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在2005年的史丹福大學演講時,說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到了一句話,從那以後,這句話成了他每日反思時對標的工具,他說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思維方式,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說33年來,他每天必定反思這句話:「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今天即將要做的事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就知道要改變了。
我這才意識到,「反思」這個思維方式,是一種最高效的學習法,大腦在反思的時候,具有最強的記憶力力。
我們在之前的章節講了最高效學習法的原理是將知識編碼到生活裡面的本能神經元上,並且是儘可能多的讓知識點去長出新突觸,連結到更多的本能神經元上。
本質上,知識點發出的突觸越多,連結到的本能越多,記憶就會越牢固,這是大腦記憶力最強的原理,而我們經常使用的重複記憶,正好相反,不管你記憶多少次,只要這個知識點沒有在生活裡面被使用到,最終大腦會把它忘記。
因為大腦的資源是最寶貴的。
反思的時候,就是把一個知識點,不斷的連結到生活裡面的情景上,反過來說,就是用這個知識點,去整頓生活經歷。
比如賈伯斯所說的這句話,實際上就是一個知識上,讓我們不斷的反思:「人生,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把一個知識點全面的應用到生活裡面,應用到各種各樣的生活情景裡面,特別是那些產生較大情緒的情景,就是大腦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也是最有效的學習,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可以把知識落地的學習,才能最終把知識內化成直覺與本能,自動化反應。
那麼,如何來執行這樣的學習呢?
這個思維工具就是反思。
反思
反思,是一種最高效的學習法,並且是學習到的知識可以落地,可以改變行為與人生的方法。
有些人會把它叫作思考,但是我覺得反思更準確,因為它暗含這樣一個前提,也就是用知識來整頓你以往的生活經歷,這就是反思,而不是雜亂的去思考,隨機沒有目的的思考。
因此,反思的最重要的點,是運用前額葉來編碼知識,把知識編碼到生活經歷上,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用知識點來整頓與歸類生活經歷。
我們可以參考圖書館的圖書索引來理解這個過程。
經過前額葉的有效編碼後,相當於知識點成了索引工具,一個知識點可以連結到你生活裡面所有與之對應的生活情景,只要大腦裡面已經建立著這個的連結時,當下次你在生活裡面再次經歷該場景時,知識點就會激活。
並且,大腦有類比類化的能力,也就是即使情景不完全一致,但是只要情景類似,也會激活該知識點,因此,當你把知識點編碼到更多的生活情景後,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看待問題的眼光產生質的變化,量變會產生質變,你開始能夠觸類旁通,最終產生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智慧。
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只有學習到了這個境界,知識才可以改變行為。
因此,在你達到這樣的境界時,你需要各個知識點各個突破,不斷的去編碼每一個知識點與每一個場景。
因此,事先編碼知識點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它可以決定人的一生。
因此,反思的思維方式,成了所有大成者的標配,這正是賈伯斯每天追問自己這句話的原因。
為什麼一定要事先編碼知識點?
事先編碼知識點
根據大腦的原理,大腦在所有日常反應中的首要原則就是自動化,因此,在所有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用著一個自動化的本能與這個世界對接的。
那麼,前額葉幹什麼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大量湧入我們的大腦,只要我們不停下來,我們的動物腦的潛意識,每一個瞬間都在大量的運用自動化的本能處理著所有信息,這些信息綜合後,都會按照情緒原理自動化的提交給前額葉。
此時,前額葉也會運用一些自動化的本能來處理這些提交上來的信息,大多數不特別重要的信息進入前額葉後,就快速被「請出工作站」,前額葉會把資源放在那些事關緊要的事情上,比如你走在路上,與安全有關的信息都是最重要的,前額葉會被用到那個最重要的事情上。
處理完一個,接著處理第二個。
如果突發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麼眼前正在被處理的信息會被擠出前額葉工作站。
此時,如果沒有重要的信息要處理,前額葉則進入自動化的類似「待機」狀態,不再運轉,因為前額葉是一個最「燒」資源的處理中心,它會消耗25%以上的能量,有時甚至高達35%,因此,它在默認狀態下,是不主動運轉,是進入低耗能的狀態的,就像電腦待機一樣。
或者這樣說,前額葉更多的是點到為止的狀態,它從不「鋪張浪費」。它整頓完最低的足以應對生活的信息量後,就不再進一步整頓,以防止過度使用能量。
它的資源是要用在重要的時刻的,比如對大腦來說,情緒反應大的時候,都是前額葉參考度最高的。
相反,你待在家裡獨自靜坐的時候,此時你腦袋不斷閃過的場景,都是自動化的本能,不是前額葉運轉的結果,而是本能的結果,因此這個過程也不叫有效思考。
大腦什麼情況下會被激活?
那麼,大腦什麼情況下會被激活?前額葉什麼情況下會主動運轉?
答案就是情緒,能激發大腦產生情緒的場景與事物,前額葉就會高效運轉,編碼當前的場景與情緒,存儲到本能裡面,以便作為下次反應的依據。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預測器官,它每時每刻都在運用情緒原理預測下一步所即將獲得的情緒,然後參考情緒值來作出反應的指示。
因此,情緒是我們編碼知識時的重要工具,我們要把知識編碼到情緒儘可能大的生活經歷上,你如果仔細你回想,你會發現那些情緒大的生活經歷,在你的大腦裡面牢牢地存儲著,記憶深刻,這就是情緒的重要性。
請一定對情緒重視,重視再重視,情緒是理解一切人性的奧秘,也是大腦最大的奧秘,它實際上就是能量在大腦裡面的轉化形態,它就是能量熵增定律下萬物演化到大腦層面的化身!
因此,最高效的學習法,是利用情緒來學習。賈伯斯每天的反思,正是利用了這個情緒原理,從而形成了知識可以改變行為,改變人生的效果。
因此,即使在你把知識編碼到本能反應裡面時,更進一步的重點是編碼到那些具有重大情緒的經歷上,因為這些大的情景,會使得你的這個知識點不斷的被激活,從而使得知識點能夠更多的在生活裡面被運用出來,最終形成你的本能,終身不忘。
也就是,前額葉在日常生活中是被大量佔用的,而在安靜的時候,它則幾乎進入「待機」的不運轉狀態,那麼,如何進入編碼知識的狀態?
如何進入編碼知識?
根據大腦的這些特徵,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減少外界信息的過度刺激,把前額葉解放出來;「待機」時,主動啟動前額葉;運用情緒原理及前額葉,來編碼知識;要進入編碼知識的狀態,我們必須把前額葉從自動化的本能反應狀態中抽離出來,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停止你的所有日常活動,比如靜坐。
但是,你靜坐時,前額葉首先會進入「待機」不運轉的狀態,也就是它會進入自動化的本能運轉狀態,我們必須讓它進入主動思索的狀態。
我這裡所說的靜坐,首先是指正念式的靜坐,這個概念,請參考我正念的相關章節,正念的狀態越高,就越能進入純粹的靜坐,才越具有更高的調動前額葉資源的能力,編碼知識的效率才會越高。
舉例子:
比如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個知識點,然後正念靜坐,真正靜下來後,圍繞這個知識點去全面在大腦裡面搜索對應的生活情景,編碼知識。
比如關於大腦情緒的這個知識點,我說情緒使得大腦具有最強的記憶力,那麼我們現在來用這個知識點,來搜索我們大腦裡面與外出吃飯相關的記憶,我們越能回憶起來的吃飯情景,基本都是讓我們產生較大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