經理、禽料服務營銷員等職務。一路兜兜轉轉,最終在2018年,他與重慶海大結緣,擔任禽料業務線服務營銷主任。
轉職動保——懵懂小白,篤定服務
此時,重慶海大剛成立不久,業務線亟需開擴。作為新人,龐凱想趁著這個機會在重慶海大站穩腳跟。可殘酷的現實沉重打擊這位「營銷老兵」。由於客戶養殖環節服務需求的多元化,單一的飼料銷售手段早已滿足不了客戶需求。諸如種苗採購,成禽及禽產品銷售,疾病診療,動保方案指導等都是當前客戶養殖中的痛點。這對於業務員自身在禽飼養管理,疾病診療,動保三方面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於缺乏平臺支撐,僅憑自己一己之力,對飼料銷售增益是那麼微乎其微,那段時間每天都是心灰意冷的,每天風塵僕僕的跑業務卻看不見成效」龐凱回憶道。
「山不轉水轉」,2019年初,海大畜禽動保和生堂公司曾華平老師的到來,使得龐凱深入了解到動保這個陌生的領域,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三番五次地打聽了解後,龐凱隱約感覺到從事動保服務或許能成為他日後事業的轉機。經過多方協商溝通,龐老師於2019年2月正式從重慶海大公司轉職加入海大動保和生堂公司,並對接重慶海大公司動保服務工作。
可光有熱情遠遠不夠,龐凱在動保領域初出茅廬,難免得先交「學費」。沒有樹立標杆粉絲戶;沒有顯性化;沒有動保案例輸出;沒有取得飼料團隊配合支持;更沒有完成動保目標銷量......龐凱再度陷入苦惱與迷茫。
但對於不輕易放棄的龐凱而言,在內心深處,他始終篤定——動保服務是飼料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後的必然之路,動保服務是一艘正起航的飼料護衛艦,前途是光明的。
轉戰江門——全面提升,初嘗戰果
與此同時,和生堂公司各級領導也關注著龐凱的狀態,也在為他把脈。龐凱說到:「領導對他的評價一針見血:動保服務宗旨理解不夠;動保產品本身熟悉掌握不足;動保服務方法認知運用不到位」。
2019年7月,龐凱老師離開了他熟悉的重慶海大市場,跟隨曾華平老師一起到廣州江門海大做動保服務。在曾華平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龐凱開始聚焦肉雞產品線,不斷推行病源檢測,確保動保產品顯性化落地。
「萬事開頭難,從事一個新的領域肯定都是一個邊學邊做的過程,只要堅持做,常思考,總能看到成果的」龐凱說。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龐老師的動保業務逐漸有了起色,在日復一日的欄舍服務中,不斷樹立了標杆戶、粉絲戶,輸出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動保案例。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龐凱成功開通江門海大紛逍卡5戶,跟蹤服務核心客戶20多戶,樹立標杆戶5戶,粉絲戶15戶,召開小交會4場,實現了2019年8-12月平均銷量達9萬的好成績。
重回故地——抓機發展,感恩前行
2020年1月因市場需要,龐凱老師由江門海大轉回重慶海大。帶著在江門海大磨礪而成的經驗技巧,回到重慶市場的龐凱顯得遊刃有餘。
通過2020年上半年的努力,重慶海大動保服務取得合計25萬的銷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22萬。面對這個成績,龐凱並沒有驕傲,因為他明白這只是他再戰重慶市場的首戰告捷,離自己的目標還相差甚遠,龐凱心裡一直告誡自己「人時刻都要有一種歸零的心態」。
在龐凱看來,2019年的自己是幸運的,他慶幸和生堂公司領導對他不離不棄,感恩良師曾華平的悉心指導。他漸漸感慨到「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以為我們自己是風,直到最後我們遍體鱗傷,才意識到自己是草,風往哪邊吹,草就往哪邊倒,人最關鍵的是找到自己的坐標,學會順勢而為」。
最後,龐凱向我們說到:「他期待重慶市場動保中心服務站的建立;期待海大動保早日獨立上市!也期待自己順著海大動保這陣風,在當地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