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快遞明爭暗戰正酣,順豐中通德邦優速誰能笑到最後?

2021-01-07 中國物流與採購網

明爭:8月1日,優速快遞宣布,將330大包裹快遞單票升級至500公斤,並承諾免費送貨上樓。而7月初的德邦更名儀式上,崔維星承諾「40公斤之內免費上樓。」

暗鬥:3月19日,德邦在發布大件快遞海報中稱「大件快遞發德邦,非加盟有保障」。一個月後,優速稱「誰說加盟沒保障」,疑似回應。

爭食大件快遞市場的,不止德邦和優速,僅就快遞企業而言,順豐、中通等也不斷「增兵」。

為何布局?

大包裹緣何讓各家趨之若鶩?在掌鏈看來,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市場的誘惑。德邦2017年年報將大件快遞的市場「潛」景說得很清楚了——◎市場規模龐大:隨著消費升級的發展,電商產品滲透率在逐步深化,大件商品物流迎來春天,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信息,中國大件物流2015年的市場規模達8943億元,2015年B2C電商大件物流總費用120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65%。

◎上升空間廣闊:現階段大件商品的電商滲透率仍然較低,未來滲透率會進一步提升,大件快遞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大件快遞即將迎來爆發期)

(2)差異化之需。2017年,上市的7家快遞公司(百世快遞是在紐交所上市百世集團旗下的快遞品牌)中,除了德邦,其它6家的快遞業務量,佔到全國400.6億件的三分之二。

這6家都是小件快遞為主。而小件快遞的賽道,在頭部企業的擠壓下,留給其它物流快遞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我們看到,率先進行差異化轉型的,往往是非頭部企業。2015年優速第一個宣布實施大包裹戰略。優速轉型的第二年,速爾也殺入了這片藍海市場。

(3)生態之拼圖。頭部企業發力大件快遞(快運業務),是向綜合物流供應商轉型的必經之路。而且,一方面,可以與快遞業務協同,拓展市場空間,形成新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快運企業跨界布局快遞業務,頭部企業也需要「自衛反擊」。

如何出招

在硝煙彌煙的大包裹市場,看各家如何出招?

優速:早起的鳥兒有食吃?

①頻頻出招。

自2015年8月宣布實施大包裹戰略已經3年。三年間,當大多數二線快遞企業仍在竭力扭轉頹勢,優速不僅活了下來,還具有不錯的上升空間。

今年以來,圍繞「用快遞的服務標準做快運」這一戰略思想,在大包裹市場上頻頻出招:

產品從「2-100KG」到聚焦「3-30Kg」,並將單票3-30公斤升級至單件3-30公斤;「330限時達」產品,經過五次升級,完成上線的99個330限時達城市升級為全境覆蓋;8月1日,優速又祭出大招,用「一票多件」的方式,把330大包裹快遞單票升級至500公斤,並承諾免費送貨上樓、免費上門收貨。

然而,當初業內普遍不看好優速。一方面,隨著一線快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二線快遞要想突圍困難重重;另一方面,在網絡、人力、運力上遠不及通達系和順豐、德邦的優速,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與一線品牌也有不少差距。

② 資本輸血與深耕市場

事實證明優速當初的戰略選擇正確。但只有戰略正確是遠遠不夠的,正確的戰術和有效的打法缺一不可。

2018年優速提出:「全·新·優速+」發展戰略,以科技助力發展,致力於成為性價比最優的大包裹快遞公司。

這一定位的背後,濃縮著優速在大包裹市場的兩年多的深耕。

(1)廣積糧。確定大包裹戰略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優速完成A輪和A+輪兩輪融資。

2016年6月的A輪融資額度為3億元;2017年1月1日,20億元的銀行授信和A+輪融資。

在餘聯兵口中的「大包裹市場三年窗口期」即將結束之際,又傳出優速將進行B輪融資。

這兩輪融資不僅幫助優速撐過了資本寒冬,更重要的是推動著大包裹戰略的實施。

(2)深挖洞。有了資本提供彈藥,優速不斷完善分撥中心,加大對技術和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提升服務質量,有條不紊地推進大包裹戰略。

