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詩詞擷拾賞析: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2021-01-08 榆木齋

白露詩詞擷拾賞析: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枯木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因而「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秋涼的開端,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古人傷春悲秋,秋高氣爽,氣候涼爽,然而草木開始發黃,逐漸凋零,因而是許多多愁善感的詩人創作的好時節,古往今來關於白露的詩詞不勝枚舉,汗牛充棟,不但唐朝,尤其是唐朝以前就有許多優美的詩詞傳世,因而我們選取唐代以前關於白露的一些優美詩詞,長詩限於篇幅不選,僅僅對一些較短的詩詞進行簡單賞析,以饗讀者。

《國風·秦風·蒹葭》

【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章)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三章)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眾多白露詩詞中,當以《詩經》中的《蒹葭》篇最為著名。秋水清澈,蒹葭蒼蒼,草木含露,詩人秋思,傾慕伊人,求之不得,一嘆三詠,為之氣折。關於這篇的解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引申到政治領域,其實太過複雜,不如簡單的看成秋思的詩詞,富有韻味,意境優美,其實已經夠了。

《漢樂府·古豔歌》

【漢】佚名

蘭草自生香,生於大道傍。

十月鉤簾起,並在束薪中。

秋霜白露下,桑葉鬱為黃。

這首樂府還有其他版本:「蘭草自然香,生於大道旁。要鐮八九月,俱在束薪中。」。大意為蘭草幽香襲人,可惜被鐮刀割起,混雜在柴草中,而秋天肅殺的景象,讓人感到悲泣。詩人抒發了良莠不齊的感慨,以蘭草自喻,感嘆命運之不公。

《離友詩三首》其二

【魏晉】曹植

涼風肅兮白露滋。

木感氣兮條葉辭。

臨淥水兮登崇基。

折秋華兮採靈芝。

尋永歸兮贈所思。

感離隔兮會無期。

伊鬱悒兮情不怡。

這首曹植的秋日送別詩,感人肺腑。大意為:秋風肅殺,露水凝結,樹木感受到節氣的變化,枝葉將要凋零掉落,臨近清澈的河流,登上崇高的基臺,採摘秋天的花卉和珍貴的靈芝,朋友即將離去不再回歸,從此天各一方相會無期,不由得抑鬱憂悶神情悲戚。

《初秋詩》

【南北朝】劉駿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雲發,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餘情。

南北朝宋孝武帝劉駿,文章華敏,才藻甚美,所作詩文菁華璀璨,這篇為其代表作。對偶工整,描寫精緻,凝練雋永,意境悠遠,是南北朝難得的律詩雛形,值得欣賞。

《歌詩》

【南北朝】劉鑠

昊天晴且高,秋氣發初涼。

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煙泛城闕,悽風入軒房。

朱華先零落,綠草就芸黃。

纖羅還笥篋,輕紈改衣裳。

劉鑠是宋孝武帝劉駿異母兄弟,工書法,擅詩文,曾自創新題《三婦豔》,其三十餘首《擬古詩》更被譽為「亞跡陸機」。大多作品為思婦懷遠之作,表現的都是纏綿悱惻、哀傷欲絕的情感,質樸淺顯,情景交融,頗有哀豔之風。

《搗衣詩》(節選)

【南北朝】柳惲

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

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

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柳惲是南朝著名詩人、音樂家、棋手,多才多藝,格調清雅,這首詩為著名閨怨詩。大意為:孤枕難眠,思緒悽愴,秋草徒長,白露寒涼,清夜不寐,彈奏幽蘭曲;自己猶如風中蓬草,不辭辛苦,只是對蕙蘭花殘感到傷悲。

丈夫羈旅,奔波在外,風波險惡,遲遲不歸,站在水邊樹木下遠望期待,想像著伊人在塞北白雲翻飛的秋景裡回歸,傍晚天寒,飛鳥雲集在園子裡團聚,秋天寒涼,蟋蟀悲鳴尋找著躲避的地方,想到丈夫外出時還穿著春天的衣服,卻沒有拿禦寒的冬衣。這首《搗衣詩》最為著名的是「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為描寫秋思的千古佳句。

《秋夜詩》

【南北朝】謝朓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佇立。

北窗輕幔垂,西戶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視階前溼。

誰能長分居,秋盡冬復及。

謝朓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這首詩大意為:秋天夜晚,蟋蟀悲鳴,院子南屋的婦人在急促的搗衣浣洗,丈夫出門在外,遠隔萬裡,因而夜夜佇立等待;北邊的窗戶垂掛著窗幔,月光從西邊照射進來(投影在窗戶上佇立的身影)。如此傻傻的站立,衣服上的水滴了下來,把臺階都打溼了,哎!沒有誰能夠長期分離,寂寞難耐,更何況馬上秋天就要過去,冬天就要來臨了。

詩人描寫了一個痴情的婦女,整天辛勤勞作,思念在外的丈夫,夜夜站立等待丈夫歸來,以至於忘乎所以的情形,令人心酸感嘆!

