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報導 8月23日消息,央視新聞今日曝光了一起防偽標籤造假案。一些明明是假貨的商品因貼上了仿真度極高的「防偽標籤」,用手機掃描防偽標籤二維碼後,竟變身為「正品」。這些假冒的「防偽標籤」都是通過網絡購買,一套0.12元或0.13元。
央視曝光防偽標籤造假 0.12元一套仿真度高到「真假難辨」
今年上半年,廣西警方破獲一起生產假冒品牌洗髮水事件,其中有外包裝防偽標識貼牌200餘萬張。這些假冒的洗髮水,瓶身、商標、防偽標識(標貼和標籤等),幾乎和正品一模一樣;瓶蓋上貼著的圓形防偽標貼,上面寫著防偽查詢網站的網址和查詢電話;而防偽標籤上寫著「纖維有凹凸感,用針可挑出」。經過驗證發現,用針試著挑了挑,確實能挑出幾根細細的纖維。
執法人員用「掃一掃」功能掃描假冒洗髮水瓶上的條碼,立即顯示商品名稱和市場價格。這與在超市購買的正品洗髮水掃碼結果完全相同。
製售這批假冒洗髮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某說,貼牌商標、防偽標識等造假材料,都是通過網絡購買的。假冒貼牌商標,有的0.12元一套,有的0.13元一套。
在某寶網絡購物平臺搜索「防偽標籤」關鍵字後發現,能搜到上千個結果,價格從一元錢到十元不等。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防偽標籤製作公司在利益驅使下,為不良商家製作假的防偽碼,同時將相關信息上傳至自己建立的查詢網站,甚至掃描有些假的防偽標識條形碼後可進入正品公司網站,而顧客往往會信以為真。
中國安全防範產品行業協會防偽技術分會負責人劉玫玫向央視新聞表示,現在很多消費者習慣用手機「掃一掃」功能,識別商品條形碼來判定真偽,假冒者只要解碼正品上的條形碼就可以批量仿冒,讓消費者難辨真假。
劉玫玫建議,生產廠家應不斷跟蹤研究假冒產品的仿冒手段,並根據出現的新情況不斷改進防偽技術,抬高技術「門檻」,增加造假難度和造假成本。
針對防偽標籤生產的亂象,不少相關人士建議,防偽認證需要權威機構,防偽行業要嚴格實行準入制。目前雖然有許可證制度,但不夠嚴格。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需要在源頭上對生產企業進行「閉環監管」。(王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