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如何在家照顧小袋熊

2020-09-05 國家地理中文網


古恩戈拉袋熊孤兒院(Goongerah Wombat Orphanage)的創始人Emily Small在自家客廳裡,抱著6個月大的孤兒袋熊蘭登(Landon)。澳大利亞因新冠疫情封鎖,Small無法從墨爾本的公寓前往450公裡之外的古恩戈拉袋熊孤兒院,於是她在家裡照顧「蘭登」和另外兩隻光鼻袋熊。攝影:DOUG GIMESY


撰文:MISHA JONES
  在澳大利亞的路邊遇見袋熊並不罕見,同樣地,Emily Small也常把成為失去父母、生病或受傷的袋熊帶回自己的袋熊孤兒院,待它們康復後再放歸野外。
  不過這一次,在新冠疫情封鎖期間,她把三隻孤兒光鼻袋熊帶到了墨爾本的公寓裡,大家做起了室友。
  「袋熊寶寶是絕對是好夥伴,」她說。



燒焦的警示標牌屹立在枯木之間,上面畫著袋鼠和袋熊。在2019年至2020年的災難性叢林火災季節裡,巴肯南部的樹木被燒毀。Small的孤兒院收留了很多袋熊,由於母親遭遇車禍,它們成了孤兒。攝影:DOUG GIMESY


Abby Smith(左)是維多利亞州環境部的森林與野生動物官員。今年2月,她拜訪了Small的孤兒院。那之後,由於新冠疫情封鎖,Small很難前往孤兒院。攝影:DOUG GIMESY

  2002年,Small在東吉普斯蘭創立了古恩戈拉袋熊孤兒院(Goongerah Wombat Orphanage),並和母親一起管理。她們每年收到6至8隻小袋熊,這些小傢伙通常是孤兒,母親死於車禍。
  Small同時也擁有一份全職工作:在墨爾本的非營利組織「維多利亞野生動物」(Wildlife Victoria)擔任運營主管,這是一個野生動物救援和倡導組織。Small住在墨爾本北部郊區普雷斯頓,距離東吉普斯蘭的孤兒院450公裡,疫情期間她很難往返兩地,於是Small決定在一居室的公寓裡照顧袋熊。
  袋熊是一種矮壯的穴居有袋動物,原產於澳大利亞及周圍島嶼。剛出生的袋熊只有1.3釐米長。不同於袋鼠,雌性袋熊的育兒袋是向後開的,這樣袋熊媽媽在挖掘時,就不會讓袋熊寶寶灰頭土臉。通常袋熊寶寶至少前6個月都不會向育兒袋外面張望,甚至之後仍會在育兒袋裡待三四個月。離開育兒袋後,袋熊寶寶會繼續待在媽媽身邊,直至1歲。
  Small說,照顧脆弱的袋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們就像人類嬰兒一樣,需要一刻不停的關注。新冠疫情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在這種特殊環境下,很難獲取袋熊成長所需的資源。


在Small的公寓裡,蘭登和7個月大的布朗森(Bronson)睡在自製育兒袋中。和所有有袋動物一樣,袋熊生下未完全發育的幼崽,它們會在媽媽肚子上的育兒袋裡待上6個月才出來。攝影:DOUG GIMESY


小性格
  Small收留的每隻袋熊都有獨特的個性。蘭登,最小的那隻,3月底被一位獸醫護士救了出來,現在10個月了。
  「蘭登是個小傳奇,」Small說:「它特別興奮,仿佛體內有著不受控的能量;高興的時候,會大哭大叫。事實上,我以前從沒見過這樣的袋熊。」


蘭登和布朗森一邊嗅著泥土,一邊嚼著青草,這些都是Small放在圍欄裡的。Small會一直照顧到它們回歸野外,也就是18個月大,體重15至25公斤的時候。攝影:DOUG GIMESY


