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歲月,鳥類怎麼搞丟了牙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漫長歲月,鳥類怎麼搞丟了牙

 

 

  齒狀喙

  一些鳥類口中長有很像牙齒的倒刺

  眾所周知,所有現生的鳥類都沒有牙齒,它們各自進化出不同形狀的喙,以適應不同的取食需求。不過,化石記錄表明,早期鳥類和它們的祖先獸腳類恐龍一樣嘴裡都是長滿牙齒的。以往科學界對現生鳥類喙的發育過程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是對鳥類牙齒丟失的原因卻一直眾說紛紜。

  那麼,鳥類到底是如何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把牙給弄丟了呢?

  9月26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最新成果稱,在竊蛋龍類和基幹鳥類中發現了牙齒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丟失的現象,並指出牙齒的異時發育退化才是導致鳥類牙齒丟失的直接原因。

  鳥類沒牙齒,是為了減重還是基因突變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爍博士9月26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對鳥喙形態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達爾文在隨「貝格爾號」進行環球航行時,注意到了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不同島嶼上的地雀具有不同的形態的喙,可以幫助它們適應不同的食性並佔據不同的生態位。雖然達爾文將這一發現作為支持物種進化的有力證據寫入了《物種起源》,但他並沒有回答鳥類牙齒如何丟失的問題。

  最早關注鳥類牙齒丟失問題的可能是荷蘭古生物學家海爾曼,他在1927年出版的一本名為《鳥類起源》的書中提到:「最早的鳥類有牙齒,但是後來鳥類長出了角質喙,因為角質喙代替了牙齒的功能,牙齒不再使用,所以就掉光了。」雖然海爾曼並沒有回答鳥類的牙齒是怎麼掉光的,但此後的整個20世紀似乎沒有人對這一所謂的答案產生過疑問。20世紀50年代,甚至有人進一步提出,鳥類牙齒丟失是為了減輕體重,從而更利於飛行。

  「為了獲得一個功能而失去或得到一個器官,在演化上是很難實現的,這好比人類想飛上天,但從來不會長出翅膀。」王爍說,不過,當時並沒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因為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需要證據,彼時全世界發現的早期鳥類化石都非常稀少,由於標本有限而且相當破碎,人們根本無法系統推測早期鳥類到底長什麼樣兒,也不清楚長牙的早期鳥類究竟只有始祖鳥還是所有的早期鳥類都長牙。」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界對此並無更多探討。直到2014年底,有學者在分析了數百種沒有牙齒的現生脊椎動物基因序列的基礎上提出:鳥類沒有牙齒是因為它們與牙齒發育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

  「實際上,大多數早期鳥類都是長牙的,只不過長得不是很整齊,有些丟失前面的幾顆牙,有些丟失後面的幾顆牙。牙齒只要能生長就說明早期鳥類與牙齒發育相關的基因並沒有發生突變,而是某些其他的原因導致鳥類牙齒的丟失。因此從那時候起,我就懷疑這些學者的觀點可能是站不住腳的。」王爍說。

  牙齒長丟了,是否緣於異時發育退化

  去年12月22日,王爍研究團隊就曾報告稱,他們在新疆發現了一種幼體長牙、成體無牙的恐龍——難逃泥潭龍。這種恐龍剛出殼時,幼體嘴裡至少有42顆牙,到了半歲時就只剩下34顆,而到了接近一歲時牙就全部丟光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恐龍中觀察到牙齒長丟了的現象。為此,他們試圖從中探析鳥類牙齒丟失之謎。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牙齒在個體發育過程中逐漸丟失的現象在竊蛋龍類和基幹鳥類中同樣存在,並且在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中牙齒異時發育丟失的時間不斷提前。研究小組稱,這說明牙齒的異時發育退化才是導致鳥類牙齒丟失的直接原因。

