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竟然被「吃掉」?姑娘體檢發現可怕一幕,醫生都驚呆

2020-11-28 環球網

24歲的小梁研究生畢業,

順利入職某大型國企,

來到廣州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檢中心

進行入職體檢。

而在進行常規肝膽胰脾彩超檢查時,

出現了「可疑」影像,

該院體檢中心主任周佩如

聯繫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楊景哥

和婦科高綠芬主任,

共同決定為小梁進行腹部CT。

這一查卻查出了一個皮球大小的腫瘤。

最開始的肝膽胰脾彩超檢查

震驚了檢查醫生:

「肝臟沒事;膽囊很好;

胰腺?胰腺有點怪,看不清;

脾臟?脾臟在哪裡?

左上腹沒有,肋緣下沒有?

哪去了?

左側腹部似乎有硬硬的東西,

有個腫瘤?」

經過腹部CT

更為清晰的橫斷面掃描,

揭開了腹腔內的真相。

「這個左上腹的巨大腫物以脂肪為主,混有毛髮,牙齒,骨頭。90%是畸胎瘤!」

楊景哥做出判斷,

腫瘤部位遠離盆腔,

婦科醫生手術不合適。

作為普通外科胃腸外科專家,

楊景哥開始為她進行手術。

楊景哥在手術中

看到了腫瘤的真實面目。

「來源不明確,向上方到達膈肌下,將脾臟推到膈頂,並長到脾門後方,與血管粘連。 向下方,將左腎向下推移,如一塊飛地,可憐的左腎動靜脈,苦苦拉扯著要遠離的腎臟!向右方,將整條胰腺往右側推送,胰腺『可憐兮兮 地蜷縮在十二指腸C曲裡。

