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課桌前、燈光下,是孩子讀書學習用眼最多的時候。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才能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5月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學校衛生所所長郭欣用具體的數據告訴我們,怎麼給孩子找到最好的學習環境。
郭欣
高價學習桌能養成讀寫好習慣嗎?
最近幾年,昂貴的學習桌受到很多家長青睞。本人也買了一套,送給上小學一年級的小侄女,可是,上萬元的學習桌真的有用嗎?什麼樣的課桌椅有利於保護視力與預防近視?
郭欣介紹,與孩子身高相匹配的課桌椅就可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不合適的桌椅會對坐姿、視距會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近視和脊柱彎曲等疾病發生。家裡要配備學習專用課桌椅,而不能用餐桌、餐椅或者床來代替。餐桌、餐椅經常會過高,床又軟又低,都不能替代正規的課桌椅。
對於購買了可調試桌椅的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高,按照中小學生課桌椅各型號的身高範圍表找到適合孩子的桌面高和座面高。
具體的原則是,小孩子坐在椅子上,大腿和小腿要垂直,背要挺直,上臂下垂,手肘要在桌面以下3-4釐米的位置,來校正課桌椅。
沒有可調試桌椅的家庭,也要根據上述原則進行調整。桌子過高,就要儘可能使用高一點的椅子,之後要在腳下墊上腳墊,保持大腿和小腿垂直。當桌子或椅子過矮的時候,要將桌子或者椅子墊高。
課桌間的距離不應小於0.6米
在課桌椅設置方面還有哪些要求呢?郭欣提醒說,最前排課桌的前沿與前方黑板的水平距離不應當小於2.2米。最後排課桌的後沿與前方黑板的水平距離,小學不應大於8米、中學不應大於9米。就是教室也不應該過長。學生兩肘間的寬度,一般為0.7-0.8米,而標準的課桌寬度是0.6米,為了保證正確的讀寫姿勢,兩排書桌相隔的距離不應小於0.6米,而且沿牆布置的課桌的端部與牆面的淨距離不應小於0.15米,也就是靠邊的桌子不能靠到牆,要留出0.15米的距離。
在疫情防控期間,課桌擺放注意增大間距的同時,也要為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與自己身高相匹配的課桌椅。
教室採光學問很多
已經複課的學校,教室採光等方面該如何降低近視的風險?
學校的採光在建築之初應當按照中小學校教室採光和照明標準設計,學校要經常維護,不能一勞永逸。燈具的維護係數要保證在0.8以上,定期擦拭窗戶和燈管,教室牆面保持乾淨。照明燈具應當每月擦洗一次。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往往教室裡新安裝的燈具,照度、各方面都合格,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不合格。必須維護0.8的係數,定期擦拭燈管。
教室採用單側採光時,光線應當自學生左側射入,窗地面積比不應當低於1:5。當自然採光達不到照度要求時,應當用照明進行補充。如何補充呢?在教室裡燈管應當採用長軸垂直於黑板的方向布置,同時為了控制眩光,不得採用裸燈。裸燈就是沒有燈罩的燈光。
燈管的懸掛高度距離桌面不應低於1.7米。
家庭照明色溫不超過4000k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近視預防指引,家庭照明光源應採用三基色光源照明設備,檯燈的色溫不宜超過4000k。
什麼是三基色光源?
紅綠藍是三種基本色,三基色照明設備具有發光柔和、亮度均勻、無頻閃、不刺眼等特點,因而被廣泛用於學校和家庭的照明設備。
色溫是可以用色溫劑測量,家裡沒有色溫劑怎麼辦?
一般產品說明書上會標註光源類型、色溫、照度、頻閃這些基本參數。我們可以藉助一些色溫比對圖來參照,就是有赤橙黃綠順序的圖,發光的顏色和燈管色溫有關係,色溫高就會太白、太刺眼,色溫低就趨於黃紅色,容易引發磕睡。
在家裡,如果燈光發黃紅色,它的色溫就偏低,日出後一小時的陽光大約是4000k的概念,4000k左右的色溫會讓人在清醒中又有溫暖的感覺。在這種色溫下讀書、學習,心境平和,學習效率高。
色溫低就趨於黃紅色,燭光的顏色有2000k色溫。建議孩子讀書學習的檯燈色溫不宜超過4000k。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檯燈色溫較高,對視網膜是有損害作用的,會導致黃斑變性、自由基增多,也是近視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在晚上使用會對褪黑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幹擾生物鐘,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不利。
郭欣說,我們反覆強調孩子學習的檯燈要在4000k以下的色溫。家長要查看孩子使用的檯燈色溫具體是多少,使用的光源如果不符合要求,應當儘早進行更換。同時也提醒家長,如果我們學習的房間頂燈不符合相關要求,不是三基色光源,也應當儘早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