在路由方面,2017年優速實現了93個分撥中心全部實現直營化管理;對29個分中心做了升級搬遷和改建,全面升級和優化設備設施,吞吐能力和分揀效率大大提升。

在技術方面,2018年年會上,餘聯兵強調,「未來的優速一定是一家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優速依託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算法等技術手段,不斷降低人工、運輸和場地的成本。

以分撥中心為例,用優速智能算法後臺,將用戶訂單信息化前置,分時多線程排班,經過動態路由數據進行削峰平谷,使得每輛車到達中心的時間是相對平均的,最大化激活場地活力。不久前,優速與際鏈的合作,第一步就是以大包裹智能分撥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為重點。

在人力方面,2018年優速年會上,餘聯兵曾透露,在半年之內空降了40多位高管。除了高管,2018年優速總部還新引進人才有200多人,佔了總人數的35%。

③優速的隱憂

近幾年,優速憑藉大包裹這一差異化定位,活得還算不錯。至少從業務量和發展態勢上看是這樣:2015-2017年,優速業務量平均增速超過50%。

這固然有轉型大包裹的功勞,但是業務量基數底在優速高增長數據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大包裹市場發展潛力毋庸置疑,而這種潛力來自於大件商品的電商滲透率快速增長的預期。然而,在通達系主導的電商件市場,面對同質化的產品,又有多少客戶願意選擇優速?

隨著餘聯兵所說的大包裹三年窗口期的日益臨近,面對財大氣粗、且網絡規模和體量遠超自身的搶食者,優速還會是資本和市場的優先選項麼?

德邦:服務品質是殺手鐧?

① 發力大件快遞

從布局大包裹市場的時間來看,德邦還是優速的前輩。2013年德邦涉足快遞之時,就主打大件快遞,推出「3.60」特惠件,定位在3公斤-30公斤。

應該說,德邦的快遞業績是比較亮眼的:2015年和2016年快遞營收的複合增長率接近100%,2017年這一數字也高達69%。

德邦自稱為大件快遞的領導者,但是德邦快遞品牌的認知度遠不及快運。

這也難怪,進軍快遞市場多年的德邦鮮有大運作。這種情況直到2018年才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德邦圍繞大件快遞接連放出大招:

◎今年年初的上市答謝晚宴上,德邦董事長崔維星用「大件快遞用德邦」的口號,表明了做大件快遞的決心;◎3月19日,德邦大件快遞海報上的「大件快遞發德邦,非加盟有保障」,成功吸引公眾的眼球;◎4月17日發布的2017年財報中,提到了「德邦大件快遞戰略」,並稱「快遞是本公司當前的核心業務,是我們參與市場競爭、服務客戶的主戰場」;◎7月2日,一場名為「大件快遞大有可為」戰略發布會上,德邦更為名「德邦快遞」,並正式發布新一代「3.60」大件快遞產品。「單件上至40公斤,100%免費送貨上樓」的承諾,不出意外地引發熱議。

② 科技助力與服務為王

放了這麼多「狠話」,德邦如何用3-5年的時間,成為「大件快遞的代名詞」?

(1)德邦的底氣。截至2018年6月30日,德邦擁有網點10641個網點(其中直營6016個,事業合伙人4625個);142處分撥中心;1574條運輸幹線,全網航空線路1700多條;營運車輛共計10747輛。

這或許是德邦發展大件快遞最大的底氣。崔維星曾表示,現在零擔網絡跟大件網絡是差不多通用的,至少德邦是不分家的。

然而,快遞與零擔畢竟是有區別的,所以德邦在現在網絡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優化,以更適合大件快遞作業需要。以分揀設備為例,針對業務特點,2017年德邦首創行業內第一套大小件融合的多層立體分揀系統,在武漢正式運行,上層分揀小件,下層操作大件。

不僅如此,德邦打造了三大系統和六大支撐。

三大系統:是指基於數位化雙胞胎技術應用而打造的智慧系統,包含智慧末端、智慧場站、智慧運力,這三大系統均是基於大數據算法和IT技術來實現系統和數據提升業務。

(三大體系)

