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馬雲和王菲合唱的《風清揚》在蝦米音樂獨家首發,一時被刷屏。這首歌在亞洲新歌榜排名迅速躥升到第13名。歌曲發出後,網友反應激烈。馬雲自己也轉發了評論調侃,稱自己是「業餘KTV歌手」,和王菲合作是「鄉土音配天籟」。
有人說,馬雲也開始跨界了,之前唱京劇,演電影,忙得不亦樂乎了。
有人接著說,不奇怪,人家有「資本」跨界,如果我是馬雲,不要說拍電影,就是自導自演十部,一百部也不在話下。
又有人接著說,你們可別瞎逼逼的,人家馬雲搞文藝,那是有基因的,人家父親馬來法是曲藝家,還當過兩屆浙江省曲協主席。
最後這句好怎麼說呢?如果按曲藝界的說法,馬雲搞文娛是因為是出生於曲藝世家。世家不世家的姑且不論,一般來說「世家」要三代及三代以上才算。那麼馬雲的父親 ,算是一名曲藝家嗎?首先,馬雲的父親馬來法,可以算是一名曲藝作家,他寫過的短篇杭州評話《茅山風雲》和短篇蘇州彈詞《將錯就錯》曾經獲過獎。但我覺得更嚴謹的說,是一名有貢獻的曲協工作人員, 或者是成就斐然的曲藝理論家。那麼馬雲搞文藝,是不是有基因的因素?這個其實看不出來。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到某曲協上班,負責具體協調聯絡工作,你就是一名曲協工作人員。所以成為一名曲協工作人員,不難,這是一個工作崗位。如果同時是曲協工作人員,又是曲藝家或曲藝表演家,這個真的是難能可貴,對於其本人來說,也是幸運的。本屆中國曲協相聲委員會的秘書長,甄齊,就是這樣的一位幸運者。甄齊,北京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幹部。其本身是經過考試的公務員,在中國曲藝家協會組聯部工作。甄齊是北京周末相聲俱樂部相聲演員,也是一名相聲作家,其寫的相聲作品多次獲獎。
從理論上來說,成為曲藝理論家也不難,不像成為曲藝家那樣,需要一定的天賦。如果你有一定的興趣愛好,並且有足夠的鑽研精神,你也能成為一名曲藝理論家。比如像我這樣,如果長期這樣堅持下去發表曲藝方面的評論,就也可以自稱為「曲藝理論家」。如果這樣,我的這個稱號由來是因為愛好,加鑽研精神,加不要臉的大無畏精神。那麼馬雲的父親,馬來法,成為曲藝理論家的因素 ,我把它歸納為:愛好+工作便利+鑽研精神。
從1956年起,馬來法就在杭州攝影圖片社從事攝影工作。馬雲的母親崔文彩在當地一家工廠的工人。他們夫妻二人都很喜歡評彈藝術。評彈江浙一帶的一種民間藝術,說唱結合,既有敘事書詞、也有日常戲謔小調,說時還用醒木。
馬來法在工作之餘一直從事曲藝創作及表演,曾多次參加全省、全國會演並獲獎。1981年8月,馬來法調入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持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日常工作。後又任省曲藝家協會第二屆副秘書長,第三屆副主席兼秘書長,第四屆、第五屆主席,第六屆首席顧問。任職期間,馬來法長期從事浙江省地方曲藝曲種的聯絡、協調、服務工作,並進行浙江曲藝的理論和史料研究,曾先後擔任《中國曲藝志·浙江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副主編。
馬來法幾十年奉獻於浙江省曲藝事業,孜孜不倦,無怨無悔,為浙江的曲藝名錄申報、保護傳承作出積極貢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作為副主編他完成了《中國曲藝志.浙江卷》、《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等卷本的編纂任務。1999年7月退休後一直從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項目的保護工作。2003年以來,由於他的悉心輔導,使浙江省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國遺名錄曲藝類項目達19項,名列全國前茅。他認真完成曲藝類國遺代表作叢書的審稿工作,積極參加全省非遺普査驗收。曾專赴平陽、瑞安、平湖等農村調研,發表了10餘篇高質量有價值的曲藝論文,其中《浙江曲藝的生態現狀及思考》獲第五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理論獎。曾應邀參加中國曲藝論壇、浙江圖書館「文瀾講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項目培訓班研討和授課,得到很好的反響。他十分重視對瀕危項目的搶救記錄,使已絕響半個多世紀的杭州攤簧等音響資料得以保留下來。在餘杭、象山等地親自輔導排演杭攤、象山唱新聞獲得省級獎和全國獎。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曲藝界的牡丹獎,是中國曲藝界的最高獎項。馬來法先生獲得的這個牡丹獎的理論獎,讓我們稱他為「曲藝理論家」乃是實至名歸。
接前面所說,馬來法成為曲藝理論家的因素,首先是興趣愛好,難得的是還是夫妻間的共同興趣愛好,夫唱婦隨,不僅自得其樂,還小有成就。如果是馬來法一個人的愛好,就首先有可能來自夫人的阻力。他妻子有可能說:搞什麼搞,不好好做本職工作,藝術圈的事是你懂得?也不好好輔導你兒子的功課,瞧你兒子長的那樣,不好好讀書,以後靠什麼?
接著說工作便利,有人就會說,人家是省曲協主席,成為曲藝理論家,那太便利了。能成為「領導」和能成為「大師」或「大家」還是兩回事的。大部分人擔任曲協主席,是先成為「大師」或「大家」,而馬來法是因為這個工作,才使他最終成為" 大家」。首先,馬來法最早的工作是攝影圖片社的攝影師,攝影師的工作,加上本身的興趣愛好,使他有可能儘可能多的關注、拍攝、整理省內各地的曲藝素材。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他調到曲協工作之前,可能就對省內各地的各種曲藝有一定的研究和理論積累。後面他又調到曲協工作,接著又主持曲協的領導工作。成為領導的,不幹實事的情形多的是。但馬來法幾十年奉獻於浙江省曲藝事業,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尤其難得的是,1999年7月退休後一直從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類項目的保護工作,在其退休9年後,還獲得中國曲藝界的最高獎。
最後關於鑽研精神, 再明顯不過了。馬來法能終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耕耘於曲藝事業,應該就是那種九頭牛都拉不回的孺子牛精神。
總之一句話,馬雲的父親,能成為「曲藝理論家」,並且屢獲殊榮,是功成名就,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