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2014年時,國內新能源大潮蓄勢待發,隨著各地新能源車推廣計劃擲地有聲,充電樁作為必要配套設施,成了僅次於造車的大蛋糕。當年5月,充電樁宣布將對民營資本開放。
有那麼一批人抓住機會,衝進旋渦,比如北京的劉老闆當時就把這筆帳算得清清楚楚:
一根60Kw充電樁落地價大概在15萬,一天只需要有10臺車來充電(這個數相比於加油站的客流量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平均每臺車充電30Kwh、每度電2元,一天就能有六百塊的流水,一年就是二十多萬!
減去工業用電、用地以及售後維修等成本,一年少說也能盈利5~7萬。
還有國家在背後撐腰,新能源車前期就算數量過少也遲早會暴漲,這不正是躺賺的好生意嗎!
於是,劉老闆個人投資的微型充電站開業了。
十根嶄新落地的樁,就像十根會往外蹦人民幣的金柱子,要不是手裡沒餘錢了,他自己都想搞臺電車體驗一把。
開始運營的還不錯,然而幾個月後,到他站裡充電的車,卻越來越少。有人開進來看看,明明有空位卻走了,也有人加了不到十分鐘就跑,也不知道有什麼急事。
接連很長時間都賺不夠場地錢,劉老闆急得睡不著覺,菸頭扔了一地。終於有一天,滿身煙味的他忍不住攔下一輛剛來就要開走的車:「哥們,為啥不充?」
「你們這個樁還得專門下載個APP,更麻煩的是還得先充值,萬一我以後不來了、退款也麻煩,有這功夫我還不如去附近別的樁充。」
看著沒有一絲留戀開走的車,劉先生用腳碾了碾地上的菸頭,一口氣噎在胸口上不來也下不去。
後來,劉老闆迫不得已又投進去幾百萬,把充電站的樁都換成了最新最快、支持更多APP、還能先充電後付費的樁,生意這才逐漸好轉,但回本也變得遙遙無期——劉老闆和當年很多帶金入場的人一樣,躺在退潮後的沙灘上,國內新興的300多家充電樁企業中大半也被衝跨。
一邊是車主喊著「裡程焦慮」,社會統計也顯示車多樁少,一邊是現實中大批大批的充電樁空置。全國截止到去年10月份,近150萬臺充電樁,使用率卻還不到15%!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人們對充電體驗的要求,早就變高了,而大多數的充電站,卻還沒有跟上人們的需求。
1、隨叫隨到的服務
前年開車出去玩的阿宏小兩口,當初就憋了這麼一口氣。
開車的是阿宏媳婦,一個喜歡「冒險」的女孩子,不同於很多人20%就會出現電量焦慮,阿宏媳婦把車電量開到示警線以下,都叫日常操作。在充電站門口,車的電量幾乎完全耗盡,阿宏不得不下車人工助推。
但真正讓這個忍辱負重的男人崩潰的是:所有的樁都壞了…………「真是叫天天不應,當時就後悔為啥買了臺電車!」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上海的凌晨2點。
夜深露重,入夢正酣兵兵被一個陌生來電吵醒。他是小鵬充電站華東區的運維人員,除了日常的設備維護、檢修、溝通物業、張貼告示之外,最關鍵的是要處理投訴和一些突發狀況。
「我這兒充完電要出停車場了,怎麼沒人抬升降杆?」對面的車主聽起來挺著急。
兵兵下意識起身披衣,趿拉著鞋,一邊安撫車主,一邊問清場站情況。原來是站點需要人工核驗訂單才能免費停車,而保安臨時有事不在。
那一晚,他從接到電話、到趕緊聯繫保安,到給車主抬杆放行,全程只用了15分鐘。
兵兵在維修地鎖
我忍不住問兵兵:「一個普通車主,怎麼有你私人號?還不是你們品牌的車主?以後車主多起來了怎麼辦?」
他答的聲音有些靦腆:「那時候公司剛開始做服務,人少事多,自營的樁也對外開放,怕車主著急,就貼了私人手機號,方便。至於以後的事情,當時沒想那麼多。」
我笑他,車主們是方便了,就是你不大方便。
