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1日迎來了「9·11」事件發生後的第4個周年紀念日。雖然內有颶風災情外有伊拉克憂慮,但美國人還是將按慣例舉行一系列活動,祭奠在那場恐怖襲擊中不幸逝去的人們。
「9·11」四周年·紀念
嚴格「自由行走」
美國國防部組織的「自由行走」紀念活動吸引了近千人參加,而活動中嚴格的安全措施卻讓人一點都不自由。根據國防部要求,所有參加者都必須在10日下午前註冊。行走路線沿途更是有約1.5米高的防雪柵欄將「閒雜人等」與行走「大軍」隔離開來,還有全副武裝的警察開道,以確保安全。行走大軍將於上午10時從國防部大樓南停車場出發,途經阿靈頓紀念大橋和獨立大街,最後到達華盛頓廣場。同日,約1500人參加了為期一天的參觀國防部總部五角大樓的活動,以紀念4年前恐怖分子劫持客機撞擊這棟大樓時死亡的184人。
宣讀死者名單
紐約市的紀念活動遵循以往慣例,其中宣讀遇難者名單是每年的必經程序。2003年一群兒童宣讀了名冊,2004年的宣讀者是遇難者的父母和祖父母,今年宣讀名單的將是遇難者的手足。320對兄弟姐妹將在紀念儀式上宣讀遇難親人的名字。紐約市還要求各教堂在上午8時46分的默哀後敲響鐘聲。紀念儀式上共有4次默哀,前兩次分別在上午8時46分和9時03分,這是4年前飛機撞擊世貿大樓北塔樓和南塔樓的時間,後兩次默哀的時間是上午9時59分和10時29分,這是兩棟大樓倒塌的時間。
染上政治色彩
默哀、鐘聲和宣讀遇難者姓名,構成了「9·11」周年祭的畫面。這種憂傷的儀式延續到「9·11」第2和第3個周年,直到襲擊發生後的第4個年頭。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於「9·11」的記憶日漸淡薄。肅穆的官方紀念儀式被賦予政治因素,普通美國民眾則用一種更加平實的方式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周年祭當天,美國總統布希籤署法令,宣布9月11日為美國「愛國者日」,並要求每年這一天全國下半旗致哀。「自由行走」也好,下半旗致哀也罷,在專家眼中,美國政府的號召被賦予了政治意義。
「9·11」四周年·颶風
布希籲齊鬥颶風
正值「9·11」恐怖襲擊發生4周年,往年這幾天,人們多是陷入對昔日恐怖襲擊的唏噓之中。而今年這個周末,颶風「卡特裡娜」襲擊後的災難畫面,更能扣動人們的心弦。美國總統布希10日發表電臺講話、追憶「9·11」時,也著重提到當前遭遇颶風的災難,呼籲美國民眾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重提「9·11」精神
在每周一次的電臺講話中,布希試圖重新激發美國民眾在「9·11」事件中表現出來的團結精神。「在此關頭,我們最大的資源是美國人民表現出來的同情心,因為最大的風暴也不能摧垮我們國家的心靈和精神。」布希計劃11日先在教堂出席一場「9·11」死難者追悼活動,並在白宮默哀片刻,隨後第三次前往颶風災區視察。布希在講話中把颶風和「9·11」事件相提並論:「(恐怖襲擊)四年後,美國人還記得那個早晨的恐懼和不安,但是我們也記得我們重建了一個受傷的城市。……我們將安慰(颶風)卡特裡娜的犧牲者,我們將讓墨西哥灣變得更有活力。」布希的講話繞開了觸及廣受指責的救災處理。
總統支持率下降
布希這招顯然沒有奏效。「9·11」事件後,美國各階層、各黨派同舟共濟,為布希贏得絕高聲望的場景,這回沒有重現。美聯社/益普索本周公布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布希支持率創上臺以後最低紀錄。59%的美國人不滿布希的表現;只有39%的被調查者認為布希幹的不錯。而《新聞周刊》10日公布的民調結果恐怕更令布希失望。他的支持率僅為38%。52%的人表示不相信布希處理危機的能力。民主黨人批評布希和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沒有從「9·11」事件中汲取教訓,未能做好應對災難的準備。
新颶風又生威脅
大西洋熱帶風暴「奧菲莉婭」10日開始轉強,重新達到颶風風力條件。美國氣象預報人員已經把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置於颶風觀察區域。位於邁阿密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警告說,在美國東南海岸,從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到北卡羅來納州盧考特角,狂風和其他颶風條件在36小時內存在。「奧菲莉婭」忽而變弱,忽而轉強,此前已經在佛羅裡達州附近海岸已經盤桓三天,給沿海帶來巨浪。「奧菲莉婭」剛形成時,氣象專家曾擔心它會對遭受颶風「卡特裡娜」襲擊的墨西哥灣地區帶來新的威脅。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