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集王羲之聖教序》書法結構:錯位、避就、正側

2021-01-09 漢府古文化

作者:黃明海、邱志文

解讀《集王羲之聖教序》書法結構:錯位、避就、正側

錯位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指出:「若平直相似, 狀如算子, 上下方整, 前後平齊, 便不是書, 但得其點畫耳。」平正、規整的字, 其勢平穩, 但缺少情趣, 容易招致「狀如算子」、「呆若木雞」的嘲諷。通過移動左右和上下構件的位置來調整結構的重心, 則可以取得化單調為複雜、變庸俗為神奇的審美境界。

左右結構的標準型, 左右兩構件的重心在一條水平連線上, 猶如雙腳踏地。如果對左右兩構件沿垂直線做相反方向的縱向移動, 左右兩構件就如同大地發生斷層一樣, 一處位置抬升猶成陡峭的山嶺, 一處位置下陷猶成低深的峽谷, 即構成或左旁上升右旁下降、或左旁下降右旁上升的左右錯位。

左右錯位的字, 高處給人一種挺拔、巍峨之感, 低處給人下墜、低沉之意, 有一種「孤松一枝」的險絕感。上下結構的標準型, 上下兩構件的重心在一條垂直連線上, 猶如對位壘磚。如果對上下兩構件沿水平線做相反方向的橫向挪動, 一處位置向右移動, 一處位置向左移動, 即構成上下錯位。若字形或偏旁屬上中下結構, 其錯位還可多次運用。上下錯位的字, 由於改變了上下結構的垂直重心, 從而給人以一種「絕岸頹峰」的險峻感。

避就

元代書法家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曾經說過:「凡偏傍不相稱者, 屈伸點畫以避之。」就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而言, 左右、上下之間不相稱的情況比比皆是, 「相互避就」則可以避免隨意地拼湊而產生的窒息和鬆散之弊, 從而強化字的和諧感。

「避」, 是一種謙遜之舉, 猶如虛懷納士, 禮讓三分;「就」, 是一種當仁不讓之態, 猶如毛遂自薦, 欣然受之。在處理左右、上下結構的字時, 可以通過伸縮那些彼此不協調的筆畫, 然後對左右、上下相鄰的構件進行位置的抬升和下降使其和睦相處、渾然一體, 從而營造出左邊避而讓於右、右邊避而讓於左、上邊避而讓於下、下邊避而讓與上的格局。

「避就」之法要求書寫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 對「避就」關係的處理胸有成竹, 做到瞻前顧後, 提上攜下。譬如, 對於左右結構, 寫左偏旁時就要預測到對右偏旁的「避就」;對於上下結構, 寫字頭時就要預測到對字底的「避就」。這種「書於左要思於右, 寫於上要顧於下」的處理手段, 可以避免因為孤立、盲目的處理而導致結構的擁擠和散亂。

正側

「正」, 不偏不倚, 穩重、肅莊, 給人以端靜之感。「側」, 搖搖欲墜, 險仄、不安, 給人以傾動之勢。在篆、隸、楷等趨於靜態的字體, 其造型往往以正為主, 以側為輔;在行、草等趨於動態的字體, 其造型往往以側為主, 以正為輔。正與側的結合運用, 是任何字體在造型上的共同要求, 唯其如此, 字體造型才更富辯證意味, 才更耐人咀嚼。一正一側, 線條走向由單一走向多變, 從而表現出「欹斜如醉仙, 端楷如賢士」的審美意趣。

首先, 對於上下結構的字, 可以調整字的上下兩部分的體勢, 使其上下兩構件與水平線發生一定的偏差, 重心線由平直變為彎曲, 從而使整個結構呈現出或上側下正, 或上正下側, 或上下皆側但側向相反的造型。其次, 對於左右結構的字, 可以調整字的左右兩部分的體勢, 使其左右構件與垂直線產生一定的偏差, 從而營造出或左正右側, 或左側右正, 或左右皆側的姿態。再次, 對於包圍結構的字, 可以調整字內或字外構件的體勢, 讓其內外姿態各異, 從而營造出或外正內側, 或內正外側的造型。

