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這兩年獲得了長足發展。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越來越多的動畫電影取得了豐厚的票房,也獲得了更好的口碑。
「人們認為動畫是一種體裁,但其實不是,它是一種藝術形式、一種媒介,你可以用動畫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你可以創造出任何環境、任何類型角色、任何世界,這就是動畫如此美麗的原因。」日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上,好萊塢知名製作人阿倫·沃納分享了自己眼中的動畫電影。在這場主題為「動畫電影的創新敘事與情感表達」的論壇上,來自《許願神龍》《心靈奇旅》兩部動畫電影的主創,分享了各自的創作經歷和感悟,給同行和觀眾帶來頗有實踐意義的啟發。
故事:與觀眾心靈相通
《許願神龍》是一部以上海為背景的動畫電影,講述了上海少年丁思齊與一條粉紅色許願神龍之間的一段妙想天開而又驚險萬分的旅程。
該片導演、編劇克裡斯·艾伯翰斯雖然常年打拼在好萊塢,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愛好者,提及《許願神龍》的創作機緣,他表示,這要感謝15年前他在上海結識的一位摯友,「這些年,我聽聞了他的一些人生起伏,並看到中國發生的一系列難以置信的變化。我忽然覺得,以當代中國為背景,我們能夠完美地詮釋出阿拉丁的故事——一個有關三個願望的故事。當你能夠許願,並且能夠實現任何願望時,你要立刻決定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
克裡斯認為,這是全中國的年輕人每天都要面對的選擇,「他們正身處一個如此飛速變化和發展的國家,有那麼多的可能性和潛力。他們需要決定人生中什麼對於自己是重要的,要如何取捨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選擇,有了一個如此完美的核心故事,我必須拍這部電影。」
在克裡斯看來,這樣的故事能夠將人們緊密聯繫在一起。「我認為,電影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它能夠讓我們透過其他人的目光來看這個世界,並藉此讓我們理解我們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從其他人的生活中發現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從中學習,獲得啟迪,並得到慰藉。」
「動畫電影也是講述故事的強大工具,但因為動畫製作耗資巨大,所以在製作每一幀畫面之前,必須把故事確定下來。」阿倫·沃納正是《許願神龍》的製片人,在他看來,要製作一部好的動畫電影,其中一個秘訣就是走進並了解所要講述的故事,確保這個故事能夠與觀眾心靈相通。「能夠讓觀眾們感同身受,產生情感共鳴,是創作一部非常棒的動畫電影所需具備的要素。」
「心靈」,正是由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的主角之一。這部電影將於今年秋天在全球上映,該片講述的是夢想成為爵士鋼琴家的男主角喬伊與厭世的靈魂22相遇,他們攜手返回現實世界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這樣的劇情很容易讓觀眾想起皮克斯的另一部爆款之作《尋夢環遊記》,兩者都是藉由「靈魂」來完成人物的一次自我對話。
該片導演彼特·道格特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首席創意官,由他執導的動畫電影《怪獸電力公司》《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也都創下過不俗的口碑和票房紀錄。對於創作《心靈奇旅》這部作品,彼特·道格特認為,人的心靈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愛好甚至命運,「雖然,聽上去我在講一個很大的概念,但在皮克斯,做任何一部電影,我們都會去做類似的思考與探索,正因如此,皮克斯的電影才會獨一無二,深入人心。」
形象:從零開始建構
雖然決定了要講述「心靈」的故事,但是著手進行創作時,彼特卻發現「心靈」是難以被「畫」出來的。「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心靈長什麼樣?為此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我們學習了多個流派的哲學思想,研究了很多傳統,發現了以下幾個常見的形容方式:似煙似霧、非物質形態、無固定形態等,聽上去都很有意思,但對我們創作卻毫無幫助。」
《心靈奇旅》的製片人達娜·默裡透露,關於「心靈長什麼樣」的問題,皮克斯的很多藝術家都貢獻了他們的獨特創意,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我們希望呈現更人性化的形態,希望它有易於辨別的臉部特徵,能夠傳遞表情和情緒。它既能體現出形態的捉摸不定,但又有面容。」創作團隊最終發現了一種叫「氣凝膠」的東西,它是地球上最輕的固體材料,常用於航空航天產業,有點類似「非物質形態」,卻能用畫筆描繪出來。以此為出發點,創作團隊開始探索「心靈」的樣貌,並通過嘗試不同的顏色,來表現「心靈」的豐富層次,甚至還開發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描線手法,最終完成了「心靈」這個角色的銀幕形象。
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給觀眾帶來從未見過的銀幕形象,是動畫電影的優勢及使命之一。在《許願神龍》中,克裡斯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給觀眾帶來一條新鮮而有趣的龍,並且讓觀眾喜歡上它。「我們在設計龍的造型時,我們需要根據中國龍的經典特性來進行設計。其中涉及的內容太多了,包括它們的運動方式,特殊的形狀,爪、臂、腿的擺放位置,面部細節、肌肉……東方龍與西方龍有著很大的差別,而且非常酷,我們很清楚地展現出所有這些細節,要把人們從未見過的龍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因此,在龍的設計中有大量經典元素,也有許多趣味十足和隨機的元素,比如它是粉色的,而且身上長滿了蓬鬆的毛,讓人有種想去抱它的衝動。」克裡斯說道。
除了主體形象的建立,細節的打磨也至關重要。「對製作真人電影的人來說,有一件事是很難想像的,那就是製作一部動畫電影時,什麼場景都沒有,幾乎是從零開始做起。」克裡斯說,在《許願神龍》的製作中,上至上海風的建築和氛圍,下至小小的瓷碗、天空中的每朵雲、皮膚上的每一個毛孔,團隊都精心設計了很久。
人物:過著實在的生活
在彼特·道格特看來,雖然「畫」出「心靈」已經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不過,這僅僅是創作的第一步,由於人物和故事才是作品的根本,所以,「我們的主角必須得過著實實在在的生活」。
在確定了「心靈」的形象後,主創團隊開始賦予人物生命力,比如讓喬伊成為「音樂家」。《心靈奇旅》的聯合導演、編劇坎普·鮑爾斯透露,為了讓角色更加鮮活,他把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寫進了劇本,並走訪了理髮店、裁縫店、學校、爵士俱樂部,做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幸運的是,我和喬伊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我也試圖從親身經歷中去獲得啟發,去體會、揣摩這個角色。喬伊大約四十五六歲,巧了,我正好也是這個年齡;喬伊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我也是;喬伊是一位音樂人,而我不但自己演奏,還是一位樂評人,我熱愛爵士樂,甚至我兒子的名字都是在向已故爵士大師查爾斯·明格斯致敬。」
當然,僅有編劇一個人的生活經歷,是不足以支撐豐滿人物形象的。「創作任何一個故事,都需要超脫單純的個人化經歷,達到更高的高度。因此,我們需要讓故事的觸及面更廣。」坎普補充說,「為了讓喬伊這個角色具備一定深度,我們需要向內深挖,他在怎樣的環境裡生長,他的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人,他的驅動力來自何處,我們和故事團隊開了很多次會,會議中很多靈機一動的想法,最終成為了故事裡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