六大支撐體系包括:德邦22年的大件運營經驗;從收末端專職的大件快遞員,升級快遞員車輛、設備,配備智能PDA設備,爬樓設備等,助力收派和上樓,實現新一代全鏈匹配;根據客戶需求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加密網點,貼近客戶實現網絡霧化;持續與頂尖的諮詢公司合作,實現動態路由,打造敏捷網絡;搭建天網系統,監控貨物中轉的每一個環節,全程可視,打造安全閉環;人才驅動,德邦素有快遞行業黃埔軍校之稱,核心管理團隊年輕化,高管平均年齡35歲。

(六大支撐)

(2)服務為王。在7月的戰略發布會上,德邦宣布,未來三年,每年將投入35億元用於構建運營配送體系,賦能電商大件。其中,用於IT研發的費用為5億元,其餘為營運配稱的投入、後臺管理的提升等。如此大手筆的投入,就是要通過提升服務品質,搶佔大件快遞市場。

具體來說,加大在轉運系統、智能服務等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同時利用智能化、數位化系統對貨物運輸,尤其是對大件快遞進行系統性的升級優化,以此來徹底解決大件快遞所面臨的末端派送痛點。

2018年德邦快遞年會上,82名五星快遞員獲價值10萬元金條,同樣傳遞出德邦注重服務品質的信息。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德邦快遞業務的有效申訴率遠底於全國平均水平,但是與競爭者沒有優勢。而且,德邦與優速面臨類似的問題——市場佔有率過低,難以發揮規模效應。

與之相比,中通快遞起網兩年,日均貨量便破10000噸大關。其中,中通快遞的小件快遞網絡的貢獻不可忽視。

順豐:低中高市場「兩網」打盡

① 加快布局

順豐的大包裹業務,從業務板塊分類來看,屬於新業務中的重貨板塊。2018年年初一口氣將20-100kg的重貨包裹(大包裹)和100-500kg的小票零擔兩款產品推向市場。

推出兩款重貨產品,順豐官網發布信息中已經表明了意圖:一是「為滿足重貨市場客戶多元化需求」;二是「提高順豐重貨在重貨零擔市場中的競爭力,配合現有重貨產品『物流普貨』,針對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研發設計出具有競爭力的新品」。

第二個意圖中「針對競爭對手」,從公斤段來看,快運和快遞企業爭相推出的大包裹產品,顯然是順豐兩款新產品的主要競品。

種種跡象表明,順豐正加快大包裹的布局。

(1)多措並舉。四年前就推出「物流普貨」的順豐,但是重貨業務在發展初期更多輔助快遞業務,沒有形成獨立的事業部。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緊迫,順豐也開始調兵遣將。

這從下面幾組數據的對比中可見一斑:

2018年上半年,重貨產品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淨額34.51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7年全年為44.02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順豐擁有717個重貨網點和21個重貨中轉場,場地總面積超過67萬平方米,覆蓋全國31個省289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4000餘臺;截至2018年6月30日,順豐控股擁有899個重貨網點,重貨場地面積超過88.3萬平方米,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291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1萬餘臺。

順豐急於布局重貨業務的另一證據是,今年3月,順豐收購新邦物流的快運業務,並建立「順心捷達」這一獨立品牌。順豐2018年半年報稱,「此舉為公司快速擴展快運業務布局奠定了網絡基礎和能力優勢」。順豐預計,順心捷達在今年年底前正式展開業務。

(2)重貨產品覆蓋低中高市場。今年年初推出兩款新品後,順豐重貨產品體系愈加完善,包括重貨包裹、小票零擔、重貨快運、物流普運、重貨專運。

其中,重貨包裹(20-100公斤)主要服務於小批量、多批次的電商大包裹(2C),以及部分的倉店調撥類貨物(2B);小票零擔(100-500公斤)定位於兼顧價格與時效的經濟類物流服務。

在時效上,這兩款產品都是「最快次日18時前送達」。而其他三款產品,除了重貨專運由線路決定送達時間外,重貨快運和物流普貨的時效均為2-6天。僅時效上看,這兩款產品服務於中高端市場。

而正在加速鋪網的順心捷達,一方面加快順豐重貨網絡的布局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彌補500公斤段以上重貨產品的空白,進而進軍中低端市場。