  所謂異時發育,就是發育的時間和速率發生的改變。我們看到的動植物的很多特徵都是異時發育的結果。王爍舉個了通俗的例子,比如雄獅長有鬃毛,雌獅則沒有。這是因為在這個特徵上雄獅比雌獅多走了「一步」。在王爍看來,對於鳥類的牙齒丟失而言,相對其祖先獸腳類恐龍不是多走了一步而是少走了一步。

  鳥類的祖先恐龍是有牙齒的,但是有那麼幾種恐龍,第一代牙齒還出現,隨後的幾代牙齒慢慢就不長了,取而代之的是角質喙慢慢長出來了。最初長牙的基因沒有突變丟失,而是慢慢關閉了。作為一個新出現的器官,角質喙慢慢取代了牙齒的功能,成為了鳥類取食的重要器官。此後,作用於牙齒發育基因上的自然選擇壓力逐漸減小,這些基因開始發生突變。這說明科學家們在現生鳥類中發現的基因突變是鳥類演化後期才出現的現象,而真正導致早期鳥類牙齒丟失的原因來自異時發育。「人類現有的技術還不能直接檢測鳥類化石上殘留的遺傳物質,因此要想回答鳥類的牙齒是如何丟失的問題,還必須藉助古生物學證據。」王爍說。

  恐龍掉牙關鳥啥事,最新研究靠不靠譜

  那麼,問題來了。恐龍牙齒丟失關鳥類喙的演化什麼事兒?新研究真的就這麼靠譜嗎?

  王爍解釋說:「目前的證據普遍支持獸腳類恐龍是鳥類的祖先,因此要研究鳥類起源以及鳥類重要特徵的起源,就先要知道鳥類的祖先身上發生過什麼。這一點就好比我們想知道人類的起源,就需要研究猩猩一樣。」

  而且王爍認為,相比以往對於鳥類牙齒丟失的假說,這一新的發現更有說服力。首先,王爍研究小組通過基於大數據的特徵相關性分析發現,牙齒的丟失與角質喙的發育存在著必然的聯繫。以往的研究表明,骨形態發生蛋白BMP不僅控制著牙齒發育,也參與角質喙的發生過程。通過發育生物學實驗證實,這一信號通路表達的上調在引起牙齒發育中斷的同時還可以促進角質喙的生長——這一結果第一次闡明了牙齒異時發育退化可能的機制。

  其次,從泥潭龍到竊蛋龍再到早期鳥類都存在這一現象,說明牙齒的異時發育丟失是脊椎動物牙齒演化常用的一種「手段」。

  因此,王爍研究團隊得出的結論是建立在多條證據鏈的基礎上,通過形態學、演化發育生物學、大數據分析等分析手段獲得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這一工作標誌著鳥類牙齒如何丟失這個困擾科學家們將近一個世紀的科學問題或許最終得到了回答。

  相關連結

  為什麼一些鳥看上去好像有牙

  鳥類有牙齒嗎?任何一位生物學家都會回答:絕對沒有。然而很多人宣稱自己看到了鳥類的牙齒,這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灰雁,你會發現,它們上下喙的外部邊緣是鋸齒狀的,這樣的構造能讓灰雁輕鬆地咬斷嫩枝和青草。不過,這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牙齒,科學家稱之為齒狀喙。

  還有很多鳥類口中都有或大或小、高低不平的刺,這些倒刺向後伸出,貌似牙齒,可以確保吃下去的東西不會吐出來。當然,這也不能算是牙齒。

  此外,除了幾維鳥,所有鳥類都在顱部前端有一個很小很尖的凸起,叫做卵齒,是用來劃破蛋殼求得新生的。當幼鳥破殼之後,卵齒很快會脫落或者被吸收掉。儘管被稱為卵「齒」,但這個構造其實只能算是角或者骨刺。

(責編:張歌、熊旭)

