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孵化「醜小鴨」3個月後變丹頂鶴
人工孵化丹頂鶴,這聽起來好像不太可能。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葫蘆島興城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終於孵化出丹頂鶴幼鳥。目前,這隻出生兩個多月的丹頂鶴寶寶的飲食、散步都朝著野生方向靠攏。3個多月後,幼鳥的黃色羽毛將逐漸變成白色,身形也和成年丹頂鶴差不多,翅膀也逐步豐滿,能達到飛翔的水平。昨日,記者在該中心見到這隻人工孵化出來的丹頂鶴幼鳥時,小傢伙正在草地上散步。由於天氣比較熱,不一會兒,它又跑到水池旁邊喝起水來。
-
10隻小丹頂鶴在鹽城保護區進行飛行練習
這兩天,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今年人工繁育的10隻丹頂鶴幼鶴進行飛行能力練習,看看小傢伙們的表現如何。 在保護區的丹頂鶴繁育中心裡,飼養員們正在草地上帶領幼鶴行走並迎風奔跑,不時用口哨加以引導。
-
鹽城越冬地自然繁殖的丹頂鶴健康成長
今年5月,在保護區核心區,首次發現在鹽城越冬地自然繁殖的丹頂鶴後,6個多月來,陳國遠每天都通過衛星定位系統,密切關注它的活動情況。 「1號鶴家庭的正常活動軌跡,表明它們的鶴寶寶正健康成長。」有著27年育鶴經驗的陳國遠說。11月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工繁育丹頂鶴野化放歸與追蹤項目工作組,再次在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拍攝到1號鶴家庭的活動照片。
-
一家三代與丹頂鶴的生死情緣
世界級珍禽野生丹頂鶴全球現存2000多隻,在中國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僅有500隻左右。 「這些年,經過徐建峰人工飼養、繁育的丹頂鶴有上百隻,每一隻鶴都像他的孩子一樣。」徐建峰的同事高忠燕回憶說。 18年裡,徐建峰開展了丹頂鶴野外散養、繁殖等多項研究,為國家野化丹頂鶴打下了堅實基礎。截至2014年,扎龍自然保護區已成功人工繁育丹頂鶴800多隻,約佔當時全世界丹頂鶴總數的四分之一。 相隔27年,徐家先後失去了兩位親人。
-
東亞珍寶丹頂鶴,到底是中國鳥還是日本鳥?你對丹頂鶴了解多少
在文章開始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幅拓展了國畫意境的宏幅巨作:「瑞鳥升空,國泰民安」,今天就借著這張古畫的內容引出我們的主角:東亞瑰寶丹頂鶴。丹頂鶴主要棲息於我國,為何被世界命名為「日本鶴」?丹頂鶴(Grus japonensis)是鶴形目下最珍貴的涉禽,全世界目前僅存不超過2400隻野生丹頂鶴。
-
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人工養殖丹頂鶴400多隻
400多隻 2002年9月26日09:24 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9月26日電(記者 高學冬)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扎龍自然保護區中,人工養殖的丹頂鶴目前已達400多隻,在未來5年內,這裡人工鶴的種群將達
-
盤錦——「溼地精靈」丹頂鶴葦海深處鶴舞翩翩
遼寧省盤錦市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蘆葦蕩,是丹頂鶴遷徙通道中的一個重要停歇地。在茫茫葦海深處有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遼寧鶴類種源繁育基地。2012年,盤錦建成鶴類種源繁育基地,面積約7000畝,現有籠舍3000平方米,種鶴籠舍20個、雛鶴舍8座、種鶴20對,2016年以來已成功繁育丹頂鶴135隻,為丹頂鶴野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全球野生虎僅剩約4000隻,探訪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繁育基地
由於棲息地的喪失、人類持續不斷的偷獵,全球野生虎僅剩約4000隻。今天,世界愛虎日,一起轉發,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生動物製品,拒絕動物表演! (原標題:一起保護野生動物!支持請轉!)延伸閱讀探訪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繁育基地在7月29日「全球老虎日」來臨之際,記者探訪了於近日恢復營業的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目前有東北虎400餘只,該園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東北虎人工繁育基地——中國橫道河子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的重要飼繁基地之一。
-
人工孵化丹頂鶴蛋 近期將迎來鶴寶寶
十餘年前,兩隻受傷丹頂鶴得到妥善救助,傷好後,受野外生存能力限制,只能靠人工餵養。前不久,丹頂鶴先後產下兩枚蛋,針對前年丹頂鶴產蛋自己孵化沒成功的問題,為了增加產蛋數量和鶴寶寶成活率,野生動物保護中心採用人工孵化器來孵蛋…… 昨日,記者在葫蘆島興城市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看到了人工孵化場景。
-
【生物科普】誰才是丹頂鶴
丹頂鶴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稱為「仙鶴」,寓意長壽,又有「一品鳥」之稱,寓意一品當朝或是高升一品。在2019年10月北京召開的東亞六國鶴類保護研討會上,2020年被指定為東亞鶴年。世界上共有15種鶴,除丹頂鶴外,還有14種鶴:黑頸鶴、蓑羽鶴、白枕鶴、白鶴、白頭鶴、灰鶴、灰冠鶴、黑冠鶴、肉垂鶴、藍鶴、沙丘鶴、澳洲鶴、赤頸鶴、美洲鶴。
-
碧海藍天看遼寧:盤錦——「溼地精靈」丹頂鶴葦海深處鶴舞翩翩
遼寧省盤錦市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蘆葦蕩,是丹頂鶴遷徙通道中的一個重要停歇地。在茫茫葦海深處有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站——遼寧鶴類種源繁育基地。2012年,盤錦建成鶴類種源繁育基地,面積約7000畝,現有籠舍3000平方米,種鶴籠舍20個、雛鶴舍8座、種鶴20對,2016年以來已成功繁育丹頂鶴135隻,為丹頂鶴野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
