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解放的黑奴,回到非洲創建了一個國家,如今充滿苦難

2020-11-22 騰訊網

非洲西部一個奇特的國家國家——賴比瑞亞。它歷史上從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它由白人創造,但主要居民卻是黑人。它是美國白人試圖解決種族問題的試驗場,它的政治制度是美國式的,連國旗也是模仿美國星條旗。

賴比瑞亞北邊的幾內亞和東邊的象牙海岸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西北的獅子山也曾經被多個國家殖民,唯獨它沒有。

不過,雖然逃過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卻沒逃過美國的殖民,而且殖民的人還是他們的非洲同胞。

19世紀,美國廢奴運動興起,大量黑人從奴隸變成自由人。

美國的第五位總統門羅提出過著名的「門羅主義」,提出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但是,「門羅主義」的美洲人不包括黑奴。因此,門羅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黑人送回非洲老家!

為了安置這些黑人,1821年,美國威脅非洲當地的曼巴人和德伊人酋長,「購買」了一塊長130英裡、寬40英裡的濱海土地,只花價值300美元的物資。

接著來自就把美國各州的黑人被一批批送到賴比瑞亞。

20的時間,賴比瑞亞建立了9個美國黑人的移民區,並按照美國政體,組成了賴比瑞亞聯邦,由美國白人任總督。1847年,賴比瑞亞宣布獨立,由美國黑人任總統。

這個由美國白人創造的黑人國家,如奇葩一般降臨在非洲大地上。

擁有幾乎原版照抄美國的《憲法》,國旗都照搬美國的星條旗,只是美國的國旗上有幾十個星星,他只有一個,象徵黑人團結。

不過,雖然有跟美國類似的體制,擁有豐富的鑽石礦、黃金礦、鐵砂礦等礦產,卻沒有像美國那麼富有。

利比裡人均GDP只有200多美元,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造成其經濟崩潰的是長年的內戰,從上世紀80年代起,賴比瑞亞的政權被土著黑人掌握,由此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內戰,也徹底摧毀了賴比瑞亞經濟。

「愛與自由帶我們來到這裡」是這個國家的國訓,然而橘生淮北則為枳,100多年前,美國把膚色相同,習慣已完全不同的黑人帶到非洲,但他們帶給當地人的,卻並非是「愛與自由」,而是苦難。

