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一:
在餵狗食前幾秒鐘,發出鈴聲或節拍器響聲,接著再將肉末送入狗的口中。
開始時,狗聽到鈴聲並沒有流口水的反應。(解釋上圖)將鈴聲和食物反覆多次配對呈現,每次在吃食物之前都搖起鈴聲。狗對聲音作出了反應。這本來和唾液分泌無關的鈴聲,由於它和食物出現的時間接近,且反覆多次呈現,最後單獨呈現鈴聲也可以引起唾液的分泌。
(一)五個概念:無條件刺激、無條件反射、中性刺激、條件刺激、條件反應
第一階段狗狗聽到鈴聲無反應,此時第一階段的鈴聲被稱為中性刺激。
狗狗吃到食物會本能的分泌唾液,不需要學習。食物被稱為無條件刺激,這一階段的唾液分泌被稱為是無條件反應。
第二階段不斷把鈴聲和肉多次配對呈現,在鈴聲(中性刺激)和肉(無條件刺激)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繫。
第三階段狗狗僅僅聽到鈴聲就能分泌唾液。此時狗狗學會了對鈴聲做反應,是一種學習。第三階段的鈴聲被稱為是條件刺激,這一階段的唾液分泌被稱為條件反應。
(二)兩條規律:獲得與消退;泛化與分化
在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叫做條件反應的獲得或習得過程。
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僅僅呈現條件刺激物,不給予無條件刺激物,即不予強化,則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減退而消失,這個過程稱為消退。
當一種無關刺激物已成為條件刺激物,引起條件反射後,與此刺激物相似的別的刺激,也能產生相同的反應,這種現象稱為泛化。新刺激和原來刺激越相似,就越容易引起泛化現象。泛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較常見,例如打過針的嬰兒 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護士就會大哭起來。
認識處於泛化過程時,刺激間的細微差別是分辨不清的。如果一再重複地對條件刺激進行強化,而對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強化。那麼,個體最後只會對特定的條件刺激發生反應,而對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再發生反應,這種現象稱為分化。巴甫洛夫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呈現一個照明的圓形(條件刺激)以後,狗常常得到肉末(無條件刺激)的強化,但在呈現一 個橢圓形之後得不到強化。不久,狗就有規則地對圓形流唾液,對橢圓形不流唾液。這種分化現象的出現,說明了狗可以經過後天訓練區分刺激。
1.(單選)根據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食物可以誘發狗的唾液分泌反應,則唾液是( )2.(單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體現的是( )3.(單選)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