Small正在整理從孤兒院收集的青草和土壤,作為3隻獲救袋熊的一部分食物。這裡面含有對腸道健康很重要的微生物和真菌。攝影:DOUG GIMESY


  布朗森是老二,11個月大,有點膽小。一個路人在死去的袋熊媽媽的育兒袋裡發現了它。
  「它有時無法融入對袋熊來說舒適的環境,」Small說,「它有點憂慮。」聽到新噪音或進入新環境,布朗森都會回到Small身邊,尋求安慰和安全感。但一旦適應了,它就會「扭動著身體,舒服地蜷伏著」。
  1歲大的比阿特麗斯(Beatrice)被Small稱為「獨立的袋熊戰士」。它也是在媽媽的育兒袋裡被發現的。
  「一開始,它總會咆哮著試圖攻擊我,」Small說:「我知道這是因為恐懼,它被送過來時,年齡已經有點大了。這意味著,它對威脅的警覺性更高,而它試圖讓自己看上去儘可能有威懾性,它確實做到了。」
  現在,它已經習慣了新環境,Small覺得它是「最可愛、最溫柔的孤兒,內心頑皮又信任我。」



9個月大的孤兒袋熊比阿特麗斯在Small的廚房裡跑步。它被Small收養時,年齡比蘭登和布朗森大,已經有了生存本能。它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對Small有威懾力,直到確信Small沒有威脅。攝影:DOUG GIMESY


新冠疫情期間如何照顧袋熊
  Small告訴我們,通常情況下,野外袋熊會和母親一起生活3年。
  「我試圖儘可能地複製這種聯繫,同時滿足它們的個體需求,確保它們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後,再被放回大自然,」Small說。
  在公寓頂樓,Small竭盡全力重建了戶外圍欄,模擬袋熊通常生活的環境。它們需要接觸青草和泥土,這些裡面有營養物質,可以保持腸道健康,於是Small從孤兒院帶了一些回家。她還在自家陽臺的花盆箱裡種了一些,把樹皮和樹枝丟給小袋熊咀嚼,不過Small表示,清理工作「有點麻煩」。
  餵養這些小傢伙們也不容易。它們需要特殊配方的奶粉,用奶瓶餵食,但由於新冠疫情,這種奶粉很難買到。「事實上,我一直在等15公斤的奶粉。快遞剛被退回,我還得想辦法。」
  但她也表示,雖然困難重重,但每隻小袋熊都長得不錯。它們個性不同,需求也不一樣。「有一些比其他袋熊更快地進入下一階段,這完全取決於它們自己。」Small說,當它們開始表現出「成熟的行為」時,比如通常野生袋熊所有的攻擊性、防禦性和恐懼心理,意味著它們即將邁入下一階段。
  到那時,Small會把它們放在孤兒院的戶外圍欄裡,給它們斷奶。等到它們的體重在15至25公斤,大約18個月大時,她會把它們放歸野外。
漫漫康復路
  不幸的是,復健工作不一定有效,一些袋熊無法康復。事實上,Small和母親收留的第一隻袋熊已經死了。「它就像我的小弟弟,母親總會先給它餵吃的。」



