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石破天為何那麼厲害?原來他是佛祖轉世,細數《俠客行》中的佛理
要說金庸十四部中長篇小說中,究竟哪一位主人公是最厲害的,可能大家會有許多不同的答案,比如張無忌、楊過、虛竹……但是,包括我在內,大部分讀者比較認可一個答案,那就是《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
的確,石破天練成《太玄經》後的表現力簡直超過了武俠,達到了修仙的程度。但光憑這點斷定他強於張無忌等人是不夠充分的。其實,仔細看《俠客行》,會發現石破天簡直就是以佛祖為模板塑造的,對於推崇佛法的金庸來說,無欲則剛者,才是習武之人的至高境界。
既然石破天是金庸筆下武俠世界裡的佛陀,那我們來看看圍繞著他身上的佛學知識點吧。
1.熊耳山:書中交代,石破天小時候和他的養母居住在熊耳山,而熊耳山正是達摩圓寂的地方。而且《俠客行》刻意模糊了年代,給人一種石破天就是達摩轉世的感覺,模糊了人與神的界限。
2.俠客島:書中的俠客島對於中原武林人士來說就是地獄般的存在,而張三李四又像地獄裡的勾魂使者,託名「賞善罰惡」,審判著人世間的善惡因果。去到俠客島的中原武林豪傑,自此全部人間蒸發,最終沒人願意去的俠客島,石破天毫不在意地自願代替眾人前往,正是佛教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境界。同郭靖蕭峰那種更加世俗化的家國大義不同,石破天的行善給人以一種普度眾生的憐憫,超脫凡塵的慈悲。
3.臘八粥:俠客島上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喝臘八粥。相傳每年農曆12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成道之日,這是佛教的重要節日,臘八粥也本來是供奉佛祖的。這裡,將臘八粥作為一個線索,使小說的佛教隱喻更加明顯。
4.無欲無求,心無雜念:在故事一開始,「狗雜種」機緣巧合得到謝煙客的第三枚玄鐵令。謝煙客為了早日從自己諾言中脫身,求著他趕緊許一個願望,他都能滿足,但石破天卻堅決不開口,堅持自己的人生信條,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苦苦追求,只會徒增煩惱。
5.棄執著,破業障:而就是這份心無雜念,讓他「棄執著,破業障。」練成了謝煙客無法參悟的「羅漢伏魔神功」;練成了龍木島主四十年沒想透的《太玄經》。世人苦苦執著於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而「求不得」正是佛教八苦之中最大的苦難。石破天無知但也不會身陷已知中不能自拔,「歪打正著」地參悟絕世武學。
6.我是誰?:《俠客行》在石破天「我是誰」的疑問中戛然而止,正應了佛語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佛本無相,在不同信眾心中有不同的形態,心向佛祖,不必執著於皮囊。石破天出世以來,在不同人眼中做過「石破天」、「石中玉」、「狗雜種」和「大粽子」……在不同人眼中他有不同的「相」,而這些「相」都不是他的本相。金庸先生這樣的寫法,儼然是將石破天當成了佛祖轉世來塑造。
此外,文中如「張三李四」,也是出自佛經《五元燈會》,說學生問禪師:「如何是佛?」禪師答道:「張三李四。」也就是說,人人皆可成佛,眾生都是佛……與其說俠客行是一部武俠世界裡的童話,更像是一部披著武俠外衣的佛教寓言。願我佛慈悲,渡人間一切苦難,我想這正是金庸先生在長子離世,皈依空門後的真實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