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2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
文化潤心靈,文明悅人心。
一直以來,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是新時期培育和踐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是提升公民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
自2018年以來,肇慶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完善創建活動機制體制,強化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全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為肇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持續深化群眾性創建
近年來,肇慶各地以中國道路宣傳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規範守則教育實踐和文化培育為重點,通過深入開展模範學習、法治宣傳、誠信建設、科學普及、國防教育、環境保護等活動,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融入日常生活,全面提升市民科學教育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營造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社會環境。
中國道路宣傳教育網上訪談「八一」建軍節專場。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惠明 攝
按照我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工作方案,今年肇慶重點圍繞20個類別127項內容廣泛開展各類活動,以進一步提高群眾的參與度、知曉度和滿意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肇慶市實驗小學舉行經典吟誦展演活動。
為深入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下沉社區工作,今年以來,肇慶整合各方力量,83個市直單位和9大群團組織深入社區一線開展活動、服務群眾、發動群眾,持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鞏固文明成果。
市農業農村局志願者開展「農技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培訓,向當地農戶傳授農業安全生產知識。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 攝
僅以今年8月7日至21日為例,市民政局、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市文聯、市紅十字會、市社科聯等9個牽頭單位,共發動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87個1375人次,按照「社區所需、單位所能」的原則,進社區開展活動共203次,實現了72個社區全覆蓋,參與群眾近6000人次。
肇慶市司法局組織了肇慶硯都春雨志願服務隊到社區舉行「法援惠民生 情暖半邊天」志願服務活動。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桂芳 攝
一場場活動辦下來,群眾參與次數越來越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覆蓋面越來越廣,也愈加規範化、系統化,有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線上活動成文明創建新潮流
今年年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打亂了大家生活節奏。
特殊時期,抓住節點、結合防疫工作,
在線上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成為新潮流。
第42個植樹節前夕,市文明辦通過網絡開展「綠色家園·一起守候」文明傳播活動,並以H5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讓市民在「保衛大樹」的線上場景中,強化保護自然的綠色文明觀念。
對照創文工作要求,
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各區、各單位紛紛創新思路,
充分運用網絡載體,結合戰疫工作,
陸續開展
線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在學雷鋒行動月期間,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共青團肇慶市委員會、肇慶文明網也通過網絡方式,開展「弘揚雷鋒精神,倡導文明新風」網絡文明傳播活動,收集和展示我市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抄寫雷鋒筆記、描繪心中的「雷鋒」、製作手抄報作品,掀起學雷鋒熱潮。該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3.6萬人次,653人次參與線上討論互動。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全市各地湧現的「肇慶暖」,
成為群眾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
結合熱點,我市開展「踐文明·共戰疫」尋找感動瞬間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呼籲廣大市民關注疫情防控一線中暖心的人和事,展現肇慶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讓更多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為推進
《肇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實施生效,
配合開展市民文明行為促進行動
肇慶還開展我最喜愛的「十大文明行為」和最反感的「十大不文明行為」評選活動,活動期間,共計13萬多市民參與投票。
與此同時,肇慶還積極推進
文明行為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
進村鎮、進企業,
組建不文明行為監督員隊伍,
讓文明行為成為習慣、
讓文明意識深入人心。
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明紅
實習生 伍惠琦
原標題:《精神食糧更富足,肇慶人幸福感「蹭蹭」往上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