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最擔心的肯定就是自己的寶寶生病,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最害怕發燒,只要寶寶一發燒,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非常的焦慮,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發燒只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而退燒藥主要目的並不是降體溫,而是讓寶寶感覺舒服,有很多媽媽會擔心吃了醫生開的退燒藥沒用,其實這個沒用有很多的理解,下面把大家常說的「沒用」,拆解成三個具體的點,一一給媽媽們分析。
吃了退燒藥,還是反覆發燒好幾天,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寶寶反覆發燒,持續 3~5 天都是正常情況。大部分寶寶發燒的原因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感染基本沒有「特效藥」,不過好在病毒感染基本上有自限性,能夠自己痊癒,關鍵還是要「熬病程」,所以說在寶寶發燒的這個階段媽媽不需要採取什麼其他的方式,只要給寶寶服用合適的藥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一般在一周左右寶寶就會痊癒。
吃了退燒藥,寶寶一直沒退到正常體溫,怎麼辦?
首先各位爸爸媽媽需要知道的是,給寶寶吃退燒藥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讓寶寶的體溫下來,而是要寶寶感覺更舒服一些,如果寶寶發燒的體溫很高,在吃完退燒藥後可能還是降不到正常體溫,但只要寶寶精神狀態能有好轉,就達到了口服退燒藥的目的,一般來說,寶寶體溫控制在 38.5 ℃ 以下,就沒有很大的問題,所以說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
吃了退燒藥,過多久體溫又上升了,怎麼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就比如寶寶發燒是一鍋開水,退燒藥就是一瓢涼水,當你放了涼水水溫肯定會降下來,但是如果你柴火不抽,澆水止沸只能止一時。所以說只有真正等疾病症狀好轉了,寶寶才能退燒,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吃了退燒藥體溫又上去,屬於正常現象,媽媽不用太過於擔心。
所以說如果你的寶寶發燒有以上的幾種情況,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選用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寶寶精神狀態
寶寶精神狀態不錯:等到4~6小時後再給寶寶用一次退燒藥;
寶寶精神狀態糟糕:換一種退燒藥物足量服用,但一定不要給寶寶過量服藥,同時要把握時間間隔;
體溫沒有一點下降(比如口服退燒藥後2小時,體溫仍然在39~40℃以上,精神狀態也不好):及時送寶寶去醫院看病,排除一些嚴重的疾病情況,比如腦炎、肺炎等。
若媽媽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後,寶寶依然不退燒,這三個方法可以參考:
增加散熱;減少寶寶的衣被;多給寶寶喝水;
如果寶寶不排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水溫控制在 37℃ 左右,比寶寶體溫稍低,但不要讓寶寶感覺到冷。
2、單次用足退燒藥的劑量
一般來說,孩子年齡太小,醫生給孩配藥的時候都會減少劑量,但是如果退燒效果不好,媽媽可以詢問醫生是否可以給孩子加一點藥量。
3、交替用藥
一般來說,醫生都不會建議交替用藥,如果單種退燒藥給寶寶吃沒有很好的效果,並且寶寶精神狀態持續很差,並且高熱讓寶寶明顯不舒服了,可以考慮在口服退燒藥後2小時更換另一種退燒藥,在給孩子交替用藥的時候,一定要記錄寶寶每次用的藥物、藥量和時間,交替用藥雖然不推薦,但仍然比打退燒針安全。
每一位媽媽都一定要知道寶寶體溫的高低、發燒反覆的頻率、以及寶寶對退燒藥的反應,都不能直接代表了寶寶的疾病嚴重程度,即使寶寶吃了退燒藥後,看起來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媽媽也不要太過於著急。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物,即使寶寶沒有退燒,但是寶寶能明顯地感到輕鬆,舒服,就說明已經有了效果。
希望所有的媽媽能在寶寶發燒的時候冷靜面對,永正確的方式去給寶寶降溫,而不是急於求成,要知道,在孩子生病這一方面一定不能馬虎,只有用對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更快地給寶寶把體溫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