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其頭、頸、背部至尾巴均為黑色,但翼肩下有一大塊白色的羽毛,看上去非常明顯。
喜鵲在全世界共有10個亞種,其體長一般都在40~50釐米之間。除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外外,世界各大陸均可以看到喜鵲的身影,因此,用喜鵲的「領地」遍布全世界來形容也不算過分。
喜鵲的棲息地多種多樣,常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與人類相伴,一般情況下,它們會將巢穴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並且,喜歡雌雄成對生活。
在我國,喜鵲有4個亞種,多見於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在白天時,它們會在曠野農田裡覓食,到夜晚時,便會回到巢穴中棲息。
在農村,喜鵲被稱為「報喜鳥」。老年人說:如果喜鵲站在誰家院子裡的樹上歡快地鳴叫,誰家就會有喜事臨門。儘管這種說法少有人驗證,但在老年人的心目中,喜鵲還是相當有地位的。
我國有許多人喜歡喜鵲。齊白石、徐悲鴻、朱宣鹹等畫家就特別喜歡用喜鵲作畫,他們分別畫有《喜鵲登梅》、《紅眉喜鵲》、《喜鵲鬧梅》等知名畫作,廣受人們的喜愛。
喜鵲的分布範圍雖然比較廣,但其種群規模,分布區域呈碎片化狀態,因此,喜鵲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同時,喜鵲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中,喜鵲屬於「低危」保護鳥類。
喜鵲愛吃蟲子,在喜鵲一年的食物當中,有80%以上都是危害農作物的昆蟲,比如蝗蟲、螻蛄、金龜子、夜蛾幼蟲或松毛蟲等。因此,喜鵲被稱為益鳥。
儘管喜鵲被稱為益鳥,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非常討厭喜鵲。究竟為何討厭喜鵲,我不得而知,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
喜鵲不單單會吃蟲子,它也是非常喜歡吃農作物籽粒的。有一位老農種植了5畝穀子,但5畝穀子才僅僅收穫了200多斤穀粒,剩餘的穀粒全部被喜鵲吃掉了。而老百姓種植穀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種植穀子需要投入谷種、肥料、人工等等,綜合算下來,種植一畝穀子的成本也在600元以上,但大部分穀粒卻被喜鵲吃掉了,從而使老百姓白忙活了一場。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人才會討厭喜鵲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才明白了為什麼有人非常討厭喜鵲了。仔細想想,老百姓種植莊稼的確不容易,然而,卻被不勞而獲的喜鵲偷食了,這就由不得有一部分人討厭它們了。
不過,喜鵲畢竟幫助農民朋友消滅掉了許多害蟲,從這層意義上講,喜鵲也算是「有功之臣」。儘管它們也偷食老百姓的莊稼,但只要老百姓做好防範工作,它們也是偷食不了的。因此,我們還應該善待喜鵲,以便它們能夠繼續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