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本期土味農村!我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俗語文化可謂是獨樹一幟,不僅別具特色,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這些農村俗語作為祖先留下的經驗之談,一直深受農民的喜愛與推崇。
文【土味龍】
最近我們南方地區已經下了一個多月的雨,很多地區都出現洪澇,特別是農村的一些房屋,遇到大雨天一旦被淹,大家就要考慮其安全性。那麼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吧,正好也能體現老一輩人對蓋房子的講究,不是迷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家裡條件好的建房子都有主房和次房,主人住的就是主屋,家僕住的就是次屋,這也能體現當時的地位差距明顯。如果主屋的高度要比次屋的低,一到下雨天,雨水就會順著次屋的房頂滑落到主屋的房頂上,這樣滴淚屋就形成了。在以前,這種滴淚房一般是給輩分比較低的人住的,主屋建的比次屋低,肯定是不好的。
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這種滴淚房是十分忌諱的,由於屋簷低矮,每當遇到颳風下雨的天氣,磚頭瓦片便很容易順著低矮屋簷滑落到這家院子裡,容易把對方的屋簷砸穿,也很容易砸中住在這間屋子裡的人,一砸之下,一命嗚呼,家人看到了自然就會失聲痛哭,正因如此,他們直接管這種房子叫滴淚煞。
除此之外,由於滴淚屋比較矮,只有主屋高,外加房簷遮擋,導致陽光很難照進屋內,如果是下雨天,隨著雨水不斷滴落,房屋牆壁難免受潮,人住在這種採光不足,陰暗潮溼的房間裡,時間長了心慌氣短,很容易就會生病。
古人建房很注重風水,俗話說順風順水,人們的生活就會什麼都順,這個大家其實無意間都能說出這句話。在老一輩人心中房子和田地一樣重要,一個是供自己生活,另一個則是自己遮風擋雨的庇護所。所以現在農村建房子可以說是一生的大事,家裡有老人的更是馬虎不得。
在農村關於建房的俗語很多,比如我國北方的俗語還有一句「寧舍家財萬貫,不舍房屋向東南」,這句俗語也蘊含了環境和建築的之間關係!北方的農,冬季寒冷,夏季炎熱,農民考慮到房屋的採光問題和通風問題,將房屋朝南建既解決了冬季的寒冷,採光也很好!
不過我覺得,人的生老病死不可能是由幾滴房簷上的雨水掌控,人們也不必擔心房屋受潮,俗語只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不管有沒有道理,我們辯證的看待就行了。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關於農村建房的俗語,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農村資訊盡在土味農村,本期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