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關於底濾魚缸是否需要增加供氧裝置的問題,很多魚友都在爭論,我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要去爭論?
爭論到底,又有何意義?
我認為這個是可有可無的。
說是為了底濾魚缸的生化濾材增氧,硝化細菌可以更活躍?
首先來說,給魚缸增加的所謂氧氣,它也不是純氧,只是依靠震動魚缸水面,增加了水面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達到了空氣中的部分氧氣快速融入水體。
那麼,我們在底濾魚缸增氧,氧氣頭放置在哪裡為好呢?
有些魚友說,放置在生化濾材中,有些說放置在水泵倉。
如果放置在濾材中,得看濾材的密集度,以及水面震動程度,也就是說,最好是像反氣舉那樣,把氧氣管使用陶瓷環穿起來,給予氣泡一定的通道,它才得以震動水面,如果是濾材密不透風,那個氧氣悶在濾材最底下,水面一點不震動,那和沒用一樣。
為什麼水妖精的那塊生化棉不是一整個實心的,還要給氧氣管讓出通道來呢,道理不是明擺著嗎?
那麼,在水泵倉放置氧氣頭,是在給底濾增氧嗎?
納米氣盤一個勁地吹,雜質和氣泡隨著水泵回流到魚缸內
今天就有一位魚友諮詢到這個問題,他就發現他的魚缸內細小氣泡很多很多,原因就是在底濾水泵倉使用了極為細密並且功率很大的納米氣盤,之後,這些細密的氣泡在水泵倉不斷盤旋,隨著水泵就進入了魚缸。
我們說,即使濾材再多、再密集,水泵倉還是會殘留部分雜質的,經過這個納米氣盤一攪和,不但雜質很快入缸,而且水泵的上水還會夾雜過多氣泡,一個是導致魚缸內細密氣泡很多,再一個上水管也會竄氣,這都是問題。
無論是乾濕分離下水、溢流板水流擊打濾材,哪一個過程中沒有水面的震動?
我們再說底濾倉分格,無論是乾濕分離還是各個溢流板的水流,本身都在不斷地擊打底濾倉的水面,無形中增加了底濾倉的含氧量。
再者就是水泵進入魚缸的上水管,如果和水面有一定距離,也會擊打魚缸水面,帶來一定的氧氣含量,這些設計本來就起到了很大的程度增氧作用。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魚友在我的所有魚缸中,無論是上濾、底濾都沒有看到氧氣泵的原因,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必要,除非是我們的觀賞魚飼養密度過大,這個飼養密度,大過了或者嚴重消耗掉了水體中的氧氣含量,那麼,我們才需要額外增氧。
再就是炎熱的夏季,水溫過高、氣壓過低等等。
其他時間和其他情況,按理說,我們完全沒有單獨為魚缸增氧的必要,再就是突然停電了。
可不可以有備無患?當然可以,但是要適度
我們說,就是想在魚缸內或者底濾中增氧,難道不可以嗎?萬一停電了,不是有個交直流氧氣泵,還可以保證底濾和魚缸都不缺氧嗎?
可以啊,但是不要太過,一個是要保證氧氣的通道流暢,再者不管是魚缸內還是底濾倉、水泵倉,都不要形成雜質漫天飛舞以及過多細微氣泡,這才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重點。
當然了,如果底濾的水泵倉毫無任何雜質,魚缸內也是如此,缸體又比較大,那就使勁吹唄,反正觀賞魚也不怕那點氣泡,但是小魚缸呢?這個問題就是問題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