手術很順利,通過小孔進去的手術刀,順利的、完整分離了龐大的腫瘤。最後為了取出這個龐然大物,楊景哥又特意在小梁身上開了一個略大一點的孔 完整的取出腫瘤,足足6斤。

小梁術後第一天下床活動開始飲食,一檢測體重,瘦了6斤。正好與腫瘤的重量吻合。

「畸胎瘤一般是先天性的腫瘤,來源於生殖細胞。這說明,小梁已經帶著這個腫瘤24年之久了。 」楊景哥表示。

來源:信息時報、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26歲姑娘肚子長了10釐米大腫瘤!高難度手術切除病灶留住脾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劉芳26歲姑娘胰體尾部長有一直徑10cm大小的腫物,該位置周圍器官複雜、大血管多,被胃、十二指腸、脾臟等包繞著,因此手術難度很大。26歲的小嵐(化名)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胰體尾部有腫物,這可嚇壞了年輕的姑娘。5月31日,小嵐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就診,腹部CT提示女孩胰腺體尾部直徑10cm大小囊實性腫物,與脾門和脾血管關係密切,初步診斷為胰體尾囊腺瘤可能性較大,需要行手術切除。
  • 體檢發現脾臟腫大,警惕「中招」骨髓纖維化
    文 大河健康報記者 王嘉譯安陽的曹女士在一次體檢中偶然發現自己脾臟腫大,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骨髓纖維化。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病?是惡性腫瘤嗎?為什麼會「中招」?得了之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帶著種種問題,記者採訪到了河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宋永平教授以及河南省腫瘤醫院血液科主任魏旭東教授。
  • 一位母親發現,兒子多次在半夜溜進廚房,把冰箱裡的生肉吃掉
    前段時間,小亮不知為何頻繁腹瀉、腹痛,腸胃功能也明顯差了很多,到醫院消化科檢查,卻沒有發現質性疾病。沒有患病卻經常腹痛、腹瀉,這讓小亮和父母都很困惑,多次去醫院檢查也沒能找到答案。然而,就在大家心煩意亂時,小亮的母親驚訝地發現,小亮竟然在深夜悄悄地溜進廚房把冰箱裡的肉拿出來切一切吃掉,有時肉是半生不熟的,他也絲毫不在意。而且,不僅是肉,冰箱裡的其它菜也逃脫不了被「偷吃」的命運。
  • 慢性B肝,體檢查出脾腫大,是得了肝硬化嗎?醫生告訴你實情
    張先生今年42歲了,是一名慢性B肝患者,近期張先生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異常的狀況,身體感覺非常的疲乏,時常吃不下東西,距離上次體檢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由於身體深感不適,他終於去醫院進行的檢查。在一系列的檢查之後,張先生終於拿到了自己的體檢報告,看到彩超報告上寫著脾腫大幾個字,他總覺著有不好的預感,於是趕忙去詢問醫生,自己是不是從B肝發展為肝硬化了?醫生讓他平復心情,為他詳細地解釋了脾腫大與肝硬化關係。B肝患者為什麼會出現脾臟增大?脾臟增大就意味著肝硬化嗎?
  • 狗狗突然不吃不喝,醫生檢查後發現它的胃裡竟然有……
    CT掃描顯示,在邁西的脾臟附近有相當大的腫塊,醫生說,很有可能是惡性的……主人十分擔心,她立刻同意給邁西進行手術。然而,在手術中,醫生卻發現了令人驚訝的事情,「它的胃很腫,我仔細一看,發現並不是腫瘤,而是一肚子的泰迪熊和毛絨玩具!」
  • 蟲子咬一口全身發黑並持續發熱,醫生:切除脾臟保命,網友:啥蟲
    8月27日,陝西西安,一女子發現自己皮膚越來越黑,並且持續發燒脾臟巨大,就診多家醫院,都沒找到病因。最終確診其患上黑熱病,是由白蛉叮咬引起。醫生介紹,該病潛伏期有3到6個月,最長達十幾年,如得不到很好治療,可能一到兩年就會死亡。醫生建議,對於不明原因的血液疾病,造成脾臟腫大的患者要及時就醫。醫生表示,這名患者曾多處就醫,也在血液科進行了檢查,但並沒有明確疾病原因。
  • 翻「山」越「嶺」拿下「隱秘角落」腫瘤,為年輕女孩兒保住脾臟
    26歲的小嵐(化名)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胰體尾部有腫物。這可嚇壞了年輕的姑娘。5月31日,來到醫院就診,並收入院。病人腹部CT提示胰腺體尾部直徑10cm大小囊實性腫物,與脾門和脾血管關係密切,初步診斷為胰體尾囊腺瘤可能性較大,需要行手術切除。
  • 「火眼金睛」揪出微小腫瘤 患者致謝自貢四醫院體檢醫生
    四川新聞網消息(黃浩)「感謝你們培養出了敬業、負責的好醫生,她用過硬的技術、熱情的態度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面錦旗的由來源於張女士一個月前的一次常規體檢。9月底,張女士慕名來到市四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體檢。為她做超聲檢查的醫生正好是周媛。在完成肝膽胰脾彩超檢查項目後,周媛習慣性的順帶為張女士進行了雙腎彩超檢查,這一查竟然發現了異樣,周媛告訴張女士,在她右腎上發現了一處很小的可疑包塊,但由於包塊非常小,通過反覆掃查判斷,考慮惡性腫瘤可能。周媛及時為張女士出具了彩超報告,並告知她儘快就診。
  • 《黑貓警長》中的螳螂姑娘吃掉了自己最愛的丈夫
    不過大結局跟隨黑貓警長的白貓副官被老鼠吃掉的時候小編那時候也是哭了好久,原來在童年我們早就知道感情的來源,製作《黑貓警長》的作者只是因為想要讓小朋友認清事實,只是看過的小夥伴們都覺得《黑貓警長》都曾經做過噩夢吧。我們都知道《黑貓警長》中有一集是螳螂們為了防護蝗蟲的入侵,而舉劍擊退敵人,可是蝗蟲數量龐大,又善於戰鬥,就連柔弱文靜的螳螂姑娘也為了家園出來共同擊退蝗蟲。