的確,車主們那會兒經常會打電話讓他找保安、降地鎖、找訂單,大半夜來電的也不少。按兵兵的說法,他的工作是最接地的,只有提供「隨叫隨到」的服務,才不會讓前面同學的努力廢在這「最後一公裡」上 。
這一點,在最後的服務評分上就看得出。
「大半年來,我們從八十多分提高到了九十以上。」兵兵說起這個,心裡應該很是驕傲。
在他的運維工作中,除了「隨叫隨到」直接服務車主外,建立並維繫好與物業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是服務車主的關鍵。除了租賃方和出租方外,物業是否願意支持我們,幫忙照看車位、指引方向、乃至於衛生保養,都關係到車主能否享受到優質的充電服務。
大多數物業都是很理解他們的工作,但也會遇得到極少數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影響車主使用體驗。
「還是需要多溝通,尋求理解和支持。我們偶爾也會幫助物業申報一些充電樁相關補貼和登記、甚至日常宣傳。當然車主的合理權益,我們是肯定不會讓步的。」
兵兵就曾在上海某熱門地段,因佔位嚴重要裝地鎖而同物業僵持,對方甚至叫來了城管。「其實雙方都沒有錯,那個位置的確比較窄不適合裝地鎖。但一來裝地鎖是我們寫在合同裡的合法權利,二來,那裡太熱門了,如果不裝地鎖佔位一定非常嚴重,車主沒法充電。」
「最後物業終於理解我們為車主爭取權益的理由,答應幫忙照看——不只是口頭,還落實到了書面。」做完這件事的兵兵或許從沒計算過,將會因此有多少小鵬和別的品牌的車主在之後的充電過程中受益。
最後,我問兵兵:「你覺得這份工作最難的是什麼?」
他笑說:「最難的嗎?我覺得都挺難。」
但是,挺值的。性格很直男的兵兵後來跟我感慨,「每次去站上處理問題的時候,正好碰到車主聊起來,他們跟我說『自從有了直營站,我都不去別地兒充了』,我就會覺得很感動,覺得我這幾年做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
隨著新能源車增量市場的擴大,車多、人多、樁也多了,但可以「好好充電」的樁,依舊為數不多。汽車之家的創始人李想甚至曾經直言:特斯拉憑藉400多公裡的續航,戰勝自主品牌600公裡續航的車,有一大部分原因正是特斯拉遍布全國各地的超充站,讓很多消費者直接用錢投票。
「要讓用戶充好電」,其實還有「一整條生產線」,無數個兵兵這樣的人正在一線努力著。
2、跑幾十個站點,往往只能通過幾個
最初投資充電樁的那批人肯定沒想到,選址,竟然會成為一根充電樁能不能「賺錢」的重要因素之一。文斌在小鵬汽車,就在負責南區這份至關重要的工作。對於他來說想要做得好,就要走到車主中去。
「選址標準」也主要遵循兩點:
一是車主需求,如果附近小鵬車主多、充電需求大就優先考慮,這個好說,企業就有熱力數據圖,這個是選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
二是環境位置、日常管理等綜合條件。說到底,還是以車主為中心。
這與幾年前,很多企業、個人閉著眼追求數量、擴張充電樁版圖有著天壤之別。
第一個考察的第三方站點,深圳深國能觀瀾充電站
當天下著大雨,但工作停不了
「比如深圳南山附近的一個站,因為地方貴、站點少,好不容易挑到一個我們從技術角度測評一圈後認可的站點,但車主們卻出乎意外地認為一般,甚至有位車主在測評車主群裡一頓吐槽。」
這讓從前在央企做工程的文斌感到壓力很大:「我們以前幹工程就是領導把關,沒有客戶出來當著其他客戶的面吐槽的。」
文斌後來跟他溝通,發現這位李先生實際體驗的確實不佳,充電慢、他體驗也不好。
最後在李先生的建議下,選了個靠近機場的充電站點,不僅樁多、充電也快。
「最後我們收回來的訂單裡,那片很多車主都喜歡去這個點充電,壓力一下就沒有了,只剩下感激。」文斌總結道。
的確,再努力的人,也不可能比用戶更懂用戶。
