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香香,今年3歲,屬雞。圖源:上野動物園官網
「再有一個月,東京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香香就要回老家四川了。」
12月初,一位日本網友坦言,聽到這則消息,不舍的淚水流了下來。
看到日本人對大熊貓的「愛之深切」,中國網友陷入沉思,「誒,不對啊?大熊貓明明是中國國寶,他們怎麼可以愛得比我還投入?」
上述日本網友的反應並非個案。隨著熊貓香香歸國日期將近,整個上野地區都陷入到不舍、感恩與祝福的情緒之中。
建築物外牆掛上了香香的巨幅海報,並很「日劇腔」地寫道,「還能在什麼地方重逢就好了。」
圖源:視覺中國
地鐵站裡,滿眼都是「送別香香」的主題宣傳畫。
圖源:網絡
當地商場推出各種限定款商品。從約合幾十人民幣的「香香漢堡套餐」,到價值4萬多元的熊貓金幣,滿足各種身份、財力消費者的需求。
黑白配的「香香漢堡套餐」圖源:網絡
上野動物園也在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開設特別企劃,回顧香香的成長經歷,上傳之前從未發表過的視頻,掀起一波「回憶殺」。
圖源:網絡
網友:「記得曾在寒冷的早晨坐電車去見你,排了幾小時隊才看到你的模樣,然後不由自主地叫道,『好可愛,好小巧』。直到現在,這依舊是幸福的回憶!謝謝你,請一定要保重。」
圖源:網絡
網友:「香香回到中國後一定也會幸福地生活,然後成為媽媽。愛香香,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它。」
也許是過分不舍,事情出現了轉機。12月中上旬,東京都知事表示,考慮到新冠疫情造成東京成都航線停運,和中日兩國專家的隔離問題,香香的送還日期將再次延後5個月。
得知這一消息,香香粉絲激動起來。文章開頭那位日本網友表示自己又哭了——這次是興奮的淚水。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民眾為何如此痴迷大熊貓?動物園為何將並不屬於自己的「財產」捧為「掌中寶」?上野地區為何捨得斥巨資為送別香香置辦物料,舉辦活動?
難道這一切只是因為我們的鄰居天生對「萌物」沒有抵抗力這麼簡單?
現實很殘酷,對於商業化運營的動物園來說,即使心裡再愛大熊貓,不賺錢也不行。上野動物園以及東京都政府之所以如此不舍熊貓香香,與這個小傢伙的撈金能力密不可分。
上野動物園官網舉行「花開未來,感謝香香」的紀念活動圖源:網絡
事實上,考慮到巨大的飼養成本,讓大熊貓賺錢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
算一筆帳:首先是租借費。
1984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將大熊貓列為瀕危物種後,中國換「免費贈予熊貓」為「有償租借」。得到的錢款用來興建國內的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通常,外國動物園一次租借兩隻大熊貓,費用為每年100萬美元。如果租借期間有熊貓幼崽誕生,中國還要收取每隻幼崽40萬美元的「熊貓稅」。
剛出生時的香香圖源:網絡
為了不使瀕危物種淪為賺錢工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稀有動物的租期應以每10年為1個單位。這也就是說,想要大熊貓,租借費得從1000萬美元開始起跳。
除了租借費,在海外為大熊貓營造「家的感覺」,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最捨得花錢的大概是荷蘭。為迎接大熊貓星雅和武雯,歐維漢動物園斥資700萬歐元,打造了一個佔地9000平方米,外形為中國傳統宮殿的奢華熊貓館。
超豪華的荷蘭大熊貓館圖源:網絡
食物是另一筆大錢。一隻大熊貓每天需要約12千克竹子,但由於「口味挑剔」,動物園一般會準備24千克供其挑選。很多國家因為不生產竹子,加之為了保持新鮮,因此需要頻繁從海外空運飼料。
不養不知道,一養嚇一跳。很多動物園一上手,立馬發現熊貓竟是個「賠錢寶寶」。
香香睡姿優美,是個淑女!圖源:上野動物園官網
2000年至2003年,美國四家動物園因為飼養大熊貓總計淨賠3300萬美元;
儘管有政府幫助支付每年100萬美元的租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動物園剛建完熊貓館就深陷債務危機;
馬來西亞曾抱怨飼養熊貓太貴,以至於不少中國網民,將馬方按條約送回熊貓幼崽解讀為「養不起」,害得人家總理不得不親自出面辯解……
因疫情關閉四個月後的上野動物園,第一天就迎來不少遊客前來觀看熊貓圖源:法新社
「隊友」襯託下,日本的熊貓生意竟然做得風生水起,格外耀眼,成為極極極少數不賠錢的熊貓飼養國之一 ,帶來的經濟活力也大的驚人。
淨利潤這麼大,難道是中國政府免除了日本的熊貓租借費用嗎?