② 順豐大包裹的優勢與不足

與優速、德邦相比,順豐最大劣勢或在於網絡。

優速:93個分撥中心,營業網點超6000家;

德邦:142個分撥中心,營業網點10641個;

順豐:21個重貨中轉場(截至2017年12月31日),899個重貨網點(截至2018年6月30日)。

雖說順豐在網絡的數量上不及優速和德邦,但是一方面,長期以來在市場上形成的時效、安全、服務俱佳的良好品牌形象,對順豐拓展大包裹市場最好的背書;另一方面,順心捷達會彌補這一劣勢。順心捷達規劃到2020年網點數量達到12000個,分撥中心達到200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順心捷達是獨立快運網絡,與順豐是分網運營,但是順心捷達總經理楊永川曾表示「不排除產品有合作的可能性」「順心捷達和順豐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談不上分網,產品和親近程度上,兩家企業會爭取更多的合作銜接,提高整合效率。」

中通:用快遞的方式玩快運

① 資本垂青

8月16日,微信公眾號「中通快運」發布消息稱,截至2018年8月15日,中通快運日均貨量已經突破10000噸大關。而這距中通快運2016年8月26日運營不到兩年時間。

相關數據顯示,中通快運目前共有56個直營分撥中心,(操作面積約39萬平方米)、64個集配站、2800餘家一級加盟網點。

而中通快運成立1周年時,一級網點2418家;51個直營分撥中心、36個集配站,日均業務量超5000噸。

網點數量和業務量實現高速增長的中通快運,也獲得了資本的垂青。2018年5月底,中通快運獲得超1億美元的A輪融資。資本看好中通,除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網絡布局和業務規模),還有快運市場巨大的增量空間。從這個角度來看,與其說資本看好中通快運,不如說對即將迎來爆發期的大件市場充滿信心。

② 快運的打法

(1)快遞網絡的協同效應。「用快遞的打法玩快運很有效」中通快遞副總裁金任群在中通快遞獲得A輪融資後,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文字。

從字面上理解,中通發展快運的戰術成效不錯,得到了資本的認可。而結合中通快運兩年的布局,快遞打法的有效是建立在兩網(快遞和快運)協同上的。

中通快運構建的是獨立於快遞的另一張網絡。而中通快運招商的新聞中稱「在快遞的基礎之上,開展零擔和快運業務」。顯然,中通快運就沒有打算放棄快遞網絡這一優勢。

「中通快運加盟商的經營不得影響中通快遞的攬收業務及業務拓展(產品區別)」「申請人可以鎮、街道、縣區為單位與總部直接籤約加盟」是中通快運招募加盟商的要求。

這帶來的好處是:

一是網絡運作上的協同。對加盟商來說,只要不影響原有快遞業務,中通快遞的網點可以加盟快運,這為兩網協同創造條件。與總部直接籤約,避免走上「層層盤剝」的老路;更大的利好在於,對總部來說,有利於實現全國網絡管理的一盤棋。

此外,從快遞和快運的實際操作來看,除快遞涉及末端收派環節外,快運與快遞運作流程基本一致。資源的共享,有利於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

二是業務拓展上的互補。目前,中通平臺上,同時經營快遞和快運業務的網點的比例為50%左右。中通快遞網點的客戶群體,不僅只有小件快遞的貨源,快運(包括大件快遞)的需求同樣存在。從貨主的角度來看,與其另覓物流商,不如交給一個供應商。

需要注意的是,快運和快遞兩個平臺在結算上是互通的。這可以讓兩網避免內耗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業務的互補。

因為,快遞加盟商加盟快運業務,但是快運網點不可以搶快遞的生意。這看上去是對快運網點的不公平,但是快運加盟商可以為快遞網點「介紹」生意。而結算上的互通,快運加盟商也可以獲取收益。

(2)有質量的業務增長。兩年來,中通快運網絡和業務規模上升勢頭較快,但是湧入這一領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中通快運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曾表示,「提高市場佔有率,要以量的累積引發服務質量的提升,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爭取行業話語權」。也就是說,中通快運追求業務量增長的同時,並不會放棄對服務質量和利潤的要求。

如何兼得「魚」和「熊掌」?