徵集車主參與充電樁測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文斌經常幹的事就是,開著小鵬的車一天跑兩座城市。有時為了能在白天準時抵達第三方站點體驗充電流程,他甚至得專開夜車趕路。
當時整個南區、近五分之一個中國的站點選址工作,都沉甸甸地壓在和他幾個同事身上,每個人都「急在路上」,而這,也不過是整個小鵬充電事業部忙碌工作的一個縮影。
2020年6月的時候,文斌幾乎一整個月都在廣州深圳之間來回奔波,很多時候規劃幾十個第三方站點,最後能真正達標的只有幾個。
選在深圳大鵬的場地,為趕在國慶前完成
文斌凌晨12點多還在工作
為此文斌甚至養成了一個習慣——走到任何有充電樁的停車場都會下意識去做附近的選址評估,甚至會習慣性問保安,「你們這邊充電停車免費不?」就連他身邊關係好的朋友,有時候看到乾淨的充電站都會微信給他發圖。
去年他開著自己買的小鵬回老家,竟然在充電站遇見了特斯拉和蔚來車主(因為那個時候,小鵬的充電樁還是對外開放的),他也沒忘了問問這兩位車主對小鵬充電站的體驗和反饋。
3、說服物業,不是個簡單的事兒
除了像文斌這樣為車主篩選體驗良好的站點外,和場地方愉快交(si)流(bi)的事,則是由「格格」完成的。
格格就是充電事業部負責商務拓展團隊的一員,這是個活潑漂亮、聲音好聽、而且十分善於交談的90後理工科妹子。而她的工作正是說服物業或第三方合作者,拿下項目合同。
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新能源傳播大使」。
「17、18年的時候,我去跟人家談充電樁項目時,至少要拿出一半的時間去解釋新能源是什麼、前景為什麼好,另外一多半是充電樁是什麼、好在哪兒,最後小部分才是小鵬品牌。」
好在隨著這幾年街上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就連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也開始在思考要不要買新能源股票了。現在她再去跟物業洽談,發現很多時候都可以省掉之前的「背景介紹」,直接討論安裝細節條款。
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因為格格很清楚選一個站有多不容易。
隨著2020年9月26日廣州車展上,老闆何小鵬一聲「車主終身免費充電」「超充樁暫不對外」後,迎來的是車主們的歡呼、門店十一期間的爆單,以及格格、文斌們工作量的翻倍。
最近三個月來說,短短90多天格格一個「女漢子」就跑了南區十幾座城市。
格格走過的那些店
我問她:「那你覺得,談下物業最大的難點在哪兒?」
格格頓了頓,看來難處挺多,不過最後的結論著實有些出人意料:「可能是……海底撈?」
我:??
格格也笑了,這是她工作碰壁多次後總結出來的規律:
「如果一個商場有或者是想引進海底撈,那麼我們談自營的充電樁項目就會很難成功。因為海底撈的用電量非常大,商場為它留出餘量就很難再布充電樁站。」
這大概就叫:跨行業打擊。
選址工作雖然辛苦,但格格和文斌都樂在其中,因為他們一起見證著越來越多熱心車主的加入。
比如格格就和車友們譽為「海南充電活地圖」的小鵬車主「文昌一哥」因為工作成了好朋友,對於「文昌一哥」,格格是這麼說的:「平時在群裡就能「控場」,你從海南哪個地方到哪裡、你要走哪條路在哪裡充電、你的裡程還剩多少,你能不能到那個點,他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文昌一哥」和他最近的充電記錄
有意思的是格格還沒到海南,就收到他熱心的消息:你來了通知我,我給你「導航」。格格也確實見識到了什麼叫充電活地圖,「要是沒有他幫忙,我可能得浪費很多時間。」格格是打心底裡感謝他的支持。
至於為什麼非要這麼挑剔,選址附近一定要有商城、休息區、娛樂區,比挑房子落戶還謹慎?
