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關章子怡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上線,以及有關章子怡手撕片方消費自己少女感的新聞屢屢衝上熱搜。而不久前,張藝謀將開拍自己首部電視劇,馮小剛也在28年後再拍電視劇的消息也接踵而至,不禁讓電影人拍電視劇的話題熱了起來。
章子怡的首部電視劇是近期熱點,有關《上陽賦》的各種消息不斷,大家都心知肚明地清楚這是給劇的播出造勢的需要。
先是1月7日章子怡自己的微博官宣,而且是連發兩條,為自己主演的首部電視劇《上陽賦》做宣傳。
轉發的微博裡還曝光了53秒的預告片,劇中章子怡扮演的上陽郡主王儇初露真容,讓人不禁對從藝以來首次參演的電視劇產生興趣。
1月9日,章子怡更是開始了「花式」造勢——直接開撕片方!
9日下午,章子怡發微博怒懟片方跟平臺,喊話不要再消費自己營銷「少女感」了,「少女感」沒什麼不好,但是別強行安在自己身上,演王儇的時候38歲,下個月42,這兩個數字哪個跟「少女」有關?自己很清醒,本本分分塑造角色,其他對自己的消費大可不必。
這是緣於在這部很多年輕人矚目的書改劇中,章子怡開篇就演了15歲的少女。而2018年在拍這部劇的時候,章子怡已經38歲了。
章子怡也親口承認,下個月就將年滿42歲了。化妝、保養得再好,42歲看起來也不會像十四五歲。
這樣的爭議和前幾天《大秦賦》開播時的遭遇差不多。
演員張魯一就在劇中飾演了13歲的秦始皇,從而直接導致該劇口碑的崩塌。
而目前來說,口碑的崩塌直接影響的就是片方的收益。
而《上陽賦》的片方還拿章子怡的少女感來炒作,顯然是沒想到《大秦賦》的前車之鑑,而且豆瓣上的差評已經出來了,起評就是5.9分,儘管目前緩慢攀升到了6.1分,但是在影視資源多如牛毛的網絡上,一旦口碑不行,有可能讓巨額投資打了水漂。
這才是章子怡最擔心的,也是她開撕片方的原因。
當然,一般來說鮮有演員懟片方的,再有個性也會憋住的。章子怡不是不懂這個行規,除非這個公司和她有啥關係。
網友扒出來,上陽賦的出品方是飛寶傳媒,而國際章恰恰就是這家公司的合伙人和股東。
因此說,章子怡其實是在罵自己的小弟工作不給力,怪不得罵得這麼到位呢。
《上陽賦》這部劇的原著小說叫做《帝王業》,看名字就知道是什麼類型的故事。在架空歷史的背景中,章子怡飾演的相門之女王儇與大將軍蕭綦一同經歷宮廷變換後成立帝王霸業的故事。
但出場就十四五歲的小女孩扮相跟今年已經四十多的章子怡確實太違和。但話說回來,章子怡你接戲時想啥來著。
章子怡接戲時不僅沒考慮自己的戲會讓網友吐槽,也根本就是忘了當年張藝謀告誡她的話——「永遠不要拍電視劇!」
最主要的原因是,演國劇會毀演技。
可其實不僅章子怡沒聽勸解,連國師自己也要下水了。
儘管張藝謀新年開始就在吉林白山開拍了自己三年來的第四部電影——《狙擊手》,但有關他已經著手開拍自己的首部電視劇的新聞已經炒了不少時間了。
張藝謀的新片《狙擊手》,原名是《最冷的槍》,是以抗美援朝中的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為原型的,由近幾年幾度和他合作的張譯主演。
張藝謀的新劇叫《主角》,其實在網上也已經炒了很久。
去年年末,作家陳彥在其作品改編的劇集《裝臺》熱播時接受採訪透露,其獲茅盾文學獎的小說《主角》將改編電視劇,目前劇本創作已經在進行中,而導演就是同為陝西人的老鄉,國師張藝謀。
消息尚沒有得到張藝謀工作室的確認,但陳彥的話應該不會打冒支,因此劇集《主角》可能會是張藝謀首次拍攝電視劇。
小說《主角》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
由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其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積澱,都會註定該劇可能會成為一部質素非常優秀的國劇。
但這樣的劇可能未必會受到當前這屆觀眾的喜歡。
目前來看,張藝謀正在全力投入到《狙擊手》的拍攝當中,而且他手上還有《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兩部電影在排檔期。
《主角》何時能排上國師的計劃之中,還不好說,尤其是2022年的冬奧會會期已近。不過以張藝謀三年拍了四部電影,同時還兼顧著一堆大型項目的超強工作能力,他隨時扎進電視劇的拍攝也是說不準的。
和張藝謀一樣下水拍電視劇的,還有很久沒有成為話題人物的馮小剛。
在1992年拍完《北京人在紐約》一舉成名後,馮小剛一直在拍電影,並一度在華語影壇呼風喚雨。
可風水輪流轉,近兩年馮小剛受到眾所周知的因素影響,拍好的《手機2》可能永遠無法上映,再拍的《如果芸知道》票房慘敗。
馮小剛已經不是那個主導票房的大神了。
不再是大神的馮小剛也開始拍電視劇,而且還是網劇。
劇名《南轅北轍》的這部以流行的女性為主的電視劇,有當紅的藍盈瑩、王珞丹、金晨等人,還有前頂流韓庚,以及老戲骨劉曉慶、朱時茂等人助陣。
陣容不錯,但目前具體播出日期還沒確定。
為啥章子怡、張藝謀、馮小剛都相繼殺入電視劇領域呢?
很簡單,還不是錢鬧的。
就像之前一樣從未涉足電視劇領域的張震,也在2020年奉獻了自己的處女局——《宸汐緣》。
一樣的古裝奇幻愛情劇,而且口碑低開高走,沒為自己淘金落下「飢不擇食」的口實。
章子怡也並非沒有追求,但作為華語影壇最成功的女星,她早已經通關,拿遍了該拿的獎項。
藝術上已經沒有太多訴求,但日子還要過下去的,而且組了公司就要為一大幫人的活計考慮。
出來拍劇已經是早晚不等的事兒,反正電影行業也不怎麼樣。
電影市場確實也不怎麼樣。
儘管《八佰》重整了中國電影市場,三十多億的票房一騎絕塵,但是後來的就沒有那麼多好運氣了。
放在以往的年景,像快六十的劉德華拼成那樣,口碑燃爆的《拆彈專家2》怎麼也得10億起步,頂流的易烊千璽的《送你一朵小紅花》票房20億起步也都不算誇張。
然而,這兩部作品都剛剛勉強邁過10億大關。四字弟弟的勢頭還很猛,勞模華仔的片子很顯然已經勢頹了。
其他的片子就更不用提了。
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口碑好,但卻不賣座,最終不過區區一個多億的票房。
而在以往,爛片都能撈幾億的。
馮小剛就更不用說了。和華誼對賭的協議最終慘敗而歸,他賠了幾億的真金白銀。虧的錢怎麼找補?
疫情嚴重,院線不景氣,只有電視劇領域畸形的繁榮。
再高傲的頭顱,最終都在孔方兄面前低下了頭。
但從另一方面說,張藝謀、馮小剛殺入電視劇領域,也是一件好事。
就像馮小剛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達的態度一樣:一定不將就一定不湊和(合)。
中國觀眾苦國劇多爛劇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