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最長壽的動物,首先大家可能會想到的就是烏龜,因此烏龜有了長壽龜的稱號,但是要說世界上最長壽動物,以下這些才是長壽之王,巨龜只能排第五,一起看看吧。
燈塔水母在性成熟後,有能力恢復到幼年期的息肉狀態,從而有可能長生不老。然而,燈塔水母僅僅在生物學上是「不朽的」,並不意味著它們不會被其他動物吃掉,也不意味著它能永久適應環境的劇烈變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的細菌都是不朽的,因為它們通過不斷分裂來傳播自己的遺傳信息。「內質」一詞是指生活在巖石裂隙深處的細菌、真菌、變形蟲或藻類。研究表明,其中一些菌落的個體每100年才進行一次細胞分裂,使它們的壽命達到1萬年。
很難相信深受人們喜愛的海洋圓蛤類壽命最長可達500年,它之多以能這麼長壽的原因是它具有相對穩定的抗氧化水平,可以防止細胞損傷,而細胞損傷是動物衰老的主要標誌。可笑的是很多圓蛤可能等不到它自然死亡就進入人們的口腹之中了。
格陵蘭鯊魚一般會有400年壽命,這歸因於它的低溫環境,它相對較低的新陳代謝,以及它肌肉中甲基化化合物提供的保護。令人驚訝的是,這條鯊魚直到過了100歲才達到性成熟,在這個階段,大多數其他脊椎動物不僅沒有性生活,而且早已死亡。
加拉帕戈斯群島和塞席爾群島的巨型陸龜是典型的「島嶼巨龜」,即生活在島上棲息地、不受捕食者騷擾的動物,往往會長得異常巨大,這些海龜經常能活到300歲。這些爬行動物移動非常緩慢,其基底新陳代謝設置在極低的水平是它們長壽的原因。
一般來說,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往往壽命更長,弓頭鯨這種重達100噸的鯨類動物的成年壽命通常超過200歲。弓頭鯨擁有獨特的基因,這些基因有助於DNA修復和抵抗癌症。由於弓頭鯨生活在北極和亞北極水域,其相對緩慢的新陳代謝也可能與它的壽命有關。
科學家將洞穴蠑螈的長壽歸因於它異常緩慢的新陳代謝,這種火蜥蜴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成熟,交配,大約每12年才產一次卵,除了覓食時幾乎不動。更重要的是,這種蠑螈生活的歐洲南部潮溼的洞穴裡幾乎沒有食肉動物,這使得洞穴蠑螈能在野外生存超過100年。
這些色彩斑斕的鸚鵡夫妻終生相伴,雌性孵卵並照顧幼崽,而雄性覓食。它們有人類一樣的壽命,在野外可以存活60年,在圈養環境下可以存活100年。
在野生環境中,魚很少能活到幾年以上,但鯉魚卻可以承受各種環境條件,只要不被捕食者吃掉。甚至有部分個體已經有超過200年的壽命,但是科學家們最廣泛接受的估計是50年,這個數據仍然比一般的魚壽命長很多。
白蟻蟻后是白蟻群的最高統治者,它的使命就是繁殖,在雄性白蟻授精後,蟻后慢慢地提高了產卵量,由開始時只有幾十個,最終達到了每天25000個。只要蟻后不受捕食者的侵害,壽命可以達到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