相關焦點

  • 三百年間一千餘萬黑奴,超九成運往南美洲,如今只有美國在反思
    他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機遇,這一機遇得以進行還得到了新航路的開闢。那一群敢於冒險的航海家們帶著自己的隊伍穿行在一望無際的大洋之中,他們在尋找除已知大陸以外的其他領土。第一次將歐洲和美洲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航海家是哥倫布。哥倫布的團隊在接受了西班牙國家的支持之後,踏上了原樣的航船。經過漫長的歲月之後,哥倫布一行人在前人的基礎之上踏上了美洲大陸。
  • 奴隸主為增加勞動力,竟強迫女黑奴13歲便開始生育,簡直滅絕人性
    在近代,人類文明史上有極其黑暗的一幕,那就是隨著大航海時代帶來的黑奴貿易。眾所周知,大航海時代的到來給西方資本注入了無限的活力,但是這些活力是他們通過四處巧取豪奪,燒殺擄掠獲得的,是他們給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帶來巨大的苦難獲得的。而在這其中,又以非洲人民所受的苦難最為明顯,最為殘酷。
  • 美國會大廈擬建黑奴紀念碑 最大房間叫解放大廳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國會眾議院7日決定在國會大廈內修建黑人奴隸紀念碑,以紀念他們在國會大廈建設過程中作出的貢獻。  這座紀念碑將修建在國會大廈遊客中心內「解放大廳」顯著位置,部分採用黑人奴隸當年採集的石料。國會大廈先前在一次翻修工程中保留了部分原始石料。
  • 種植園中的黑奴又多又壯,為什麼甘願被壓榨不反抗?換你你也不會
    公元15世紀,隨著西方國家對世界的探索,人們也越來越全面的認識了當今世界。一些國家為了牟取暴利,開始了罪惡的黑三角貿易。從本國帶著商品到非洲換成黑奴,再從非洲到達美洲,將黑奴換成原材料和金銀。在這個過程,非洲的黑人成為商品被隨意販賣。
  • 美國黑奴貿易發展史,看完你會對美國有新的認識
    因此儘管從1807年開始,英國牽頭廢除了黑奴貿易和奴隸制,並且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派軍艦組建了皇家海軍西非艦隊在海上遊弋、緝捕運奴船,美國自己也立法廢除黑奴貿易,但也是禁而不止,大量奴隸販子依然在星條旗的庇護下向北美瘋狂走私黑奴。
  • 白人富翁修複種植園講述黑奴的過去
    (上接B06版)要正視美國黑暗歷史卡明斯的家人們也說不清這位家長的動機,只能歸咎於固執的性格,而沒想到這是昂貴的、有別於傳統的正視美國黑暗歷史的嘗試。「儘管來質問我吧」,卡明斯說,「我已經被問了所有的問題,比如是不是為了白人的負罪感,是不是一個白人想借黑奴的歷史賺錢。
  • 《地下鐵道》:被遮蔽的美國黑奴歷史,黑人少女逃亡與覺醒之路
    中國的讀者對科爾森·懷特黑德這個作者,可能很陌生,可是他在美國卻是家喻戶曉。憑藉《地下鐵道》,他成為二十一世紀唯一擒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普立茲獎的小說家。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這麼評價他的作品。奧普拉介紹:我熬夜讀這本書,心快跳到嗓子眼,幾乎不敢翻下一頁。
  • 方納北大講座|「地下鐵路」:19世紀美國黑奴通往自由之路
    埃裡克·方納近日,著名美國歷史學家、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史講席教授埃裡克·方納應北京大學「大學堂」講學計劃之邀在美國大學舉行主題為「十九世紀美國的政治遺產」的系列講座。3月9日晚在北大二體中心報告廳做了系列講座的第二講,再次吸引了眾多師生的參加。
  • 罪惡開端:霍金斯的黑奴買賣
    1562年,約翰.霍金斯率領一支船隊從英國出發,到非洲捕獲300多名黑人,販賣至中美洲,從此開啟了黑奴三角貿易。 16世紀中葉,英國經歷了宗教改革,擺脫羅馬教廷的幹涉。亨利八世收拾教會,把大權攬到國王手裡。英國忙乎這些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早就佔據了新航路和新大陸,賺了金山銀山。
  • 種植園中,黑奴更強壯人數也更多為什麼不反抗?可能換做你也不會反抗
    不僅如此,這項發現也影響到了非洲人,當時歐洲人在美洲種植棉花、甘蔗,開採礦石。印第安人不夠用,歐洲白人又難以適應這裡的氣候,為了獲得更多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從非洲大陸源源不斷地運送黑奴到美洲種植園內。 一個種植園內,黑奴少則幾十,多則上百,而歐洲白人僅僅包括奴隸主一家人,管家,監工,人數肯定是不如黑奴的。那麼問題就來了,種植園內,人數更多且更強壯的黑奴為什麼很少出現反抗的情況呢?要知道,印第安人也曾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
  • 販賣黑奴時,奴隸主怎麼挑選?掰開嘴巴看牙齒,靠舔下巴識別汗液
