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時間,科技類產業競爭發展加劇,也催生了產業鏈對國內廠商核心技術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擔憂。像今年晶片製造領域的「光刻機之殤」猶如達摩克斯之劍懸在頭頂,一向在家電產業中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海信,則通過積極布局雷射電視、疊屏電視、社交電視等細分領域佔據行業新高地。而在國內中高端採超75%份額被國外品牌壟斷的當下,海信在10月19日正式發布了歷時9年研發的超聲產品,今天我們一同來分析一下它與同類競品相比究竟有何優勢。
先來看下去年全球超聲行業的規模,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超聲銷售額約72.7億美元,同比增長6.0%;銷售量約21.4萬臺,同比增長11.1%。競爭格局來看,GE、飛利浦、佳能、日立、邁瑞位列前五,而國產品牌以往只能憑藉中低端產品分得一杯羹。還好,這樣的局面可能將隨著海信超聲新品的發布而迎來轉機。
海信發布的超聲系列新品名為泰山系列,共有HD60/70/80等多個款式。最醒目的特徵是採用了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的GPU極速並行處理架構平臺,據悉研發期間歷經50多萬次的按鍵打擊測試、十萬張的AI訓練圖像以及三萬小時的壓力測試,高度集成了三千項功能,在影像品質上,就如同海信疊屏電視之於傳統電視那樣優秀,是一種嶄新的技術突破。
海信超聲HD60泰山系列,響應速度提升20%,信噪比提升6dB。支持智能一鍵優化和一鍵恢復功能,更融入了當下熱門的人工智慧技術,可自動定位六個標準切面進行自動測量,比手動操作更精準和快捷。此外,海信超聲HD60泰山系列通過AI技術還能夠做全方位的評估,讓以往耗時耗力的人工操作變得如此簡單。
無論是像家電這樣的ToC領域,還是像超聲這樣的ToB領域,海信都不玩虛的,大多數技術都自主研發,自有掌控。在海信數字多媒體國家重點實驗室,海信曾推出了彩色都卜勒超聲、醫用顯示、醫護終端以及計算機輔助手續系統、閱片系統等眾多解決方案,將先進的顯示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與信息交互技術融會貫通,為海信醫療未來向內窺鏡手術設備、微創手術機器人等影像設備領域進軍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9年,海信研發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更走入了世界知名學府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實驗室,與機器人實現了通力合作!
海信陳永健坦言,過去九年異常艱難,基本上是「3個3年」的攻堅。第一個3年,海信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自主研製的孵化,歷經了2000多項前期調研;第二個3年是不斷打磨和提升解決了產品的一系列不足,歷經120萬行代碼、29200小時壓力測試;第三個3年則是實現技術攻堅,創造了50餘項發明專利,最終縮短了國產和國際高端產品的差距,實現了高端超聲設備的本土化。
從行業大趨勢來看,傳統家電行業已經是「紅海」,這個行業強調資源整合,對技術創新的依賴有限。而超聲行業則是一片藍海,但也存在著極高的技術門檻,品牌至少要做好多年潛心研發的思想準備,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堅持不到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