寧波首次在世界上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央廣網發 寧波大學供圖)央廣網寧波5月23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翁長春 李明遠)5月22日,寧波市科技局和寧波大學共同發布消息,2014~2019年,寧波大學人工養殖虎斑烏賊團隊累計養成虎斑烏賊11萬隻,創造了國內虎斑烏賊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紀錄
-
鹽城越冬地首次發現自然繁殖成活丹頂鶴
這是在鹽城越冬地首次發現自然繁殖並且成活的丹頂鶴。 在航拍的視頻中,兩隻成鶴和剛出殼的小鶴清晰可見。畫面中的母鶴,是2013年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與中國動物園協會等單位共同承擔的《人工繁育丹頂鶴野化放歸與追蹤》項目的008號丹頂鶴,工作人員介紹,在近期的例行科研監測中,他們發現編碼為001和008的丹頂鶴活動異常,連續一個多月都在同一個狹小區域移動,針對其3年鶴齡、已經達到生育期、並擁有大範圍領地等特徵,確定它們應該有了配偶,並已經出現"孕產"狀況。
-
從0到16,綠尾虹雉的人工繁育之路
今年以來,四川寶興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飼養的綠尾虹雉共產卵10餘枚,其中5枚成功孵化,幼雛均發育良好。至此,保護區綠尾虹雉人工飼養種群擴大到16隻。這標誌著我國綠尾虹雉人工繁育又向前邁出了一步。 綠尾虹雉,我國特有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外現存數量不足3000隻,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
-
四隻秦嶺大熊貓寶寶首次集體亮相 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已累計繁育大...
央廣網西安1月13日消息(記者劉濤)1月12日,由陝西省林業局、共青團陝西省委主辦,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承辦的「大美秦嶺·熊貓陝西」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雲慶生」活動在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舉辦。
-
野生丹頂鶴被囚數年遍體鱗傷 失去怕人天性(圖)
4月13日,在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的協調下,經兩地林業廳批准,這隻丹頂鶴被移交給瀋陽有關部門進行救治。這隻丹頂鶴沒有環志記號,疑為野生,因後來人工飼養時間過長,它羽毛破損,皮膚充滿淤血、破潰嚴重,爪子也有破損,而且已經失去了野性。 4月13日下午,通遼市森林公安將丹頂鶴運至瀋陽。
-
還記得丹頂鶴女孩嗎?弟弟在她犧牲27年後又殉職,是悲歌更是壯歌...
徐秀娟從進鶴場的第三天起,就能獨立圈養小鶴,識別鶴的編號、記住每隻鶴的出生年月,飼養幼鶴的成活率達到100%,創造了奇蹟。經過她馴化的小鶴,能隨她一起唱鳴,在她的帶動下跳舞、飛翔。雖是臨時工,但她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很快就掌握了丹頂鶴、白枕鶴、蓑羽鶴的飼養、放牧、繁殖、孵化、育雛等技術,成為我國第一位養鶴姑娘,1983年登上了《婦女之友》雜誌的封面。
-
中國人工繁育成活首隻雪豹滿周歲
中新社西寧6月10日電 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10日對外表示,位於該園的中國唯一雪豹人工繁育基地育活的首隻雪豹,並達到一歲齡,園方當日同步啟動徵名活動。 雪豹素有「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之稱,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目前中國是全球雪豹最大分布國,涵蓋其60%的棲息地。
-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
由於棲息地環境良好,目前種群數量穩定,美洲紅䴉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物種 。美洲紅䴉最引人注目的表觀特徵是其羽毛的顏色,在雛鳥期其羽毛顏色呈灰色或白色,幼鳥期呈橙黃色,而在成鳥期除了長喙為灰黑色外,全身上下(包括腿和腳趾)全部呈鮮紅色,被公認為「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具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 。近年來,美洲紅䴉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進行人工飼養繁育。
-
世界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就在江蘇鹽城溼地上,一入冬成觀鳥天堂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在中國眾多的城市中,江蘇的城市實力一直非常搶眼,也是全國擁有5A景區最多的省份,除了為大家所熟知的六朝古都南京,江南園林典範蘇州,江蘇的旅遊資源一直都非常豐富。因為坐擁大陸最大的灘涂溼地,鹽城成了丹頂鶴和候鳥最愛棲息生活的地方,出色的灘涂溼地生態系統,成為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賴以生存的最佳環境,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片溼地和這些珍稀的野生動物,便造就了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連場館的造型都設計成了仙鶴的樣子,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隻從湖面飛向天空的仙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