相關焦點

  • 漫長歲月鳥類怎麼沒了牙?或與恐龍掉牙有聯繫
    漫長歲月,鳥類怎麼搞丟了牙  本報記者 姜 靖  眾所周知,所有現生的鳥類都沒有牙齒,它們各自進化出不同形狀的喙,以適應不同的取食需求。不過,化石記錄表明,早期鳥類和它們的祖先獸腳類恐龍一樣嘴裡都是長滿牙齒的。以往科學界對現生鳥類喙的發育過程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但是對鳥類牙齒丟失的原因卻一直眾說紛紜。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
    或許不少人會問,是不是所有古鳥類都有牙齒?鳥類的牙齒和它們的食性有著怎樣的關係?現代鳥類還會有一些類似牙的器官嗎?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此前,古生物學家曾在我國遼寧地區發現一種長有古怪牙齒的鳥類化石。這種鳥類學名為Sulcavis geeorum,屬於已經滅絕的反鳥亞綱,它們身長只有十幾釐米,體型與知更鳥大小相似,生活在距今1.21億至1.25億年前。Sulcavis geeorum的牙齒有尖利的牙冠,而且還保存有形成齒形脊的牙釉質。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 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
    但是你知道嗎,很早以前,鳥類也是有牙齒的。近日,我國科學家就通過探究古鳥類牙齒的微結構,發現了它們躲過6500萬年前「大滅絕」事件的秘密。  或許不少人會問,是不是所有古鳥類都有牙齒?鳥類的牙齒和它們的食性有著怎樣的關係?現代鳥類還會有一些類似牙的器官嗎?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歲月」我一直相信,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然而母親說,怎麼能沒意義呢?你們就是我的意義。I once asked my mother, do you think life is meaningful?從那時開始,我一直相信,熱愛可抵歲月漫長。Since then, 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love can be long.
  •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你說過,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是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值得,因為熱愛,所以付出,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我們無懼風雨,而你,亦如此。
  • 歲月漫長,你心心念的那個人終會出現
    那他只能收拾好現狀繼續往前走,畢竟過去再怎麼感人,再怎麼深情也只能是過去。朋友曾在一個醉酒的夜晚裡問我,究竟我們要談多少場戀愛才能找尋到那個願意陪自己一生的人,我不知道也無從回答。 短暫的陪伴似乎變成了這個世界的主流,很多人只是一時興起陪著你走過一段,等到哪天他就突然離了場,連一聲道別都沒有。
  •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訪威廉·林賽老師有感
    這大半個中國裡也有威廉的足跡,從書籍《萬裡長城 百年回望》中,一對對震撼人心的對比,讓雕刻滿歲月痕跡的百年長城展現在我們眼前,有的長城消零衰亡,有的歷久彌新。緣分與熱愛,讓我們有幸欣賞兩個威廉的天合之作。威廉老師嘔心瀝血,一日日跋山涉水,一度度春秋歲月仍不減對長城的熱愛。這正是對「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的最好詮釋。
  • 暖心文案:年年月月,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年年月月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Year after year, love the years that can be reached long「如果你每天都在考慮別人的立場的話,我覺得你的生活就真的太累了。」
  • 丟了一側卵巢之後,恐龍進化成鳥類,科學家找到恐龍沒毀滅的證據
    演化過程中,鳥類為何弄丟了一側卵巢?通過化石研究,科學家表示,鳥類的祖先應該是一種小型的長有羽毛的獸腳類恐龍,而且一開始它們也並不會飛,只不過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擁有了飛行的能力。,在恐龍朝著鳥類演化的過程中,它們弄丟了一側的卵巢。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
    或許不少人會問,是不是所有古鳥類都有牙齒?鳥類的牙齒和它們的食性有著怎樣的關係?現代鳥類還會有一些類似牙的器官嗎?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大部分中生代鳥類都有牙齒從化石記錄中發現的證據表明,現在已知的大部分中生代鳥類的上下頜都有牙齒。2018年5月,《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講述了當時新發現的4塊早期鳥類——魚鳥的化石。
  • 陳情令:唯熱愛可抵歲月漫長,這或許是很多人出不了坑的原因吧