那是因為,他們每個負責選址的人都找到那條潛在的信仰:隨著充電樁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真正應該為車主做的,是更好、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務。
還是以海南的文昌一哥來說,之所以他會被成為「充電活地圖」除了作為首批資深小鵬車主,自然對充電樁都瞭然於胸以外,另一個原因是一旦出了城市,很多地方的充電樁基建其實並不是特別好。
就以海南來說,2019年底時作為省會的海口充電基本很方便了,但是當你走出海口,想去龍樓看火箭發射時,會發現一路可選的充電樁幾乎沒有,甚至有時候只能選擇去公交車站蹭一蹭它們的充電樁......而這時「選擇知名、有保障的充電平臺」的策略就失效了。
因為很可能不是充不了電,就是壓根找不到充電站。所以文昌一哥記住了所有能充電的地點。
——對他來說,充電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充電服務焦慮」。而格格正好幫助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只是海南,全國各地的小鵬車主們都在盼著的,是有更多的文斌、格格們能夠幫他們把各種「糟心事」規避在選址建站前,這想必也是企業們能夠在用戶需求中找到的「重新定義汽車充電」的真正方向了吧。
4、最多的溫柔都給了站點
而最能證明這一點的,當然是作為負責最後一環——小鵬汽車場站施工管理的景濤。
他的主要任務就是把前面的項目真金白銀地落地,變成能為車主提供優質充電體驗的超充站。最後一步,其實也是最艱難的一步。
「我這一年就是來回跑,三四個項目同時進行。而一個項目如果拆分成四周,前兩周就是跑物業搞流程,接下來兩周就是施工和最後的質量檢驗。」
整個流程跑下來,他可能要來回近十次,「這還不算返工。」景濤補充道。
我詫異:「難道施工方還能不好好幹?」
景濤說:「倒也不是,但是像小鵬、蔚來這些車企建的超充站,整體質量一般都會比第三方要求高一些。比如基座的泥抹不平影響美觀、布線不當、或是接線槍不牢固之類,都需要返工。尤其是施工方與我們第一次合作,十有八九都會注意不到這些細節。」
而除了新建站,景濤最近還有另一類工作內容:因為超充樁以前是為了適應所有車型而設計,現在隨著更多P7交付,改成只對小鵬車主開放後,有的樁距之間會不是很適合小鵬停放。這時候他需要根據車主反饋,把一些樁重新規劃,讓車主們有更好的體驗。
辛苦在一線的景濤們,尤其應該得到掌聲,畢竟在這種高頻率出差的工作強度,讓他們還得承受來自家庭的壓力。
「其實更多的是理解吧,畢竟工作性質就是這樣。」
景濤在生活中也是半個鋼鐵直男,不大會說什麼動聽的話,能在調休的時候陪著老婆逛逛街、看場電影或許就是他最大的溫柔。
屈指可數的陪伴
至於其他的溫柔,他都已經默默奉給了星羅棋布於各地的場站。
而活躍在小鵬一線的名字,不止景濤,還有治飛……
不過,真正有資格肯定這份努力的人,還是那些正在或即將使用他們主持建造的充電站的車主們。
「無錫開放了六個免費超充,我去過五個,有幾個就建在商場底下。」無錫芮先生作為G3車主,就不止發現都在商場附近的共性,還能對充電體驗做出精準描述:「基本上電流在150-180之間,我是460續航的,充到90%大概在35分鐘左右。這樣的速度讓我覺得,時代真的來了,跟以前不一樣了。」
而景濤們、治飛們,不過是正在用他們日漸翻倍的工作量見證著這場變革的千萬人之一,但是在新能源大浪打過來的時候,浪潮中的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
5、「我後悔花4000在家裡安了個樁」
這篇採訪稿昨天半夜進行到差不多了,凌晨12點06分,我給幾個關係不錯的小鵬車主朋友都發了條微信,想看看他們使用體驗到底怎麼樣?