相關焦點

  • 養眼,集王聖教序書法春聯來了!
    春節來臨之前,書法理想為大家整理這份《王羲之聖教序書法集字春聯》,集得相當不錯,春節有了它,春聯創作更方便,並且你會發現:原來寫春聯也是在臨帖學書法啊!王羲之聖教序書法集字春聯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佔天時地利人和聚五湖四海財寶門迎曉日財源廣寶納春風吉慶多歲月更新人不老江山依舊景長春人逢盛世豪情壯節到新春喜氣盈
  • 臨《聖教序》收效甚微?不妨試試此帖,可得「王法」
    這在學書法上同樣適用,於是大部分人在書法入門時都會選擇最著名的法帖來學習,例如楷書常會選擇四大家的字帖,隸書中的《乙瑛碑》、《禮器碑》、《曹全碑》等,而行書則一定首先推薦二王,更是不可能避開王羲之。從中挑選一兩個字帖字後不斷臨習,希望得到古人的真傳,在書法上有所進步。
  • 當帝王愛上書法,意義何其大!
    在唐朝之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帝王就開創了重視書法的傳統。其中最為書法界人士熟知的一位當推梁武帝蕭衍。這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精通詩詞、音樂,對於書法尤其推崇。一方面,梁武帝大力推崇王羲之的書法,開啟了後代「崇王」風氣之先河。另一方面,梁武帝也可以說是一位書法理論家,著有《草書狀》、《古今書人優劣評》等非常重要的書法理論文獻。
  • 教程|解析《聖教序》裡的秘密
    解析《聖教序》裡的秘密 ——《聖教序》的筆法偏旁與結構風格 生宣誕生在明末,《聖教序》時代是沒有生宣的,因此如今實臨也避免用這種滲水量過大的生宣。 實臨《聖教序》易出現的問題: 一、結構不準。必須仔細研究每個字的每個布局的空間,筆畫的左右長短、高低、斜度與角度,偏旁部首的搭配、大小、錯讓,都是很有講究的。 二、用筆遲滯。
  • 《書法問集》412、練習毛筆字選誰的字帖好?
    【現在書法常見五體,每種書體都有優秀的字帖,歷史上能夠精通一兩種書體的其實非常非常的少。】在整個書法史中,沒有一個人書法是完美的,包括書聖王羲之。現在書法普遍共識五大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就算是書聖王羲之,目前也沒有留存的篆書、隸書。學習上面的五種書體,選擇字帖還是根據字。以目前留存的資料,我們也不能不說書聖精通五體。
  • 電影使用書法字體,7字被索賠14萬!東大校長坐不住了!
    近年來,我國電影、電視劇為了能與內容契合,片名邀請書法家書寫已經成為現狀,在內容所出現的一些劇情裡也會使用書法的元素。但是,有一部電影因為使用了書法字體,7個字就被索賠14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個字兩萬,這可真是一字千金啊!
  • 智慧成語集字歐陽詢楷書,王羲之行書,雙體對照,入眼生愛,好帖
    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地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歐陽詢書法特點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
  • 一場大唐名流們的書法秀:30件長安名碑拓本「銘刻盛唐」
    陝西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古籍碑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欣宇(右)和未來出版社總編輯陸三強(左)先生作直播導覽掃碼看現場直播導覽殿堂級書法藝術:30件名拓詳細解讀面對如此盛大的寶藏,如此厚達的史實,唯專業解讀才能目睹其耀眼風華,知其無價之值。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王羲之《蘭亭序》臨習技法簡析之11:包圍結構的形式與方法
    在王羲之蘭亭序裡,古乾書院也找出了一部分包圍結構的例字,以便本期講解。大家知道,包圍結構的結構方法一般可分為半包圍和全包圍的形式。其中半包圍結構又可分為:左上包圍、右上包圍、左下包圍、上三面包圍、下三面包圍等。
  • 《聖教序》成為後世書家的典範,幾經流轉清代到了崇恩手裡
    聖教序拓本影響著當時日本及三韓的書風,相關資料就曾記載,從近江國師行表高僧出家的日本最澄和尚歸國時就帶走了《大唐聖教序》(大唐石拓本)及名僧墨跡等十七件,日本書法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平安三筆」也都取法《聖教序》。後世書家無不以《聖教序》作為典範,畢生研習。