Small在臥室裡用奶瓶給兩隻袋熊餵奶。幼崽需要特殊配方的奶粉,然而新冠疫情導致郵寄速度緩慢,奶粉很難賣到。攝影:DOUG GIMESY


  袋熊死後,母女倆發誓再也不收養孤兒袋熊。但沒過多久,誓言就被打破了。「我們每年都這麼說,但它們總是會過來。我們沒辦法拒絕,」Small說。
  「當它們開心玩耍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刻,」她說:「相信我,所有人看到這一幕都會忍不住笑起來。」
(攝影:Sky 4)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下的動物世界:有的被撲殺,有的在歌唱
    新冠病毒已經流行了快1年的時間,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全世界人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經濟停擺、社會動蕩,新冠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受到新冠病毒影響的可不止人類。這個被認為起源於蝙蝠的病毒,從誕生之初就和動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之後,更是對動物世界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心理微課 | 新冠疫情下如何看待孩子們的不良習慣和行為
    我是共青團江岸區委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輔導站、新語心青少年服務中心的楊傑老師。我們的微課在停播了4個多月後,今天晚上開始複課。今天晚上由我來和家長朋友們一起探討《新冠疫情下如何看待孩子們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這個問題。由於疫情得到控制,武漢也開始恢復運轉,企業復工、復產,孩子們陸陸續續返校複課,長達4個多月的假期,家長早都開始期盼「開學吧?」
  • 新冠疫情下,該如何做好青蛙養殖生產?
    新冠疫情下,該如何做好青蛙養殖生產?2020-02-05 10: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新瑞星特種水產飼料        瀏覽量: 9037 次 我要評論 作者:阮光&nbsp&nbsp2月4日,今天立春!立春是新一年節氣輪迴的開始,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即將過去。
  • 美國紐約2隻貓感染新冠,面對疫情,我們如何保護家裡的貓狗?
    畢竟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2月,丟貓扔狗已經出現過數起,就因為貓狗可能感染的冠狀病毒,被誤以為是新冠。(實際上,兩者完全不同。)搞得大家連連闢謠,呼籲不要遺棄寵物。我覺得吧,人在做決定前要深思熟慮,凡事都要動腦子。就算再惜命,也要先搞清楚貓狗究竟會不會傳播新冠,再做決定吧?
  • 新冠疫情下如何度過流感季?預防流感感冒謹記三點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進入冬季,流感、感冒等傳染病又接踵而至,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流感中招兒,我們每個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 國際人道法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供保障
    國際人道法要求衝突各方尊重和保護傷病者,並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在情況許可下不加區別地尋找、聚集和疏散他們,毫不拖延。他們必須在最切實可行的範圍內,以儘可能少的延誤,接受他們健康狀況所需要的醫療服務和照顧,且不得有除醫療目的外任何其他的區別對待。此外,國際人道法規定對受武裝衝突影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給予特別的尊重和保護。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下,抗擊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雖然疫情在我國得到了控制,學生都陸續上課了,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學生群體。經過這次疫情,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現一些情況,比如出現入睡困難,容易驚醒,易發怒,容易與人發生衝突,持續煩躁,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等。
  • 墨爾本野生動物收容所悉心照料小袋熊孤兒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三月初,一名司機駕車從澳大利亞東吉普斯蘭郡經過時,從一隻已經奄奄一息的母袋熊的育兒袋裡救起名叫卡爾曼(Karmann)的小袋熊,並把它送往墨爾本的沃蘭野生動物收容所,它在這裡受到悉心照顧,並將在重病監護室度過3個月時間。  卡爾曼的母親被車碾過,不過這隻小袋熊倖存下來。
  • 新冠疫情籠罩下的伊朗諾魯孜新年:年味淡了 平安健康很重要