  • 20歲姑娘被診斷為「肺癌」!醫生告知一個發現後,全家大哭……
    小劉轉診到浙大二院呼吸科後,劉進主任醫生為她再次做了氣管鏡檢查,發現有新生物。劉進主任告訴記者「當時,我看這患者年紀這麼輕,而且綜合其他因素來看,覺得很有可能是誤診了」。劉進主任在氣管鏡下仔細觀察這個新生物,小心翼翼地將新生物表面物質去掉一點之後,看到露出來一塊形似牙齒的異物。
  • 男子奇葩異食癖,竟然吃掉了自己的屁股!!
    傑西卡的媽媽凱莉稱,如果要阻止傑西卡,她只能將屋內的所有家具都搬走。她只好儘量令女兒很忙碌,分心以減食慾。雖曾看過數名醫生,但結論均是暫時無法治療,要直至她6歲,具有一定認知能力才能醫治。後來,令人震驚的是,他決定要吃掉臀部。他說「我把骨頭去掉,把肉煮了吃。我每天的都可以吃一點新鮮的人肉,而且是我自己的,真的是太棒了。」這已經用異食癖解釋不了了,自己吃自己?
  • 愛貓體檢後發現白細胞增多就是有疾病?主因是貓壓力過大
    無論是在體檢進行的過程中,還是在最後報告單出來的時候,都會讓人為自己或者為貓咪捏一把汗,你說這要是得了什麼不好的病,該怎麼辦呀?會有這樣的擔心其實也是正常的,可是擔心過了頭也是會鬧出不少笑話。比如之前我陪一個朋友帶著他家的貓咪去醫院做體檢,結果,最後體檢報告出來的時候,這個一米八幾的大男人竟然腿都抖了。我忙問這是怎麼了?
  • 備孕期發現脾臟巨大腫瘤,微創手術順利摘除,專家提醒:孕前,這些...
    體檢時 B 超發現脾臟有 7x6cm 大小腫塊,於是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就診。肝膽外科熊立新主任醫師查看患者後,認為楊女士準備懷孕,必須先解決脾臟腫瘤的問題,脾臟腫瘤巨大,有破裂出血的風險,建議行手術治療。在熊立新的帶領下,肝膽外科團隊為楊女士實施了微創手術,在腹腔鏡下將脾腫瘤完整切除。術後第二天,楊女士即下床活動及進食,恢復良好。目前楊女士已在積極備孕,準備迎接新生命中。
  • 男子手術切除脾臟兩年後體檢腎臟「消失」 法醫揭露真相
    2010年,苗偉因受外傷致脾破裂不得不到醫院切除脾臟,術後康復良好。兩年之後的一次體檢,他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左腎臟不見了。「我們觀察2012年的CT片,發現左腎確實沒有顯示,但是看同位素檢查的結果,顯示左腎有輕微反應,說明其左側腎臟尚有少許殘餘功能。」沈寒堅說。因此,他認為在2012年時,苗偉的左腎並沒有完全消失。
  • 貓咪脾臟|結構功能,以及脾臟的常見疾病
    脾臟有五大功能:造血-脾臟產生某些血細胞,是骨髓外產生紅細胞的主要部位。血庫-脾臟是紅細胞和血小板(凝血成分)的儲存場所。如果血液中需要額外的紅細胞,身體有能力突然收縮脾臟。血液過濾-脾臟從血液中去除舊的或不正常的血細胞和顆粒。吞噬作用-脾臟捕捉並清除循環中的舊細胞、細菌和外來蛋白質。免疫活動部位-脾臟是人體複雜免疫系統的一部分。
  • 男子河邊抓到一隻蟻后:接下來一幕讓我驚呆了
    男子河邊抓到一隻蟻后:接下來一幕讓我驚呆了  螞蟻的繁殖能力是眾所周知的強大,而一窩螞蟻的誕生竟然全是一隻蟻后的功勞。一個蟻巢裡面只有唯一的一隻蟻后。蟻后的體形相對於其他螞蟻是最大的,而且一般情況下不會露面。它只負責不停地繁殖後代。
  • 幼童血小板神秘減少,竟是脾臟「作怪」
    通訊員 吳葉青 張艾萱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任紅娟  幼童血小板無故減少五個月,竟然是脾臟「作怪」  小旭(化名)家住江蘇泗洪,大約五個月時因感冒發燒,在當地醫院查血常規,發現血小板指標很低。感冒好了後,血小板的指標卻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也查不出病因。
  • 體檢醜聞曝光:假醫生、假驗血、假報告,我們一直都在假裝體檢?
    文:楊瑞體檢是假的?醫生是假的?就連血檢報告也是假的?這話從行業大佬嘴裡說出,很快就登上了微博「沸」搜,怎麼回事呢?12月剛月初就接連各種「爆炸性」事件接連而出,2號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曝行業「假體檢」醜聞:有些體檢中心,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甚至抽了血,沒做檢驗就扔掉,直接出結果.....因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生命誠可貴,掙錢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身體是賺取money的本錢。
  • 體檢裙子被撩起 男醫生竟把手伸進內褲(圖)
    「醫院體檢,女的體檢把手伸進內褲,男的碰都沒碰!  「女的下身穿的是短裙,男醫生竟然把手伸進短裙內,一直按完。後面是個男的,進去後就說了幾句話。醫生啥都沒按,他就出來了。」  「我感覺不妙,輪到我了,硬著頭皮進去。醫生先按了肩,然後按了背部,後來沒問我,就把我的連衣裙下擺直接撩起來,他把手伸進內褲裡,繼續按脊椎。」  「因為座位是對著門口的,他把我裙子撩起的時候,我內褲啥樣門口排隊的人都能看到。」
  • 體檢發現「肝囊腫」,該怎麼辦?
    體檢發現「肝囊腫」,該怎麼辦?,體檢項目也逐漸增加,腹部的超聲檢查也成為最為常見的體檢項目之一,有部分人在腹部超聲中偶然發現了「肝囊腫」、「肝臟囊性灶」、「多發肝囊腫」等,對於普通非醫學專業的人來說,這些詞彙既陌生,又有點讓人無法安心,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肝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