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其漂亮的外形和可愛萌化的表情,讓人看一眼就有一種帶回家的衝動!尤其是帶孩子去花鳥魚蟲市場,小寶貝見到鸚鵡後那根本移不動腳啊!「一句爸爸我要」就把我們搞定了.這個時候我們想的應該是壓制自己的衝動,給孩子買鸚鵡也要挑選一隻健康的,不然回家幾天如果掛掉了,那孩子該有多傷心啊!所以如果有辦法很容易的鑑別出鸚鵡的健康情況,那我們不但可以在孩子面前秀一把,給他講講鸚鵡的知識,更能提升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啦!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有沒有比較容易掌握的技巧,讓我們可以快速的成為選鳥高手呢!這個嗎?還真是有,作為經常遊走在花鳥魚蟲市場的老油子,今天就給大家把我的獨家技巧整理出來,供大家作為選鳥時候的參考,至少可以少走一點彎路。只要你能理解透徹,成為高手是沒有問題的。主要還容易學會哦!我自己的獨家秘籍就四個字:望、聞、問、切。下面就給大家開始授課吧!
第一:「望」,在這四個技巧裡面是最重要也是最實用的技巧。
這個我不用解釋大家也知道什麼意思,當然就是看嗎!所有寵物鳥基本都是籠養群養,在我們選擇的時候要在一群鳥中選擇自己中意並且健康的寵物鳥也就靠我們的眼力了!一隻活潑健康的鸚鵡在外觀上是有幾條標準的,這也是在養鳥的圈子裡公認的指標。
1、眼睛:這個不用我教大家也有標準衡量,明亮、圓潤、有神這個很好判斷,唯一不同的技巧是,如果眼睛烏黑、圓潤說明這隻鸚鵡還是很小,最多也就是三個月的,如果眼睛開始有眼白,也就是在眼珠周圍似有似無的有一圈白色的跟珍珠項鍊似的眼沙。這樣的鸚鵡基本是成鳥了,也就是3、4個月以上的鳥了。
2、羽毛、翅膀:羽毛是所有鳥類評判健康與否的重要參考條件。羽毛要有光澤,如魚鱗般緊緻,蓬鬆時候要整潔一致。無糞便和沾染,鳥類是很愛乾淨的,健康的鸚鵡會把自己的羽毛整理得很乾淨。因為是群養經常打架可以接受羽毛缺失,但是有兩個標準,可以接受尾羽缺失,身上的羽毛還有翅膀上的羽毛有缺失的儘量不要選擇。一般情況尾羽缺失大多是因為在籠子裡磨損造成,可以接受!翅膀緊緊包裹整個身體,不要有下垂和抖動!
3、爪子:爪子是最容易觀察的,也是最能體現鸚鵡現在狀態的指標。鸚鵡的爪子應該是乾淨、光亮,幼鳥爪子粉嫩無缺失,成鳥的爪子色深有力,鳥齡越大顏色越深。爪尖不應過長,爪子上不應有白色結塊。如果有結塊大多是有皮膚病。如果有皮膚病的鸚鵡大多會表現在鸚鵡的鼻子、眼睛、和爪子上,這個一定要注意。
4、糞便:這個最能判斷鸚鵡的健康與否,如果鸚鵡的排洩口無糞便粘連基本可以說明這隻鸚鵡沒有腸炎、拉稀的症狀,這個最好理解,因為鳥類最怕的就是拉稀,只要排除拉稀基本上有一半的強壯指標了!
第二「聞」:在鸚鵡的選擇上用「聞」這個字只體現在「糞便」
鸚鵡的糞便指標是鸚鵡強壯表現裡最精準直觀的判定條件,但也是最不好掌握的,我們總不能一直在鸚鵡的屁股下面盯著等它拉屎吧!這裡有個小技巧給大家作為參考。看鸚鵡的時候可以先看脫糞盤,如果有很稀的糞便,只要根據糞便的顏色就可以找到對應的鸚鵡,直接排除掉這樣的鳥就可以哦!如果一個籠子的鸚鵡大部分都拉稀,那還是放棄吧!
第三「問」:問誰?當然就是問老闆了
看到這個第三大家是不是蒙圈了,老闆怎麼會跟我們說實話啊!當然不能直接問了,我們要用一些技巧才行,只要能套出一些信息在加上我們自己前面的觀察基本上可以推出一個大概的情況。第一個要問的就是鳥的「月齡」,這個老闆一般情況都會說實話,就是無意識地問,也基本上也不會說的差很多。按照他說的月齡對照自己的判斷就知道大概鳥有多大。因為市場上活物賺錢靠的都是流通,商家進來的鸚鵡大多都是兩個月多一點的小鳥,如果你判斷出籠子裡的鳥已經超過4、5個月那基本上就不用選了。一批鸚鵡3個月了都沒賣出去,大家自己就可以判斷了。因為市場上的鳥都是給販子的,販子都不要的咱們就更別要了!你說是不!
第四「切」:也就是我們自己抓起鸚鵡親自判斷一下
親自抓鳥在市場上商家不會這樣要求你,只有販子才親自下手,如果你經常去花鳥魚蟲市場的話,你肯定見過鳥販子都是親自下手選擇。只有親自接觸到了鸚鵡你才可能知道鳥的真實情況。一隻強壯的鸚鵡握在手裡應該是胸肌緊緻有彈性,翅膀張力勁道足。整個體型成水滴、紡錘狀,只要把一隻鸚鵡抓在手裡,那第一觸感不用學習,你自己就有判斷了哦!
我上面說到的「望、聞、問、切「這四種辦法最實用的是第一種」望「和第三種」問「,這兩種辦法都是最常用也是最好掌握的。其中第一種的四點大家一定要細看一下,掌握了它其實已經夠用了。當然了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列入其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再加上我上面給大家總結的辦法就可以輕鬆搞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