並不是!漂亮的經濟成績單主要還是歸功於日本人對「卡哇伊」事物的狂熱、「萬物皆可飯圈」的流行文化,以及「島國」強大的宣傳營銷水平。
與其他國家形成巨大反差,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勝浩曾發表論文稱,熊貓香香出生一年來為東京都創造了近26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7億元)的財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日本棒球名人全員的吸金能力。
日本職業棒球聯盟大谷翔平:誰在叫我?圖源:網絡
上野地區的經濟同樣被熊貓攪活了。自打香香母親懷孕的消息傳出,投資者就預測到上野地區必將迎來海量遊客。兩家位於動物園附近的連鎖餐廳Totenko及Seiyoken,股票開始持續上漲。
根據CNN商業的數據,香香出生當天,Totenko股價就上漲了38%,Seiyoken截至收盤也迎來了11.3%的增幅。動物園附近的其他商鋪、店面,同樣生意火爆。
而飼養3隻大熊貓的上野動物園,更是通過觀光合作、販賣熊貓主題周邊商品,贏得了經濟、口碑雙豐收。
東京動物園禮品店推出「感謝香香」特別禮品圖源:網絡
熊貓經濟在日本的成功,必然離不開當地龐大的粉絲規模。上野動物園的三隻大熊貓中,香香勝過其父母,是當之無愧的頂流。
2017年6月12日,香香在上野動物園出生。與大多熊貓不同,誕生在日本本土,名字還是經過數輪討論,從32萬個徵集方案中甄選出來的,日本人對於香香的感情非同一般。
小池百合子親自揭曉「香香」的名字圖源:On Demand News
香香並非「頭胎」。2011年,它的爸爸比力和母親仙女跟隨中日籤訂的「熊貓租借合同」來到上野動物園,第二年便生下一隻幼崽。只可惜,由於患有肺炎,幼崽出生6天後便不幸夭折。
迷戀熊貓的日本民眾豈能輕易放過動物園,在宣布幼崽夭折消息的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動物園園長招架不住眾多媒體的嚴厲責問,一度淚灑現場。
前有夭折悲劇,香香的成長情況,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牽動著日本民眾的神經,順利誕生後,更是成為上野動物園的臺柱子,擁有大批粉絲。
大熊貓比力(日文名:力力)和仙女(日文名:真真)圖源:網絡
根據中日籤署的「熊貓租借合同」,中國境外誕生的熊貓幼崽應該在2歲時回到老家。但由於香香過分受歡迎,日本方面多次申請,最終將歸還日期從2019年6月推遲到了2020年12月31日。
於是乎,今年12月一到,整個上野地區都陷入到不舍的情緒之中。好在香香的回國日期又被推遲了,香香的粉絲們激動起來。上野地區的商家也邪魅一笑,「嘿嘿,又能大賺一筆了。」
講真,在上野,店鋪不應該擺招財貓,而應該擺「招財熊貓」。
並不是誰都可以順利租借到大熊貓——一般只有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或者主要貿易合作夥伴才有機會通過飼養申請。
從這個角度看,大熊貓背後其實蘊含著些許政治意味,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兩國關係親疏的風向標。
日本租借大熊貓,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在那之前,日本政府緊隨「老大哥」美國,對華採取敵視和遏制的政策。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後,日本也開始對中國釋放友好信號。
圖源:《生活周刊》
1972年9月25日,毛澤東在北京會見時任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並籤署《中日政府聯合聲明》,兩國邦交正式恢復正常化。
作為友好的象徵,中國把大熊貓康康和蘭蘭贈送給了日本。
運送康康和蘭蘭的安保人員,好奇地看向它倆圖源:網絡
1972年11月5日,康康、蘭蘭「首秀」當日,上野動物園遊人如織。儘管被提前告知每人只有1分鐘觀看時間,但隊伍仍然排了兩三小時。
1972年11月5日,上野動物園外觀看康康、蘭蘭的隊伍排了一公裡長圖源:《每日新聞》
之後的幾年裡,蘭蘭和康康共生下三隻幼崽,並先後客死他鄉。時間到了2008年,他們的最後一個孩子陵陵也因心臟病去世,上野動物園出現了熊貓空缺,客流量銳減50萬人次。
康康和蘭蘭圖源:網絡
陵陵死後不久,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訪問日本期間向後者承諾,中國將會向上野動物園租借另外兩隻大熊貓。
最終的交付日期很有意味——2011年2月。那時,「9·7日本巡邏船釣魚島衝撞中國漁船事件」過去一年半,兩國人民的敵對情緒逐漸降溫。這個時間點送出熊貓,顯然有「破冰」意味。
而在2011年承擔「破冰」任務的兩隻熊貓,就是香香的爸爸比力和母親仙女。它們如同1972年的康康和蘭蘭,見證了中日關係的新起點,發揮了「政治調和劑」的重要作用。
比力和仙女圖源:網絡
這個「調和劑」有多靈呢?一個小插曲足以說明。
據人民網報導,2017年底的一次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一名日本記者用英文詢問華春瑩,如何評價熊貓「香香」在上野動物園的公開亮相。不料,因為口音,華春瑩把「香香」聽成了日本外務省次官「杉山」,開始嚴肅地回答問題。
身邊工作人員趕忙提醒華春瑩,人家問得可是熊貓「香香」啊!發現自己鬧了烏龍,華春瑩罕見地露齒大笑,現場也傳出輕鬆的笑聲。
「大熊貓非常招人喜歡,是促進中外友好交流的『小使者』。我們相信,香香在日本將得到日本人民的友好款待。我們也希望香香能夠為增進中日人民之間的感情和友誼發揮「小使者」的積極作用。」她隨後說道。
提到憨態可掬的熊貓,就連嚴肅的新聞發布會也能被瞬間融化。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Vista世界派」,get有水準有態度的國際觀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