    16世紀大航海的時代的到來,無數的歐洲國家成為了世界強國,然而對於非洲以及非洲的眾多國家來說,他們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噩夢。奴隸主將黑奴作為他們謀利的工具,其手段殘忍,超乎想像。
  • 黑奴強壯威猛,為什麼不反抗那些種植園主?原因讓人心痛
    一說起美國的崛起,很多人就能想到當時很出名的黑奴貿易了。當時很多的非洲黑人被西方的殖民者抓走。他們的命運都是很悲慘的,一般都是被當成奴隸賣給那些種植園主,在種植園裡面要做大量繁重的體力工作,甚至動不動還會受到主人的任意毆打,可以說這群人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尊嚴了。
  • 種植園的黑奴身強力壯,為何很少反抗逃走?換你估計也會慫
    種植園的黑奴身強力壯,為何很少反抗逃走?換你估計也會慫三角貿易知道的最多的也就是販賣黑奴。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裡,因為發展的需要沒有人去耕種了,於是黑奴的販賣就解決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從而也在為那些萬惡的資本家去創造價值。黑奴販賣嚴重,那個時期美國在倡導著人人平等,黑奴販賣怎麼看都是自相矛盾,事件還演變成了種族歧視。於是就有一小部分的人站出來為黑人發聲,替他們討公平,為他們爭取權利。
  • 黑奴貿易的源頭,黑人首領賤賣黑人,鐵條能換少女
    文丨華夏史譜(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黑奴」在奴隸制盛行的時期,一直是一個受人歧視的群體。即便最後黑人奴隸製取消了,那些獲得自由的黑人,也依然存活在白人的陰影之下。這是一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也是一個時代難以迴避的歷史問題。
  • 文一:歐洲給非洲帶來了什麼?一位剛果父親欲哭無淚
    恐怕並不是一場愛情故事……本文摘編自文一教授《國家為什麼繁榮?——國民財富的起源與「空想市場主義」的終結》。 【文/ 文一】 多數非洲國家沒有文字,因此無法記錄幾百年前由歐洲殖民主義者所帶來的滅頂之災。他們通常將發生的事情編成歌謠並以這種方式代代口頭相傳。
  • 《黑豹》:黑豹黨與非洲未來主義
    「黑豹黨」創始人鮑勃·西爾(左)和休伊·牛頓請注意一個有意為之的巧合,牛頓和西爾二人是在加州奧克蘭創建的黑豹黨。而電影《黑豹》一開頭的場景同樣也放在了奧克蘭,只是時間設置在了1992年。這個詞彙在1990年代逐漸為美國主流社會所知。無疑,《黑豹》漫畫對於這個交叉詞彙的產生影響巨大。在非洲裔美國人看來,美國主流科幻文學裡,黑人是長期缺位的。似乎有關未來的想像裡,只有以白人為代表的地球人及形形色色的外星生物。這樣一個敘事本身便是一種西方化或者說白人化的敘事。
  • 如何看待有些中國高才女希望嫁給非洲黑人這一現象?
    如何看待有些中國高才女希望嫁給非洲黑人這一現象? 由於地域的差別,世界上大致分為三種膚色的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黑人顧名思義就是皮膚黝黑的人,他們主要是是生活在非洲。
  • 美洲的奴隸主為什麼不拿印第安人當奴隸,而是去購買黑奴?
    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人類文明就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世界市場也開始形成了。歐洲、亞洲、美洲、非洲都被當時的歐洲航海家們第一次連成了一個整體。因為各個大洲在之前都只有很少的一點聯繫甚至於沒有過聯繫和交流,所以掌握著世界航線的歐洲人就立即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商機,即倒賣各洲之間的稀缺商品,比如將東方的絲綢和瓷器賣到歐洲和非洲去。雖然當一個二道販子就可以獲得非常高昂的利潤,但是這些冒著生命危險的歐洲商人還是不滿足,於是他們就開闢了新的發財之路,即殖民掠奪和黑奴貿易。
  • 蓋亞那:南美洲唯一的英語國家,第一大族裔為什麼卻是印度裔?
    從歐洲僱傭勞動力的成本又非常高,因此,殖民當局把剝削的目標放在了非洲,通過黑奴貿易來彌補人口短缺。從16世紀開始,歐洲各國的奴隸販子從非洲海岸,通過挑起部落戰爭獲得黑人奴隸。一場持續了多個世紀的奴隸貿易拉開序幕,大量黑奴被販賣到美洲種植園,成為了熱帶莊園的主要勞動力。
  • 黑奴被賣到美洲後,白人反而越窮,連種植的田地都沒有
    「黑奴」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在奴隸販賣時期,黑奴就是白人謀取利益的重大工具,如果沒有黑奴的存在,白人的資本主義經濟將無法正常運行。所以,黑奴對於白人來講,是十分珍貴的財富,也是能夠讓白人自我抬高身價的奴隸。可是,就在奴隸制盛行時期的美國,黑奴卻成為不少白人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