  • 什麼是書法的節奏?缺少會怎樣?王羲之講明白寫字油滑浮飄的原因
    書法還需要節奏?估計很多人看到題目會有這個疑問,節奏好像是音樂方面的問題。你沒看錯,書法也是有節奏的,而且還很重要。寫書法缺少節奏會怎樣?大部分人寫書法出現問題,一般都會去從筆法、結構或者章法方面上去找,這個方法也不能說錯,但有時很難發現問題。
  • 王羲之最厲害的是楷書、行書還是草書?
    王羲之被譽為「書聖」,其《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向來被當做他的代表作,很多人對王羲之的印象也是行書家。 但是,對王羲之頗有研究的書法家寇克讓說,王羲之固然真行草諸體兼善,但非要論以先後的話,他首先是一個草書家,其次是楷書,最後才是行書。 我們不妨看看寇克讓的幾條證據: 第一,王羲之成名於草書。
  • 從王羲之運行腳本和顏真卿正則腳本可以看出運行腳本的結構比例是
    漢字的結構是否好,取決於標點符號的特點能否適應。例如,楷書的點畫是穩定的,所以楷書的結構是方正。同樣,因為行書點畫突破了楷書藏鋒和迴風的局限性,所以他必須多樣化、多變、靈活!因此運行腳本的結構必然會突破正則腳本結構的嚴格比例限制,必然是奇特而美麗的氣象萬千,因此在學習運行腳本的結構時,我們應該更加注意單詞「變化」!楷書與行書比較談行書比例的變化在楷書中,整個漢字中每個部首的大小都有嚴格的限制。
  • 成語「入木三分」:王羲之書法功力的深度 其遒勁筆力赫然可見
    唐太宗讚美東晉王羲之書法為古今盡善盡美第一人!書法墨跡讓人玩之不倦的,就王羲之一人。唐代張懷瓘《書斷》說王羲之的書法登峰造極:「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千變萬化,得之神功。」人稱王羲之「書聖」,他的書法,草、隸、八分、飛白、章、行書各體無所不工,盡善盡美。
  • 初中作文名人勵志素材之王羲之練書法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 射書大師邵巖,不顧批評寫醜書,創造漁網書法,自稱可以比肩王羲之
    這些灑脫且富有哲理的詩句都出自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這篇文章不僅句子上佳,篇中的字更是尤為好看,更是被紛紛傳抄,流傳至今,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到了現代,雖然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已經大規模的普及,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依然對寫有一手好字的人有著相應的尊重。
  • 稀世珍寶:王羲之書法拓本《罔極帖》、《豉酒帖》欣賞
    導讀中國的書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藝術之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個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書法家,他們傳承並弘揚著中國書法,不斷的創新,使得書法這門藝術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書法者,必知王羲之,古今書法大家或多或少的從他那裡學習過,傳承過,得其精妙者,引以為豪。可以說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貢獻。甚至在今人眼中,把王羲之推崇為古今書法第一人,也毫不為過。
  • 王羲之:沒有靈氣的楷書,再順眼也不是書法,鍾繇曾因此訓斥弟子
    王羲之 黃庭經 局部顯然,說書法靈動,一方面是多變,不呆板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說有某種靈氣。也許是飄逸之氣,也許是渾厚之態,也許是勁險之狀,也許是挺拔之姿……這些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了靈氣。柳公權 集字心經 局部不僅如此,你看看,古往今來那些著名的書法評論語言,有幾個是誇讚書法熟練、規矩、不存在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