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時最怕出現這3種情況,爸媽先別慌,3步教你輕鬆應對!

2021-01-13 騰訊網

每個媽媽最擔心的肯定就是自己的寶寶生病,尤其是年齡比較小的寶寶最害怕發燒,只要寶寶一發燒,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非常的焦慮,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知道,發燒只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而退燒藥主要目的並不是降體溫,而是讓寶寶感覺舒服,有很多媽媽會擔心吃了醫生開的退燒藥沒用,其實這個沒用有很多的理解,下面把大家常說的「沒用」,拆解成三個具體的點,一一給媽媽們分析。

吃了退燒藥,還是反覆發燒好幾天,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寶寶反覆發燒,持續 3~5 天都是正常情況。大部分寶寶發燒的原因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病毒感染基本沒有「特效藥」,不過好在病毒感染基本上有自限性,能夠自己痊癒,關鍵還是要「熬病程」,所以說在寶寶發燒的這個階段媽媽不需要採取什麼其他的方式,只要給寶寶服用合適的藥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一般在一周左右寶寶就會痊癒。

吃了退燒藥,寶寶一直沒退到正常體溫,怎麼辦?

首先各位爸爸媽媽需要知道的是,給寶寶吃退燒藥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讓寶寶的體溫下來,而是要寶寶感覺更舒服一些,如果寶寶發燒的體溫很高,在吃完退燒藥後可能還是降不到正常體溫,但只要寶寶精神狀態能有好轉,就達到了口服退燒藥的目的,一般來說,寶寶體溫控制在 38.5 ℃ 以下,就沒有很大的問題,所以說媽媽也不必過於擔心。

吃了退燒藥,過多久體溫又上升了,怎麼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就比如寶寶發燒是一鍋開水,退燒藥就是一瓢涼水,當你放了涼水水溫肯定會降下來,但是如果你柴火不抽,澆水止沸只能止一時。所以說只有真正等疾病症狀好轉了,寶寶才能退燒,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吃了退燒藥體溫又上去,屬於正常現象,媽媽不用太過於擔心。

所以說如果你的寶寶發燒有以上的幾種情況,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選用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寶寶精神狀態

寶寶精神狀態不錯:等到4~6小時後再給寶寶用一次退燒藥;

寶寶精神狀態糟糕:換一種退燒藥物足量服用,但一定不要給寶寶過量服藥,同時要把握時間間隔;

體溫沒有一點下降(比如口服退燒藥後2小時,體溫仍然在39~40℃以上,精神狀態也不好):及時送寶寶去醫院看病,排除一些嚴重的疾病情況,比如腦炎、肺炎等。

若媽媽給寶寶吃了退燒藥後,寶寶依然不退燒,這三個方法可以參考:

增加散熱;減少寶寶的衣被;多給寶寶喝水;

如果寶寶不排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水溫控制在 37℃ 左右,比寶寶體溫稍低,但不要讓寶寶感覺到冷。

2、單次用足退燒藥的劑量

一般來說,孩子年齡太小,醫生給孩配藥的時候都會減少劑量,但是如果退燒效果不好,媽媽可以詢問醫生是否可以給孩子加一點藥量。

3、交替用藥

一般來說,醫生都不會建議交替用藥,如果單種退燒藥給寶寶吃沒有很好的效果,並且寶寶精神狀態持續很差,並且高熱讓寶寶明顯不舒服了,可以考慮在口服退燒藥後2小時更換另一種退燒藥,在給孩子交替用藥的時候,一定要記錄寶寶每次用的藥物、藥量和時間,交替用藥雖然不推薦,但仍然比打退燒針安全。

每一位媽媽都一定要知道寶寶體溫的高低、發燒反覆的頻率、以及寶寶對退燒藥的反應,都不能直接代表了寶寶的疾病嚴重程度,即使寶寶吃了退燒藥後,看起來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媽媽也不要太過於著急。給寶寶服用退燒藥物,即使寶寶沒有退燒,但是寶寶能明顯地感到輕鬆,舒服,就說明已經有了效果。

希望所有的媽媽能在寶寶發燒的時候冷靜面對,永正確的方式去給寶寶降溫,而不是急於求成,要知道,在孩子生病這一方面一定不能馬虎,只有用對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更快地給寶寶把體溫降下來。