《贈鮑舂陵別詩》

【南北朝】吳均

落葉思紛紛,蟬聲猶可聞。

水中千丈月,山上萬重雲。

海鴻來倏去,林花合復分。

所憂別離意,白露下沾裙。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人。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為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代表作《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著稱。這首贈別詩狀物傳神,簡潔清新,文筆秀麗,對偶工整,感情真摯,韻味雋永,值得品味。

以上就是在唐朝以前關於白露節氣的幾篇優美詩詞擷拾賞析,從風格上來看,總體高古清越,婉致清新,纏綿反側,憂思哀絕,抒發秋思之情,而且在題材上已經有了律詩的雛形,對後代的唐詩的風格和題材起到了先導作用,藝術造詣不弱於唐代。

2019/9/9榆木齋

相關焦點

  • 十首關於春分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
    十首關於春分的優美詩詞擷拾賞析文:枯木春分,十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意思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為春季的中分點,《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 白露之秋(美文)
    法桐黃了,秋落在每一片葉子上,歲月不期然間悄然而至。日日邂逅著這法桐,日漸多了親切。蟬鳴,鳥叫聲中夾雜了歲月的空靈。或許這些大自然界中安靜的生靈才是生命最原始和本真的狀態——隨意而安然。不覺已到白露時節,按說天氣應該帶了歲月的微涼,但這幾日,天卻出奇的熱。老人們常說:秋老虎,秋老虎!看來一點兒也不假。那白露之秋又在哪裡呢?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經》裡?在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唐詩裡?
  • 羅金華:詩詞曲小輯
    羅金華 || 詩詞選輯鹿門山即景久聞蘇嶺石,今踏鹿門東。竹影生禪意,花溪浥谷風。山由松挽綠,樹讓葉燃紅。詩徑輕雲步,遙遙聽寺鐘。徒步遇山家曲徑新遊處,雞鳴小隱家。【正宮·凌波曲 】泳池擷趣又是那雲飛日照,最愛那池藍水好。再看那胖嘟嘟在學蛙跳,瘦猴兒又在大叫。誰誰狗刨瞎胡鬧。唯獨有那美女,工夫巧。仰泳芳姿自然俏,直看得人傻了。作者簡介羅金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荊門市詩詞學會副會長。
  • 霜降|9首最美霜降詩詞,帶你感受白露為霜的深秋之美
    秋將逝,冬將至,萬裡飄葉,秋的顏色已不是那樣濃重,白露為霜千里舖,帶來的是深秋的寂寥和靜謐。9首最美霜降詩詞,帶你感受古人筆下的深秋之美~ 賦得九月盡 唐·元稹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
  • 白露說說早安心情短語朋友圈句子 白露天氣轉涼問候語
    白露說說早安心情短語朋友圈句子 白露天氣轉涼問候語  9月8日0時30分,白露。①天氣轉涼,露凝而白,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②「白露勿露身」,夏天的清涼裝就可以收起來了;③「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氣溫下降速度加快,若不及時添加衣被,容易感冒。白露將至天漸涼,注意保暖哦!
  • 今日白露|夜露禾苗白,秋風梨棗黃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萬物隨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成熟。白露詩詞輯錄白露作者/朱萬採金風颯颯任縱橫,五彩繽紛似畫成。入夜涼來秋意顧,豐收果靚自酬耕。
  • 12首秋日詩詞:木葉落,雁南飛,正是天涼好個秋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秋分至,木葉落,雁南歸。此時,天地遼闊,明淨絢爛。秋分過後,才算真正進入了秋天。此時,秋天也慢慢有了這個季節獨特的味道,她的美不像春天那麼嬌柔,也沒有夏天那麼熱烈,它是季節輪換中沉澱出的一份獨特韻味,令人回味無窮。
  • 今日白露:白露傳統習俗有哪些?白露節氣十樣白指的是什麼
    今日白露:白露傳統習俗有哪些?白露節氣十樣白指的是什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稱「白露」。
  • 鴛鴦繡出度金針——評《中國詩詞名篇賞析》
    【讀書者說】作者:李翰 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中國詩詞大會》創造了輝煌的收視奇蹟,固然因為中國古典詩詞永恆的藝術魅力,但也離不開在中國夢的鼓呼下,中華文化復興、民族精神弘揚的時代大背景,更是央視主創、主持、嘉賓、選手共同努力的結果。
  • 毛澤東詩詞中的秋-中新網