一方面,中通快運充分藉助現有的資源,如與快遞、倉儲業務的融合發展,通過資源共享,達到降本增效之目的。

在快遞方面,中通利用快運幹線車輛配載快遞貨物;在倉儲方面,中通快運全面推廣了6S管理,加強倉儲規範化管理,實現全面提升倉儲環境、效率、安全以及質量。

另一方面,藉助科技的力量,是中通快運有質量增長的重要策略。在完成A輪融資後,中通快運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系統研發投入,加強轉運中心建設,優化網絡布局和車輛配置,提升整體管理和運營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大基礎設施和轉運中心建設等舉措,是否會助力中通快運有質量的增長還未可知。但是中通快遞的表現很能說明問題。

中通快遞2018年Q2財報顯示,單票運輸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0.11元至0.6元,單票分撥成本由去年同期的0.35元降至0.33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與中轉分撥和運輸等環節提效降本有直接關係。

今年年初,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了「大包裹」;7月在馬軍勝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鼓勵行業發力包括大包裹在內新興市場。在方興未艾的大包裹市場,目前已經呈群雄逐鹿之勢,誰能笑到最後?

 

相關焦點

  • 黑河中通、圓通等暫停服務,郵政、順豐、京東正常收派快件
    為保障疫情期間黑河市人民群眾寄遞郵件快件的需要,黑河市郵政分公司、順豐、京東快遞公司持續為大家提供服務。因受疫情影響,申通、中通、圓通、百世、韻達、天天、宅急送、優速、極兔、德邦快遞公司黑龍江省級總部企業自即日起暫停對黑河市收派快件服務,具體恢復運營時間請寄遞用戶關注有關公司通知,對已經到達黑河市的暫未派送的快件,有關快遞企業會繼續完成快件派送服務。
  • 快遞物流2018:中通、蘇寧上紅榜;圓通、順豐上黑榜丨聚投訴報告
    順豐速運   投訴量:192件   解決量:30件   解決率:15.6%   查看投訴數據   2018年,順豐速運在21CN聚投訴上的有效投訴共192件。投訴集中反映順豐快遞破損索賠難、服務態度差、未按時送達、快遞丟失等問題。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0快遞滿意度:順豐、京東靠前,德邦、天天墊底
    具體到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順豐、京東、郵政快遞滿意度較高。滿意度前十快遞企業依次為:順豐速運、京東快遞、郵政EMS、中通快遞、韻達速遞、百世快遞、圓通速遞、申通快遞、天天快遞、德邦快遞。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調查對象僅為2019年國內快遞業務量和規模前10的企業,申通、天天、德邦在頭部企業中排名靠後,並不代表他們在整個快遞行業中的水平。
  • 小機器大能量德邦快遞上樓神器「爬樓機」支招大件快遞服務
    小機器大能量德邦快遞上樓神器「爬樓機」支招大件快遞服務 2018年08月02日 16:21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夏日炎炎怕出門,想必不少朋友都會選擇網購來解決大到家居
  • 最新快遞業申訴排行榜:順豐排名第七,「通達系」表現令人意外!
    而提及我國快遞行業,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達系和順豐快遞等巨頭,畢竟這幾家主流快遞公司目前佔據著該市場的大壁江山。那麼,這些快遞巨頭哪個更靠譜,誰的用戶申訴率最高呢?近日,國家郵政局網站發布了2020年7月郵政快遞業用戶申訴情況的通告。
  • 2021年春節快遞提前停運?2021年春節快遞公司什麼時候停最新消息
    快遞什麼時候停運2021?往年各大快遞停發時間  大家可以參考2020年各大快遞公司停發信息。  1.圓通、韻達2020年春節的最後攬件時間是臘月二十九,也就是2020年1月23日。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順豐衝入2020《財富》中國500強百強...