相關焦點

  • 寶寶多少度算發燒?寶寶發燒如何護理
    女寶寶通常是大便、尿片汙染;男寶寶則是膀胱輸尿管回流所致。除了容易發燒至38.5℃以上外,外觀不易察覺。 7、腦炎、腦膜炎:6個月至3歲的寶寶是該病好發年齡。最典型也最受威協的症狀就是容易高燒至39℃以上。而且伴隨精神倦怠、眼神呆滯、食慾欠佳,甚至有抽筋現象出現。儘快就醫是惟一的方法,目前惟一的檢查方法是抽脊髓。
  • 寶寶發燒出現這3種症狀,可能會燒壞腦子別大意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發燒發熱成為了最讓父母親頭疼的一個問題,孩子的冷熱,父母也跟著揪心。那麼,為什麼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較容易發燒?有專家表示是因為孩子孩子的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接觸到一些細菌。而且孩子的耐受力比成人要低一些。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出現哪種情況需要馬上送醫?
    家長平時需多留意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由於寶寶跟成年人相比抗力相對薄弱一些,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幹擾導致疾病發生。在某些疾病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發燒,如果留意到寶寶體溫不正常,有發燒的趨勢,最好馬上到醫院就診。
  • 寶寶出牙出現發燒吵鬧等怎麼辦?這裡教你逐個解決問題
    二、寶寶出牙的症狀及應對辦法出牙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寶寶出牙的徵兆一般會提前1-2個月出現,下面我們就將相對普遍的出牙症狀和大家逐一解釋並教你如何幫助寶寶緩解不適:1、流口水寶寶出牙時,口腔的唾液分泌會增多,因為吞咽能力還不完善,一部分唾液就會溢出,形成流口水現象。
  • 春節後孩子出現嘔吐怎麼辦?媽媽做好3步護理,2種情況要去醫院
    那麼,寶寶嘔吐,哪些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哪些情況可以在家護理呢?我們家長又該如何護理呢?還有,如果出現脫水,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一、寶寶嘔吐的原因寶寶嘔吐的原因,其實分為好幾種,包括有餵養不當,或者是病理性的疾病,比如幽門痙攣,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等等。除此之外,當出現急性闌尾炎、腸梗阻、腦膜炎時,也會出現嘔吐。
  • 寶寶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教你應對tips!
    事實上這樣做是非常不科學的哦,這還要從寶寶發燒手腳冰涼的原因說起。當寶寶處於高熱狀態時,手腳末端的小血管很容易痙攣收縮,導致供血不足,自然就會變得冰涼了。其實,細心的家長可以發現,當寶寶高燒卻手腳冰涼時,摸一摸胸部、腹部,可以發現其實是很燙的。也就是說,此時的寶寶雖然手腳冰涼,其實內臟還處在高熱的狀態,可以稱作為是假冷真熱。這種情況其實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多發於3歲以下的寶寶。
  • 醫生:3種情況出現,小心是疾病徵兆
    對於寶寶為何會流口水這件事,在以往的文章裡,我們做過相關的解讀,大致分兩種情況:其一是添加輔食後,寶寶的唾液腺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口水;其二是乳牙的萌出,牙齒生長刺激牙齦上神經,而增加口水分泌。這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做好護理即可。不過,如果遇到以下3種情況,就要警惕起來,或許是疾病的徵兆。
  • 寶寶睡覺時發生這3種行為,父母要注意了:娃想要睡枕頭了!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剛出生的寶寶身體異常柔軟,這個時候若給寶寶睡枕頭,只會對頸椎產生影響。嬰幼兒知識的普及,讓很多媽媽意識到新生兒「枕頭」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新生兒睡枕頭的最好時機呢?這其實也跟寶寶的自身需求有關,當寶寶在睡覺時發生這3種行為時,就是在暗示爸媽:想要一個合適的枕頭了!
  • 新手爸媽必學!教你簡單嬰兒手語3大招
    我家寶寶一下笑、一下哭!到底在想些什麼?教你幾招寶寶手語,讓你輕鬆讀懂孩子的語言。增進寶寶腦部發展與口語能力剛接觸嬰兒手語的新手爸媽,可能會有一些疑慮,擔心學習手語會延後寶寶學習口語的時間。其實不然,因為父母在教導孩子手語時,口語加上手勢的輔助,反而會讓孩子學得更快。此外,在嬰兒時期就通過手語與他人溝通的孩子,詞彙量會比一般沒有學習手語的孩子還要多,對於未來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 寶寶嘔吐遇到這五種情況!請注意,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藥
