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海門市小動物保護志願者協會的流浪貓犬基地重新開放,很多熱心市民聞訊趕來。
市民龔先生從基地牽著只小黑狗出來,臉上掛滿了笑容。原來,這隻小黑狗是兩天前從龔先生家走失的,被民警發現後送來基地暫養。龔先生找狗過程中,從志願者處得知了協會在聯繫電話和開放時間,確認自家小黑狗被基地收留後,立即在開放日趕來接狗回家。
「養了一年了,很有感情,周四那天沒牽狗繩出門,它就跑丟了。」龔先生很是自責,「失而復得會更珍惜,今後會注意文明養狗。」
海門市小動物保護協會龍焱會長告訴記者,「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都是因為缺乏文明養犬意識,導致流浪狗數量增加。我們救助不是根本目的,減少流浪動物,宣傳提升文明養寵意識才是關鍵。」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養寵物,可有些主人只是一時興起,不想養了就棄寵,還有些主人沒有做到文明養寵,採取散養方式,常引發寵物丟失,尤其是在發情期沒有絕育的貓狗。
大部分流浪犬都源於養寵主人的不負責任或是不文明養寵行為,源頭是「人」。
深入協會基地,可以看到有應急房、隔離區、特殊護理室和犬舍四大區域。當社會上有批量流浪貓狗需要救助時,海門市小動物志願者保護協會志願者就會將小可憐們安置在應急房內,平時則作為倉庫。
通常和公安部門合作接收的流浪貓狗,首先需強制注射疫苗,防止爆發傳染病,由於大狗需要打兩針,小狗四針,打針間隙至少需要兩周,在這期間暫放在隔離區籠子裡,隨後再做驅蟲、絕育。絕育後需要在特殊護理室養傷一周,另外有母乳餵奶的貓狗也會放在特殊護理室進行照顧。
完成這些安全措施後,流浪貓狗會被牽到後面犬舍,不再關籠,但繼續每三個月做一次驅蟲。
協會基地運行三年多來,一共救助了兩千餘只小生命,兩百多隻流浪貓狗被領養,與南京、蘇州、無錫等地的動物保護協會也有長期合作。
市民沈女士當志願者兩年多了,一個月或一季度來一次。沈女士很細心的餵藥給流浪狗,她告訴我們:「一開始是來領養貓,後來覺得很有意義,可以幫助愛護小動物,給九歲女兒做榜樣,因此有時候也帶著孩子一塊過來。」
協會目前有50名志願者,分為客服組、領養組、基地組、醫療組、運輸組、宣傳組,各司其職。志願者們一般在協會有活動或者基地開放日,接到通知過來,平時只有警方人員可以進入基地。
「一定要文明養犬。出門牽引,在家關門,對貓狗要有責任心。」龍會長發出呼籲。
為了宣傳提高市民文明養犬、責任養犬的意識,5月17日,海門市小動物志願者保護協會在獅山社區舉行了「文明養寵、從我做起」的宣傳活動。活動通過給寵物主人發放宣傳單和牽引繩,做犬只登記,建立社區犬只信息資料庫,來推動社區犬只安全管理、建設文明城市。
活動還介紹了協會領養流程:有意向者需在「海門市小動物保護」公眾號裡先提交申請表,由協會去電之後安排家訪,了解家中人員意見、環境條件,確認是否可以養寵、愛護寵物,審核通過後,可以來基地籤領養協議,帶走寵物。協會給領養主人一張領養卡,以後可以來協會免費打疫苗、做絕育。協會邀請領養主人進入微信交流群,繼續跟蹤被領養寵物的後續生活,群裡會有很多主人的反饋和交流,協會也會回答很多文明養寵的注意事項。
目前,人們文明養犬意識還有待提升,小動物保護協會希望通過這次公益活動,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提高市民養寵責任感,有效減少小區、路面流浪動物數量,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