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冰雪奇緣》第二部上映了。
在第一部裡,姐姐艾莎公主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魔力,差點誤傷了妹妹安娜公主,父母只好把兩人分開。
為了幫助艾莎控制魔力,父母踏上了尋找真相的旅程,卻發生了海難。
艾莎一直戰戰兢兢,戴著手套不敢摘下,怕自己的魔力會搞砸一切。
她不知道其實你越想控制什麼,就越控制不住。
加冕那天,本來還一切順利,但聽到安娜要和剛認識的什麼王子訂婚,艾莎情緒失控,把整個王國都冰封了,自己逃到了山裡。
安娜在山民克裡斯託夫及其馴鹿斯特的幫助下,找到姐姐,眾人一起粉碎了陰謀,破除了魔咒的威脅。
《冰雪奇緣2》從三年後開始,安娜和克裡斯託夫已經相愛,阿倫黛爾王國裡一片祥和,但艾莎女王總是聽到有遙遠的呼聲,常常夜不能寐。
她想起年幼時候,母親唱的歌,決定去尋找父母遇難的真相,並探尋魔力的來源。
安娜、艾莎、克裡斯託夫、馴鹿斯特以及雪寶踏上了新的旅程。
這一路,她們經歷了很多磨難,發現了以前不曾了解的真相,最終每個人都獲得了成長。
迪斯尼的動畫片從來都不只是給孩子們看的,影片裡蘊含的道理,是我們很多成年人也需要的。
《冰雪奇緣2》就是一個成長的故事,它教會我們:
成長就是要有一顆強大的心,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暴擊。
成長不是無所畏懼,而是面對恐懼不逃避
我們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時候,怕考試掛科,怕面試通不過,怕交代的任務完成不好。
恐懼來臨時,我們可能會心跳加快,嘴唇顫抖、渾身冒汗、血壓升高,除了這些生理反應,我們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反應是逃避。
「我不要去面對」。
可是,我們很多時候別無選擇,沒有退路。
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安娜曾經落單,在漆黑的山洞裡,她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沒有魔力能護佑自己。
她有一瞬間很恐懼,但最終她選擇了勇敢往前走。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說:
我認為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理應是:面對內心所恐懼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為止。
恐懼是一種情緒,它難以摧毀,所以成長不是在任何時候都無所畏懼,而是面對恐懼,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不逃避,不退縮。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誰不經常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誰就領悟不到生活的真諦。
迎著恐懼,勇敢向前。
成長是面對錯誤的真相,不掩飾,並勇敢改正
1907年,魁北克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橋梁坍塌事故,造成了75人死亡,多人受傷。
後來調查,事故原因是:橋梁的設計者西奧多·庫珀擅自延長了大橋主跨的長度,導致了垮塌。
命運多舛的大橋,幾年後又經歷了一次橋身塌陷,才最終修建成功。
為了銘記教訓,包括西奧多·庫珀母校在內的加拿大七所工程院校,集資買下了大橋坍塌的殘骸,用鋼條打造成一枚枚戒指,發給工程學院的畢業生。
不管是機構、組織,還是每個人都會犯錯,面對錯誤,只有主動承認,勇敢地改正,才能有進步的機會。
同樣遭遇負面評論,李小璐和江一燕都發布了說明,不同的是李小璐通篇都是在繞圈子,對自己的錯誤退避三舍,沒有反省,卻只希望大家體諒她,但江一燕的道歉效果卻很好,她不僅說了錯在哪,還坦誠了自己的心態失衡。
列寧說過:「認錯是改正的一半。」
以積極的心態承認錯誤,才能不為錯誤所累。敢於承認錯誤的,就值得原諒。
《墨菲定律》裡說:「錯了就是錯了,承認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敢於承認錯誤,才能獲得進步。」
是人都難免會犯錯,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掩飾錯誤,以便逃避責任,而是找到錯誤的根源,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獲得信任,也最終能得到成長。
成長是面對自己的弱點不迴避,願意承認他人的長處
《冰雪奇緣》裡,艾莎是長公主,未來王位的繼承人,她有魔力,穩重大方,但實際上在她們姐妹之間,安娜才是那個真正勇敢、有主心骨的人。
在第二部裡,艾莎看到了安娜的長處,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
想必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領導,總想顯示自己無所不懂,特別怕在某些方面比下屬懂得少,我的一個同事就不是這樣。
他敢於在下屬面前直白地說:我對這個不太了解,你能不能講得更清楚些,反而更受到下屬的擁戴。
敢於承認自己有弱點和不足,才有機會去克服。
承認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更是一種了不起的胸懷。
漢高祖劉邦曾這樣評價跟他打天下的幾個人: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就是大格局,不迴避自己的弱點,敢於肯定他人的長處。
看到並承認他人的長處,彰顯了一個人的修養和氣度,讓別人願意和你合作。
承認別人優秀,你才有機會真正優秀。
張艾嘉在《愛的代價》裡唱到:「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年齡的長大是自然而然的,但心靈的成長卻是要修煉的。
成長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學會面對。
面對自己內心的弱點、恐懼,面對世事不能盡如人意,面對別人比自己強,不逃避、不退縮,想辦法去改正或者接納。
蝴蝶幼蟲只有經歷蛻皮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
成長是痛苦的,但只有經歷成長,我們才能蛻變。
美國馬裡奧·普佐在《教父》寫到: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願我們都能成長,有成就偉大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