    不過由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伊朗仍然形勢嚴峻,今年的諾魯孜新年,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改變了之前喜歡拜訪親友、走門串戶的過年習俗,把保持平安健康、遠離新冠病毒當成了過年的首要任務。索瑪耶:這個年過得確實有點孤單索瑪耶女士是德黑蘭一家企業的中文翻譯,她告訴記者,在伊朗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她特別叮囑家人一定要做好防護。
  • 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再加上行為影響,新冠簡直佔盡天時地利。最主要的,還是病毒自身特性。新冠病毒作為新型病毒,人類對它了解並不那麼透徹。當然,經過一年的投入和研究,學者們還是總結出不少可靠的規律。新冠病毒更偏好寒冷、乾燥的環境。
  • 抗擊疫情科技在行動 | 新冠疫情莫恐慌,小依醫生來幫忙
    抗擊疫情科技在行動 | 新冠疫情莫恐慌,小依醫生來幫忙 2020-02-06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教委顏蘇勤名師工作室開展新冠疫情下中職生心理危機幹預案例...
    為了更好地應對開學前後可能的心理危機事件,守護學生向陽成長,2020年9月22日早上9:00,顏蘇勤心理健康名師培育工作室舉辦了「新冠疫情下中職生心理危機幹預案例研討會」。除了工作室主持人和五位名師工作室學員,上海市教委雙名工程攻關計劃顏蘇勤心理健康(青春期)基地學員、第五期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新進教師規範化培訓學員也參與了這次活動。
  • 德意志銀行:疫情下在家工作人士應該多繳一種稅
    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經濟和就業市場,不僅讓大批打工者丟了工作,同時也讓那些在家工作的職位成為香餑餑。近日有經濟師提出,在家工作的人應該繳納「在家工作稅」(work-at-home-tax)。經濟師們的想法是,僅在家工作的日子才支付此稅。但是似乎無法知道這要如何操作? Barlow在報導中指出,收入不平等真實存在,雖然他支持尋求解決方案,但這也未必能夠解決問題。首先,並非每個在家工作的人都有很高的收入。其次,政府的數百億元稅收收入,並不會直接匯入低收入人士的腰包。最後,還必須要有政治意願。
  • 看新冠疫情下逆勢增長的日本企業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華輿訊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 據日本《東洋經濟新報》社最新發布的《會社四季報2020年4集秋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相比夏季階段,日本的製造業銷售額持續下降10.9%,營業收入下降了26.8%;非製造業的銷售額下降了8.6%,利潤下降了20.4%。
  • 新冠疫情下的眾生相,一個人的沒有教養,才是整個社會最大的不幸
    近日,河北,遼寧等地的新冠疫情形勢突然陡然加劇,全國人都在看著他們,然而在新冠疫情下,依然有無數的人無所畏懼,對於所謂的禁足令或者核酸檢測充耳不聞,只顧自己的一世逍遙,橫衝直撞
  • 新冠疫情下,一位「老長沙」的生活與感悟
    鼠年新春佳節將至時,我們盡享改革開放勝利成果,浸沉在幸福、和諧、安寧中的人們,像往年一樣,盤算和計劃著如何歡度這個六十載一個輪迴的甲子年的春節和長假。然而,來勢兇猛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無情地徹底擊碎了人們的甜夢。橫行肆虐蔓延的疫情,迫使人們只能選擇「宅」在了家裡。
  • 疫情下的寵物救助(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5月3日 (外代一線)(10)疫情下的寵物救助 5月2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一名女子照顧被救助的貓。 受新冠疫情影響,哥倫比亞近來採取了強制預防性居家隔離等一系列措施。
  • 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兔產業如何紓困解難?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人流、物流均被按下「慢進鍵」,部分地區畜產品出現價格走低及銷路不暢問題,對畜牧業造成較大衝擊。除了備受關注的豬禽行業外,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固有矛盾,對兔業等小眾養殖業又造成了怎樣的影響?隨著疫情的持續及影響的不斷擴大,如何對兔業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尋求有效的應對之策?
  • 新冠疫情累計確診六千萬,疫情下如何守住我們的心理健康
    受到全世界疫情不斷擴大的影響,雖然我國已經將防疫做到極致,但依然無法獨善其身,在國人經歷了一個相對安穩的夏天后,新冠疫情又悄悄地抬起了頭。在上一輪的疫情中,凸顯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問題,雖然大多數人已經從中度過,但是我們依然還是要防患於未然,重視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建設和創傷治療。
  • 新冠疫情嚴峻 韓國今日高考
    疾控部門警告說,如果無法控制疫情,一兩周後單日新增病例可能飆升至1000例。 韓國疾控部門1日表示,將設立一個熱線電話,用於追蹤高考考生是否有疑似症狀、與新冠病人接觸史等情況,以便妥善安排每名考生的高考地點。一些疾控官員呼籲考生在高考前夕儘量留在家中,不要外出接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