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詩詞擷拾賞析: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枯木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因而「白露」代表著暑熱的結束,秋涼的開端,白露時節,天高雲淡,氣爽風涼,早晚的溫差較大,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明顯地感覺到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
古人傷春悲秋,秋高氣爽,氣候涼爽,然而草木開始發黃,逐漸凋零,因而是許多多愁善感的詩人創作的好時節,古往今來關於白露的詩詞不勝枚舉,汗牛充棟,不但唐朝,尤其是唐朝以前就有許多優美的詩詞傳世,因而我們選取唐代以前關於白露的一些優美詩詞,長詩限於篇幅不選,僅僅對一些較短的詩詞進行簡單賞析,以饗讀者。
《國風·秦風·蒹葭》
【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二章)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三章)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眾多白露詩詞中,當以《詩經》中的《蒹葭》篇最為著名。秋水清澈,蒹葭蒼蒼,草木含露,詩人秋思,傾慕伊人,求之不得,一嘆三詠,為之氣折。關於這篇的解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引申到政治領域,其實太過複雜,不如簡單的看成秋思的詩詞,富有韻味,意境優美,其實已經夠了。
《漢樂府·古豔歌》
【漢】佚名
蘭草自生香,生於大道傍。
十月鉤簾起,並在束薪中。
秋霜白露下,桑葉鬱為黃。
這首樂府還有其他版本:「蘭草自然香,生於大道旁。要鐮八九月,俱在束薪中。」。大意為蘭草幽香襲人,可惜被鐮刀割起,混雜在柴草中,而秋天肅殺的景象,讓人感到悲泣。詩人抒發了良莠不齊的感慨,以蘭草自喻,感嘆命運之不公。
《離友詩三首》其二
【魏晉】曹植
涼風肅兮白露滋。
木感氣兮條葉辭。
臨淥水兮登崇基。
折秋華兮採靈芝。
尋永歸兮贈所思。
感離隔兮會無期。
伊鬱悒兮情不怡。
這首曹植的秋日送別詩,感人肺腑。大意為:秋風肅殺,露水凝結,樹木感受到節氣的變化,枝葉將要凋零掉落,臨近清澈的河流,登上崇高的基臺,採摘秋天的花卉和珍貴的靈芝,朋友即將離去不再回歸,從此天各一方相會無期,不由得抑鬱憂悶神情悲戚。
《初秋詩》
【南北朝】劉駿
夏盡炎氣微,火息涼風生。
綠草未傾色,白露已盈庭。
遠視秋雲發,近聽寒蟬鳴。
運移矜物化,川上感餘情。
南北朝宋孝武帝劉駿,文章華敏,才藻甚美,所作詩文菁華璀璨,這篇為其代表作。對偶工整,描寫精緻,凝練雋永,意境悠遠,是南北朝難得的律詩雛形,值得欣賞。
《歌詩》
【南北朝】劉鑠
昊天晴且高,秋氣發初涼。
白露下微津,明月流素光。
凝煙泛城闕,悽風入軒房。
朱華先零落,綠草就芸黃。
纖羅還笥篋,輕紈改衣裳。
劉鑠是宋孝武帝劉駿異母兄弟,工書法,擅詩文,曾自創新題《三婦豔》,其三十餘首《擬古詩》更被譽為「亞跡陸機」。大多作品為思婦懷遠之作,表現的都是纏綿悱惻、哀傷欲絕的情感,質樸淺顯,情景交融,頗有哀豔之風。
《搗衣詩》(節選)
【南北朝】柳惲
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
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
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柳惲是南朝著名詩人、音樂家、棋手,多才多藝,格調清雅,這首詩為著名閨怨詩。大意為:孤枕難眠,思緒悽愴,秋草徒長,白露寒涼,清夜不寐,彈奏幽蘭曲;自己猶如風中蓬草,不辭辛苦,只是對蕙蘭花殘感到傷悲。
丈夫羈旅,奔波在外,風波險惡,遲遲不歸,站在水邊樹木下遠望期待,想像著伊人在塞北白雲翻飛的秋景裡回歸,傍晚天寒,飛鳥雲集在園子裡團聚,秋天寒涼,蟋蟀悲鳴尋找著躲避的地方,想到丈夫外出時還穿著春天的衣服,卻沒有拿禦寒的冬衣。這首《搗衣詩》最為著名的是「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為描寫秋思的千古佳句。
《秋夜詩》
【南北朝】謝朓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佇立。
北窗輕幔垂,西戶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視階前溼。
誰能長分居,秋盡冬復及。
謝朓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這首詩大意為:秋天夜晚,蟋蟀悲鳴,院子南屋的婦人在急促的搗衣浣洗,丈夫出門在外,遠隔萬裡,因而夜夜佇立等待;北邊的窗戶垂掛著窗幔,月光從西邊照射進來(投影在窗戶上佇立的身影)。如此傻傻的站立,衣服上的水滴了下來,把臺階都打溼了,哎!沒有誰能夠長期分離,寂寞難耐,更何況馬上秋天就要過去,冬天就要來臨了。
詩人描寫了一個痴情的婦女,整天辛勤勞作,思念在外的丈夫,夜夜站立等待丈夫歸來,以至於忘乎所以的情形,令人心酸感嘆!
《贈鮑舂陵別詩》
【南北朝】吳均
落葉思紛紛,蟬聲猶可聞。
水中千丈月,山上萬重雲。
海鴻來倏去,林花合復分。
所憂別離意,白露下沾裙。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興故鄣人。為文清拔,工於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長,詩亦清新,為時人仿效,號稱「吳均體」,代表作《與朱元思書》以簡潔而傳神的文筆著稱。這首贈別詩狀物傳神,簡潔清新,文筆秀麗,對偶工整,感情真摯,韻味雋永,值得品味。
以上就是在唐朝以前關於白露節氣的幾篇優美詩詞擷拾賞析,從風格上來看,總體高古清越,婉致清新,纏綿反側,憂思哀絕,抒發秋思之情,而且在題材上已經有了律詩的雛形,對後代的唐詩的風格和題材起到了先導作用,藝術造詣不弱於唐代。
2019/9/9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