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物種有千萬種之多,能夠走進人類心扉的寥寥無幾,這些動物都因為某些特定的外表而被喜愛,有的憨態可掬,有的身材嬌小,有的毛茸茸。
在2013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做過一項有關最可愛的野生動物評選活動,並且公布了前20名野生動物的名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位居CNN第一名的野生動物:耳廓狐。
說到耳廓狐,大家或許對這個名字會比較陌生。如果你看過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的話,你是否還記得裡面有一隻大耳朵的小狐狸?沒錯,那個經常扮成小孩子,和狐狸尼克搭夥倒賣冰棒的大耳朵小傢伙就是耳廓狐。
耳廓狐分布在非洲北部和西亞沙漠地帶,是世界上最小的狐狸,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動物之一。成年的雌性只有0.8公斤左右,雄性體型會稍微大一點點,可以達到1.5公斤,看起來比家貓還要小一點。
耳廓狐除了有一對醒目的大耳朵,還有條末端帶黑色皮毛的尾巴,身體覆蓋著乳白色偏淡黃色的皮毛,足底有柔毛,在沙漠中辨識度非常高。
其實,耳廓狐的大耳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沙漠中危機四伏,又不能像在森林中可以利用草木來遮掩自己的行蹤,為了更好的躲避捕食者,避開不必要的危險,耳廓狐的大耳就起到很好警戒作用,同時也可以利用大耳對細小聲音的敏銳來捕食其他小型動物。另外還可以通過耳朵散熱,以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
大多數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會使自身的顏色與環境融為一體,在視覺上迷惑捕食者。耳廓狐的皮毛呈現出來的淡黃色,與沙子的顏色很接近,它們的顏色也不是隨機生成的,而是為了適應沙漠中的氣候,可以有利於自身偽裝,不被其它的動物發現而吃掉自己。
在野外生存,打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尤其是在沙漠。與大部分的狐狸不一樣,耳廓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打洞好手。它們會在沙漠的灌木叢下挖出一條條1米深的隧道,相互交叉,並利用植物根莖對隧道兩壁起到支撐作用,並且設置多個出口,當有捕食者來襲時,快速躲入隧道躲貓貓。
為了躲避沙漠白天炎熱,耳廓狐都是選擇晚上出來捕食。雖然耳廓狐體型不大,卻是一個可怕的殺手,小型齧齒動物、蜥蜴、鳥類、禽蛋和昆蟲都是它的主菜,飯後也會吃些水果,實在餓得不行就會利用小型裂齒,通過刨地獲取食物,像其他沙漠中的雜食動物一樣,幾乎什麼都能吃。
由於沙漠環境很惡劣,耳廓狐也養成了一個存食物的好習慣。儲備食物是很多貓科動物都會做的事情,例如花豹會把吃剩下的獵物叼到樹上,美洲獅會把吃剩下的獵物用草或樹枝覆蓋起來,生活在印度的孟加拉虎會把吃剩的獵物藏到水裡,它們完美地詮釋了「因地制宜」這個詞。而耳廓狐也是一個「因地制宜」的踐行者,它們會把吃剩下的獵物藏在洞穴裡,等餓的時候再挖出來。
在貧瘠的沙漠中,本來動物就不多,想要遇到一個異性就更難了,因此耳廓狐的配偶很固定,除非發生一些不可抗拒的事情,它們才會另尋新歡。耳廓狐是單配製動物,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夫一妻制,在每年的1~2月份繁殖,3~4月份生育。在幼崽出生後,分工明確,雌狐負責在洞穴裡面撫養幼崽,雄狐負責提供食物以及安保工作。
這麼可愛又有責任感的耳廓狐還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