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俗語,有些俗語的確是勞動人民從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值得代代傳承下去的;而有些俗語卻僅僅是根據個例「臆造出來的經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甚至,還充斥了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不能夠繼續傳承的。比如,「竹子開花,棄捨丟家」這句俗語就純粹屬於根據個例「臆造出來的經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那麼,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句俗語。
一、「竹子開花,棄捨丟家」的意思
這句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其意思就是:一旦發現竹子開花,天下就會有比較大的自然災害出現,糧食就會歉收或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就需要捨棄家庭,出門逃荒要飯了。
二、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
竹子是靠地下莖進行無性繁殖的,因此,竹子一般不需要開花。但是,如果遭遇嚴重的旱澇災害天氣或嚴重的病蟲害襲擾,竹子就會開花。而一旦竹子開花,就會因養分大量消耗而死亡。而民間常常把竹子的死亡當成「兇兆」,會認為竹子一旦開花必然會有大的自然災害降臨,就會少吃無喝了。
其實,竹子本身就是一種會開花的植物,並且,其壽命並不是無限長的。當竹子生長到一定的年限後就會因衰老而死亡,但在死亡之前為了「留存」自己的後代,就會出現開花結實的現象,以便人們利用它的種子種植出新的竹子。
在《山海經》中有這樣的記載:「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結實,結實必枯死,實落又復生」。意思就是說:竹子生長到六十年的時候就需要換根了,而在換根的時候竹子就會開花並結實,當果實落入泥土中後就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由此可見,古人已經將竹子生死的自然現象研究的非常透徹了。
當然,由於竹子的種類不同,其開花的周期也會存在長短不一的現象,有些竹子品種甚至活到一百年的時候也沒有開花;但有些竹子品種也許活到三四十年的時候就會開花結果,因此,竹子開花是沒有規律可循的。
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次竹子開花的現象,比如,1907年,日本的淡竹開了花,奇怪的是遠隔萬裡之遙的英國皇家植物園中的淡竹也同時開了花,令人嘖嘖驚奇。在1933年時,我國浙江嘉興附近的竹林開了花,而安徽六安馬頭鎮周圍10公裡的竹林卻也全部同時開了花,可謂也是天下奇觀。不過,1907年也好,1933年也罷,全世界卻並沒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並沒有出現「棄捨丟家」、出門討飯的現象。據稱,這兩個年份的莊稼還長得比較好,還獲得了豐收呢!由此可見,竹子開花與是否會發生自然災害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這兩種自然現象都是獨立存在的,切莫將它們生拉硬扯到一起,否則,就失去了科學性,就違背了自然常識。因此可以說「竹子開花,棄捨丟家」是毫無道理可言的。
據稱,今年部分地區的竹子也開了花,於是,有人就出現了恐慌的情緒,就大量屯糧。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別說今年不會爆發世界性的自然災害,就是今年會爆發世界性的自然災害,我國的存糧也足夠全國人民吃一年。因此,還恐慌什麼呢?還幹嘛要去大量屯糧呢?趁現在糧價尚高,還是趕快賣了吧!以免到了糧價下跌的時候後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