凌晨12點06分,廣東順德的P7車主張哲立刻回復我說,「小鵬和第三方合作之後,能快速把免費站點鋪開,後續再逐漸補充自建超充樁,這點挺好的。」過了一會兒,他補充道:「我平時一個禮拜去一次小鵬超充,基本在商圈還可以免費停車,吃個飯喝杯奶茶就充滿了,我都後悔花4000塊在家裡安了個樁了。」
早上6點59分,上海的P7車主周家駿第一個醒來,「合作樁有一點好,他們挑選過,充電速度和環境有保底。其他沒合作的第三方的體驗參差不齊,油車佔位嚴重,維護很差,充電速度也慢,而且可能還不能用。」聊到自營的超充樁,他說:「自營的插上就能用當然更好,都不用掃碼。」
7點46分,東莞的ES6、P7雙料車主許東莞回復我,「車主一年有免費3000度的權益,這個很香,過程就是叫小P打開快充口,下車,插槍,充到90%走人。」說完,他吐槽道:「小鵬的人讓我寫體驗我都還沒時間寫,先給你輸出了……」,我笑道,我比官方重要。之後,他又補充了一句,「蔚來免費換電也很香,但現在要等很久,小鵬車主們現在都是組隊出去充電。」
而在海南的G3車主阿榜說,「很香,每次從文昌去海口都得去充一下,不過我是特例,我在家充電也免費,就不給小鵬增加負擔啦。」
聊起來目前格格、崔景濤他們這個大團隊做得還不夠的地方,周家駿想了想,「真的做得不錯了,非要找缺點,那應該就是高速充電網絡還沒鋪開,另外就是新增了樁的時候,我們需要在app上自己去發現,這塊確實還有待改進。小鵬的社區也還要繼續努力做。」
對於高速網絡鋪設還不夠這一點,經常要從東莞跑廣州的李東莞也很同意,他說,「還希望有更多渠道可以反饋建議,我發現了好多好的站點,希望都能逐步免費起來。」
哦對了,早上7點50分,那個剛送完女朋友的P7車主周家駿又給我發了條微信說,「這邊的充電環境就不是那種野雞充電樁可以比的」。這是小鵬給車主們找的第三方合作的免費充電樁。
羨慕周家駿到處有免費樁的車主還有很多,他們在浙江紹興、在陝西鹹陽、在廣州新塘、在江蘇淮安、在汕頭澄海、在河南焦作,也在很多很多我還不知道名字的城市。
6、寫在最後
2017年,格格剛加入小鵬汽車的時候,國內充電樁數據總量約為44萬個,而電車保有量卻為172萬臺,3.8:1的車樁比成了懸在新能源車主們頭上的寶劍,時刻提醒著他們「裡程焦慮」四個大字。
然而隨著一系列政策、資金的投入布局,到了2020年10月,充電樁數量已經飛速達到149.8萬臺,如今車樁比已經有望達到2:1。
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儘管離1:1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裡,有無數個文斌在找樁,有無數個格格在同物業溝通,有無數個景濤放下家庭跟施工工人到處跑,還有無數個兵兵在處理「最後一公裡」的各種使用問題。
當然,也有無數個周家駿、李東莞、張哲、阿榜在默默關注著整個新能源事業,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不僅直接用錢投票支持整個行業往前走,也在時刻關注著行業的變化,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給企業提供不一樣的視角,讓這個行業越變越好。
我們也慶幸,國內終於有小鵬這樣的企業站了出來,願意為了自己的車主們更好的體驗,短短95天就實現了100城、670個優質免費充電服務站點的開拓。
「沒有樁,就沒人買新能源電車;沒有車,就沒人願意投身充電樁行業。」
要想真正意義上超越燃油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不僅僅需要在產品本身下功夫,在補能上同樣也也要和加油站去競爭,體驗上更是要超越加油站。
現在的格格已經在這個崗位上幹了3年,我問她這3年最想感謝的人是誰,她笑著答道:「感謝老闆發工資」,我們一陣狂笑後,她在電話那頭一改調皮的語氣說,「我最想感謝的應該是那個在小鵬都還沒有實車的時候,就把我從國企拉出來的同學,他現在也還一直在小鵬做車型設計,已經5年了。」
而現在的兵兵,加入小鵬也已經整整2年了,從最開始自營樁剛建成時還得出去發傳單、告訴大家開業了,到現在他已經獨立負責華東區25個自營樁、近百個第三方合作站點,兵兵說,「以前國企裡待久了,總覺得一輩子就這樣了,現在每天都得站出來獨當一面,挺好,看到了希望。」
在過去的一年裡,全世界都受困於疫情的摧殘,新能源和大醫藥成了唯二常紅的領域,並且還會持續常紅下去,真正的全民電氣化、智能化時代,正在來的路上。
當年行業退潮時的種種頹相,如今仍可瞥見。
但,它在越來越好。
在這看不見的充電戰場上,無數人正為之奮鬥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