    作者:徐廷華   「悲秋」歷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傳統主題。在詩句中每一觸及節令之秋,詩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隱喻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感。唐代劉禹錫獨闢蹊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闢了昂揚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寫秋景,繼承了他的這種曠達情懷。尤其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寫秋景可謂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意象萬千。
  • 曾拋頭顱灑熱血的共和國元帥們詩詞賞析集;之陳毅詩詞共28首
    《由宣城泛湖東下》敬亭山下櫓聲柔,雨灑江天似夢遊。李謝詩魂今在否?湖光照破萬年愁。《夜過江陰履國防廢壘有作》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遊擊滿南華。《佳期》1940年2月燭影搖紅喜可知,催妝為賦小喬詩。同心能償渾疑夢,注目相看不語時。
  • 白居易有關紫藤的詩詞賞析
    白居易有關紫藤的詩詞賞析(原創)枯木紫藤花株型蜿蜒攀爬,春天一到,葉片翠綠,紫色的花蕾從上下垂,滿樹紫霞,惹人喜愛,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美麗的觀花造景植物,古人將之栽植庭院,搭起架棚,春季賞花,夏季納涼,秋季觀果,非常愜意。
  • 【詩詞鑑賞】夜雨聽秋 往事如煙,十首夜雨詩詞,讓你愛上深秋夜雨時!
    夜雨聽秋,往事如煙,十首夜雨詩詞,讓你愛上深秋夜雨時! 只道物生常茂遂,一宵風雨又成秋。 庭除紛葉下,樹杪自風回。 戎馬連城發,鄉書隔歲裁。 路難歸未得,頗覺壯心摧。
  • 懷化詩聯會員詩詞詠秋作品選登(一)
    五律·秋景彭述禧城鄉秋畫裡,景色勝春華。清水如明鏡,紅楓似彩霞。金風吹桂子,玉露潤籬花。爽氣人舒暢,豐登喜萬家。七律·立秋向響已識晨昏暑氣揮,秋生涼意露初微。窗敲暮雨黃花瘦,簾卷西風落葉飛。徵雁空中排雁陣,鳴蟬樹上化蟬衣。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主要內容】 一、莫道逢秋皆寂寥 二、湘江北去萬山秋 三、秋風萬裡又重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贊秋情懷。 在中國傳統社會,絕大多數古代詩人都將悲情愁緒與草木搖落、萬物凋零的秋景聯繫在一起,讚美秋天的詩人廖若晨星。而毛澤東筆下的秋天,充滿生機與活力,絕無哀婉與悲情。僅《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兩首作品所體現的偉大情懷,就足以使千古文人的悲秋文字黯然失色。
  • 柳永鮮為人知的5首愛情詩詞,情深意切,哀婉動人!
    1、《曲玉管·隴首雲飛》宋代:柳永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裡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阻追遊。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此詞抒寫了羈旅中的懷舊傷離情緒。
  • 關於秋分的古詩詞詩句諺語大全 描寫秋分節氣的文章句子賞析(圖)
    關於立秋的農諺諺語集錦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適時種麥年年收,過早過遲有閃失,先種淤地後種沙,七天出苗正合適。晚秋作物繼續管,隨熟隨收不能遲。棉花進入中噴花,四至六天一次拾,中噴棉花質量好,單存留種正適時。
  • 在詩詞裡,春,夏,秋,冬都有自己的情感
    從李白到杜甫,從漢武帝劉徹到梟雄曹操,古人詩詞的情感文雅而不落俗套。你知道嗎,在古代,四季都有自己的情感。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四季輪迴,最原始的名字,最美的感情。春: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美景美不勝收。《春風》—清·袁枚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本人雖然喜歡詩詞,但畢竟精力和時間有限,涉獵不多,而中國的古詩詞又浩如煙海,我只能:就我所知,就我所感,就我所喜好,推薦我認為的一首最美詩詞,這首詩就是唐朝王維的《山居秋暝》。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原詩是怎麼樣寫得,再來探討這首詩到底美在何處?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一種情懷和心境?
  • 香椿和臭椿有關詩詞賞析:樗材得椿壽,檀桂苦雕鐫
    香椿和臭椿有關詩詞賞析:樗材得椿壽,檀桂苦雕鐫枯木香椿,楝科、香椿屬落葉喬木,其穀雨前的葉芽,紫紅鮮嫩,香味濃鬱,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春季美味。在《莊子》的名篇《逍遙遊》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可見椿樹壽命之長久,後人便借用此典故,來「椿」比喻父親,盼望父親像椿樹一樣長生不老,引申到在給男性長輩祝壽稱為「椿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