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顏色是怎麼回事,黃色的衣服、黃色的透明物體和發出的黃光有啥區別?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我們是如何看到顏色的
你能不能想像這個世界本是沒有所謂顏色的,都是各種頻率的波,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定範圍頻率的電磁波,稱為可視光譜。可視光譜範圍內的光波經過眼睛和大腦處理,成為顏色的概念。
然後我們了解物體是如何呈現顏色的
我們都知道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
假設一個原子像學校育場那麼大,原子核最多只有你小拇指指甲那麼大,而電子只有一粒沙子那麼大。所以一個原子內部其實是非常非常空曠的。既然這麼空曠,光應該很容易就穿過原子了。可是呢,電子是會吸收光的。電子不像行星圍繞太陽那樣按橢圓軌跡運行,而是隨機亂飛的,但是它有低層軌道和高層軌道的區別。當光照射原子時,電子就會吸收掉光的能量而升高一個層次。這層次叫能級,這種升高叫電子躍遷。(高中都學過,
)
我們都知道,光有波的性質,所以就會有一定頻率,而每一種原子吸收光的頻率是不同的。如果哪種光沒被吸收,我們眼睛就能看到哪種光,所以你看,發光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產生的光波,不發光的透明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沒吸收的光波。
我們都知道,光有波的性質,所以就會有一定頻率,而每一種原子吸收光的頻率是不同的。如果哪種光沒被吸收,我們眼睛就能看到哪種光,所以你看,發光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產生的光波,不發光的透明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取決於它沒吸收的光波。
所以我們看到的發黃光的鈉蒸汽燈、黃色透明的膠簾、黃色的粘蟲板,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的眼睛接收到了600nm左右的電磁光波。
那我們人類的眼睛接收到光波又是如何感知顏色的呢?
簡單來說眼睛包含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視椎細胞感色,視杆細胞感光,人類有藍色、綠色和紅色三種視錐細胞(只有綠、紅兩種視椎細胞其中一種的就是紅綠色盲了),能直接視覺到的可見光譜(390-700nm);昆蟲3種椎體細胞:黃、藍和紫外線,所以昆蟲的可視區域比人更移向于波長253-600nm的短波段,它們看不到紅色,比較能感受紫外線。所以我們平常使用黑光燈及UVA滅蟲燈來吸引蟲子過來殺滅蟲子。
視錐細胞的活動需要比較強烈光線的刺激,所以視錐細胞在白天比較活躍。視杆細胞對明亮的光線也起反應,但是恢復視杆細胞中的感光色素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它們在白天幾乎沒有什麼作用,而在光線較弱的晚上非常敏感,所以晚上打開滅蠅燈並關閉其他燈光時滅蟲效果更好。
但是根據昆蟲種類的不同,三種視椎細胞的比例也不同,體現在顏色的偏好上,有的昆蟲比較喜歡黃色(此類較多),有些種類的昆蟲較喜歡藍色,所以人們就根據不同的防治對象研製出不同顏色的粘蟲板,比如蚜蟲對550-600nm的黃色光波最敏感,你穿著黃色的衣服一直往你身上撞的也大部分是蚜蟲,所以防治蚜蟲的粘蟲板是黃色的,薊馬對藍色特別敏感,所以防治薊馬的粘蟲板是藍色的。
所以,黃色的膠簾裝在你的出入口是不是正確呢?聰明的你,應該想到了,黃色是昆蟲三種視椎細胞中的一種,且昆蟲的視椎細胞看膠簾是和看粘蟲板及你的黃色衣服的原理是一樣的,那麼你認為我們應該用什麼顏色的膠簾呢?來自煙臺澳潔蟲控劉素麗,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
《害蟲對色彩的趨性及其應用技術發展》
《昆蟲的生物光電效應與蟲害治理應用》
《趨光性昆蟲對不同顏色幕布的趨性差異研究》
《昆蟲的視覺世界及其對人類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