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上廁所的。我們不是貔貅,生活中少不了要遭遇排便撒尿的問題。
如果我問你:你平時怎麼撒尿,可能你會一臉不屑地說「放鬆身體,自然而然」之類的話。
不過,我要告訴你,撒尿也是有學問的。
誠然,上面這個回答,沒什麼毛病,大家都一樣。不過,和撒尿相關的事,你可能就不知道了。你是否想過,撒尿也可以改變世界?
當然,我說的不是比利時的小孩於連,一泡尿救了一座城。這種傳說故事,不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人需要看齊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改變撒尿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
比如地點。
相信很多(北方)男孩子小時候去公共浴池的時候,都會在淋浴下撒尿,還自以為是地尿得旁人渾然不覺,和淋浴的水「融為一體」,為了自己所達到的隱蔽程度而沾沾自喜(如果大家不是這樣,那可能只有我是這樣的)。畢竟那時候個子矮,別人不容易察覺。等到長大的時候,就知道去公共浴池的衛生間去方便,不會在淋浴下解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毛病要改,長大後,更要懂得洗澡的時候撒尿。
為啥?
節約用水唄!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水資源本來就日漸匱乏,而人口的增加和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人類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卻始終上不去。更可怕的是,人類真正能喝的淡水資源中大部分儲存於兩極的冰川,而氣候變暖又讓冰川不斷融化,更加讓淡水資源的儲量雪上加霜。
人類必須改變用水的方式,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一口水喝。
而上廁所的方式,就是節約用水的一種渠道。
有環境學家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把尿留到洗澡的時候解決,可以節省一次衝馬桶的水。即使你只用小便檔衝水、每周只洗一次澡,一年也可以節約156升水(如果每天都洗澡,而且不是用的節水馬桶,這個數字可以高達2190升甚至更高)。推及到全人類,每年節約下來的水量將是驚人的!
當然,這也不是最好的撒尿方式。
科學家表示:我們目前對於尿液的利用,實在是令人汗顏。
實際上,人類排出的尿液中,80%是水。只要一個人沒有得病,他的尿液裡幾乎就沒有病菌,比我們的手還要「乾淨」。除了水之外,還有大量的氮、磷、鉀元素。這三種元素,都是常見的農業養料。如果能夠將這些元素加以利用,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磷肥,已經開始逐漸吃緊,目前的磷儲量還可以使用一百年。但是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磷的消耗只會越來越快。
因此,不論是從節約用水的角度,還是合理利用尿液裡資源的角度來看,我們都需要新的下水系統,將尿液和其他廢水分離開,單獨處理。這樣一來,既可以節省大量衝馬桶的水,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
很多男人都有過路邊解決小便的習慣,隨便找一個樹窠,美其名曰「施肥」。不過,尿液雖然可以施肥,但不代表尿出來馬上就能使用,而且有些植物也不適合用尿液施肥。因此,大家還是不要隨處大小便,如果真的想施肥,也留著給自己家的花花草草施肥吧……
在歐洲,已經有"尿路改道廁所"(urine-diversion"(UD)「 toilets)的嘗試,不過並不受到民眾的認可。這種廁所要求大小便分離,顯然,我們有的時候就是會一起解決,誰會願意一口氣就解決的事,要分成兩個步驟呢?
有人認為,這種「UD」廁所想要推廣,還需要民眾認識的提高。不過我認為,同樣不能忽略的,是技術的改進。如果能夠更好地方便民眾實現大小便分離,民眾也就沒有理由拒絕了。
當然,相對生態一點的廁所,也不是沒有,比如上海,就有可循環的生態公共廁所。在「UD」廁所或者類似的更高級廁所推廣之前,這些生態廁所的推廣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生態廁所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們或許只能靠洗澡的時候撒一泡尿,為拯救人類和地球獻出一點綿薄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