    :排尿減少(每天尿溼的尿布少於5~6塊)、嘴唇和口腔乾燥、哭但不流眼淚(注意:寶寶出生2~3周後才會第一次流眼淚)、眼睛下陷、過度睏倦、以及寶寶頭部柔軟部位(前囟門)凹陷。,最有可能在寶寶幾周大時開始發生,不過在寶寶4、5個月之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 寶寶為什麼總愛搖頭?出現這3種情況得重視
    來看看寶寶「動次打次」時的心理活動吧:● 吃奶時搖頭寶寶試圖想要銜住乳頭時,他們會通過前後左右搖頭,來鎖定乳頭方向。銜住乳頭後,有些寶寶還會繼續搖頭,這是表達自己的興奮:「耶,聰明如我,終於吃上奶了!」● 入睡前搖頭寶寶可體貼媽媽了。當他們感到疲倦,想要呼嚕嚕時,會通過搖頭進行自我安撫。
  • 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 寶寶反覆發燒的應對措施
    在寶寶成長期間是總避免不了感冒發燒等問題,家長要做的就是該如何護理,那若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呢?面對這種反反覆覆的情況,家長們該採取哪種措施呢?一起來看看。  寶反覆發燒怎麼辦?  1、做好物理降溫工作。
  • 流鼻涕:寶寶出現這4種情況及時就醫!
    最近早晚溫差大,寶寶們也開始「吸溜吸溜」地流鼻涕了,這點「風吹草動」更是引起寶爸媽們的擔心:寶寶流鼻涕是不是要感冒?寶寶不會擤鼻涕可咋整?其實寶寶愛流鼻涕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感冒這一種。鼻涕也不是身體裡的「髒東西」而是保護鼻黏膜,阻止病原微生物進入身體的分泌物。
  • 寶寶餵奶後拍嗝非常重要!教你3種給寶寶拍隔的正確方式
    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新生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可以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所以這時候就需要爸媽來給寶寶拍隔了。給寶寶拍隔會有什麼好處?
  • 寶寶冬天發燒,學會這3個物理降溫法,寶寶退熱快又安全
    孩子退熱,物理降溫要選對孩子發熱時,如果沒有超過38.5℃,精神狀態不佳,嘔吐,抽搐等其他異常情況出現時,一般情況下,做好物理降溫,觀察孩子情況即可,但並不是所有物理降溫法都對,家長要學會分辨。錯誤物理降溫法1.
  • 寶寶接種疫苗後,如果出現這8種不良反應,要趕緊送醫院!
    今天,我詳細跟大家講一下……接種疫苗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燒寶寶在接種疫苗後的24小時內,會出現發燒的症狀。大多數寶寶體溫都不太高,基本上維持在37~38℃,精神狀態正常。少數寶寶會伴有煩躁、乏力、嗜睡、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在24小時候自動緩解。
  • 溼疹、咳嗽、腹瀉、發燒……3歲以前寶寶常見疾病護理,全有了
    粉哥導讀:寶寶生病,當媽的比自己生病了更捉急更難受……3歲以前的寶寶體質還沒發育全,多數寶寶3歲後就好一些不愛生病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寶寶們最容易患的一些疾病,以及應對的方法。有了這些,寶寶生病你就再也不發愁了。1.溼疹如果你看到寶寶皮膚上有一些鱗片樣、好像很癢的紅斑,他很可能是長嬰兒溼疹了。
  • 狗狗「發燒」主人該怎麼辦?快試試這5個方法,輕鬆應對!
    現在越來越多人養狗作為生活中的伴侶犬,相信對於不少新手來說狗狗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都會很著急,不知道該怎麼辦吧,比如狗狗發燒了該怎麼辦呢?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些方法,讓那你輕鬆應對!3、多陪陪狗狗相信有主人的陪伴,狗狗的心情會更好的,主人可以幫狗狗梳梳毛,用狗狗的玩具和狗狗一起玩,狗狗心情好了,很快就能提起精神的。如果狗狗生病了,主人不理不睬的話,狗狗自愈能力會比較差哦。
  • 寶寶長牙發燒怎麼辦
    其實,乳牙萌出是每位寶寶成長的過程之一,而長牙時因為一些生理的因素產生發燒症狀,只要爸媽掌握寶寶發燒的程度輕重,多留意與警覺,發現異常時立即送醫,就能讓寶寶順利度過這個必經的成長過程。
  • 寶寶發燒不吃藥行嗎?寶寶退燒3種有效方法,退熱不能只靠藥物
    媽媽這下開始手忙腳亂了,和寶爸立即帶佳佳去了醫院。家庭育兒中,很多父母會有像佳佳父母一樣的想法和做法,孩子有點頭疼發熱,把藥片當「藥神」,巴不得孩子的高熱能立馬降下來。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也很難讓父母如願以償。人體出現發燒的症狀,是遇上了外界的病毒或病菌入侵後,身體的防禦機制在發揮作用,因為這些外界的毒素需要機體達到40℃左右時,才會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