    (蘇小妹/文)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有人問小編,怎麼會有那麼多《陳情令》的東西可以寫。小編還真的認真的想了,大概就是「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喜歡一件事、一部作品,三兩天是可以裝出來的。但是時間長了,如果不是真的喜歡,是真的堅持不下去的。
  • 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牙齒退化
    原標題:從「牙尖嘴利」到「無齒之徒」 鳥類到底經歷了什麼科技日報2020年05月14日訊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見鳥吃東西時,都是整個兒吞咽下去的。這是因為它們沒有牙齒,所以省去了咀嚼的環節。但是你知道嗎,很早以前,鳥類也是有牙齒的。近日,我國科學家就通過探究古鳥類牙齒的微結構,發現了它們躲過6500萬年前「大滅絕」事件的秘密。
  • 天吶,我把自己搞丟了!怎麼回事?
    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陶喆有一首歌我挺喜歡,名字就叫《找自己》,80、90後的朋友應該記憶猶新;後來選秀節目好多選手喜歡唱這首歌,卻被導師們經常調侃,喜歡找自己這首歌的,往往找不見自己,屬於迷失自我,把自己弄丟了的人……
  • 煤是怎麼形成的?會深埋地下,這背後花費的時間漫長
    大自然的神奇人類無法揣度,廣袤無垠的地球給人類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各種豐富的資源給人類提供了生存保障,深埋地下的礦物更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煤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工業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煤,那麼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會深埋地下,這背後花費的時間漫長。
  • 炮彈魚的嘴,和眼睛離得遠,這是在漫長進化歲月中形成的
    炮彈魚的嘴和眼睛離得遠,這是在漫長進化歲月中形成的,以防在取食時,被身上長滿長棘刺和刺皮的海膽和海星刺傷眼睛。當炮彈魚與棘刺長達30釐米的長刺海膽對陣時,就需要動一番腦筋了。海膽除了口部外,滿身是刺,並把口部隱藏在身體的底部,使敵人無從下口。為了享用那鮮美可口的海膽汁,炮彈魚巧施戰術。它先猛吸一口水,用力向海膽噴去,使海膽倒轉過去,然後襲擊那不設防的口部。
  •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熱愛是一種能力(深度好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07對生活的熱愛,就是在花開花謝裡,感悟生命的起起落落,在音樂文字裡,品味歲月的點點滴滴保持炙熱,堅持下去,或許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蕩,但也一定充滿無限可能,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一往無前,變成更好的人。
  •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前路崎嶇也不回望
    在這將近20年的漫漫歲月之中,是什麼一直陪伴著他,讓他能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呢?熱愛是前進的驅動力。詹姆斯曾表示小時候打橄欖球是因為窮,是為了擺脫貧窮,但是在這之前他就已經喜歡上了籃球。心有烈焰,熱愛可抵歲月漫長;眼中有光,前路崎嶇也不回望。期待你歡呼雀躍的那一天,那時的你也從此成為了別人的光。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就點一下關注吧~
  • 75歲爺爺「冰上起舞」,網友: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我這輩子,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好的lucky and happy我追求我喜歡的東西」姬凱峰笑著說網友紛紛評論:「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來源:央視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地平線零之曙光雷霆牙怎麼刷?雷霆牙速刷攻略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地平線零之曙光中雷霆牙的速刷方法,很多玩家不清楚雷霆牙應該怎麼刷,雷霆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資,要刷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裡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感興趣的玩家
  •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人生永遠是新番。」
    盛夏光影斑駁,映照在室內形成景象不明的印刻,逐漸升溫的氛圍裡,烘託出歲月靜好的青春戀曲。那擺滿桌面的一件件手辦,是二次元力量賦予的隔空傳遞。青澀笑意中潛藏著少年稚氣,氤氳在眼眸流轉間情意綿綿,一筆一划描繪出初次心動的脈動。即便是在,涉及到未來發展的選擇上,也被賦予了夢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