    韻達首次入圍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20年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快遞業有順豐、百世、韻達、圓通、德邦、申通、中通等七家快遞企業上榜,其中,順豐首次進入百強榜,韻達首次入圍總榜。德邦快遞排名第356,上升了11位,營業收入達259.22億元。申通快遞名次超越了中通快遞,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230.89億元,排名上升80位幅度最大,排名第400。
  • 順豐併購新邦,德邦百世安能再添勁敵
    到2017年底,這種加盟網點已達5000+個。順豐一度也採用類似的「區域代理」的模式對偏遠區域進行網絡覆蓋,僅江門、陽江、湛江、茂名的小粵西就有70-80家代理,實際也是加盟網點。——以上這些是能得到順豐青睞的原因。 順豐一直在布局自己的物流生態鏈,從順豐嘿客、順豐優選到順豐冷運(含食品、醫藥兩大塊)、順豐倉儲,從收購同城競爭對手銀捷快遞,到與百度外賣傳出緋聞,從重資押注「豐巢」到建設自己的雲平臺等等大動作不停、吸睛無數,逐漸形成了物流+商業+金融三大板塊,物流、商流、現金流三流融合的生態圈。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福布斯2020全球企業2000強榜,順豐成...
    中郵速遞易回應超時30分鐘收費:根據使用率制定蘭州的馬女士反映稱,她所在小區的中郵速遞易快遞櫃僅能免費寄存包裹半個小時,超時即收費0.5元,之後每超12小時收取費用1元。對此,中郵速遞易蘭州區域一名負責人表示,該小區免費存管快遞的時間確實為0.5小時,是因為小區位置有限,放置的快遞櫃僅有36格,使用率高的情況下,免費保管時間就會變短。
  • 德邦快遞開啟「村村通」布局戰略,加速推進「快遞下鄉」
    此外,作為國內快遞企業之一的德邦快遞,近年來也積極響應,按照國家郵政局「快遞進村」工作部署,加快拓展建設農村快遞網絡。今年3月,德邦快遞在福建省試點大件鄉鎮可到可派,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提高大件快遞送貨進村派送率,解決下行到農村問題;二是助力果農,實現農產品上行;三是吹響加速村村通快遞布局的號角。
  • 2019快遞公司滿意度排名:百世快遞墊底,第一名年營收達1109億元
    隨科技、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人們漸漸習慣了在網上購物,而在電商行業全面普及之後,國內快遞行業也迎來了的黃金髮展期。提及我國快遞行業,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三通一達、順豐快遞等,因為這幾家主流快遞公司已拿下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那麼,這些快遞巨頭哪個更靠譜,誰的用戶滿意度最高呢?
  • 寄熟食發順豐遭拒,拿到中通直接就寄走,網友:你是要害了快遞員
    導語:我們說這幾年因為網購的發展,所以跟它緊密相連的快遞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了,其中發展最快的企業應該要算順豐了,以前的它或許還不是多顯眼,自從他們順著時代發展,及時的改革產業機制,最後憑藉航運,站在了行業頂尖的位置,最近這兩年雖然局勢有所變化,但是這個企業還是可圈可點的,然而最近有位顧客就對它意見頗大,我們看一下都什麼情況吧
  • 2021春節快遞什麼時候停發 附2020年各大...
    往年各大快遞停發時間 目前,關於2020年快遞停發具體時間還未公布,大家可以參考2020年快遞停發信息。 1.圓通、韻達2020年春節的最後攬件時間是臘月二十九,也就是2020年1月23日。
  • 6斤小米從西安寄往北京快遞費最低18元最高512元 為何差這麼多
    >  4.申通快遞30元,2日送達  5.圓通速遞34元,2至3日送達  6.韻達快遞32元,3日送達  7.中通快遞32元,3至5日送達  8.天天快遞18元,3至4日送達  9.百世快遞暫時無法提供報價,需到網點詢問  10.宅急送26元,2至3日送達  11.德邦快遞22元(以實際網點開單為準
  • FedEx漲價;中通「假人安檢員」網點被罰40萬元停業20天;京東物流在...
    但近日,記者在論壇上發現,有周口鹿邑的網友吐槽,自己用中通從外地寄回的物品時隔幾天都退回到了發件網點,耽誤了不少事兒,還有網友稱:「我在網上買的衣服,兩個中通快件,全部返回,當時搞活動的價格現在買不到了。」記者致電鹿邑縣基層網點負責人了解情況。「有些中通的快遞到漯河自動退回發件網點,每天有十多個人打電話、發微信問『中通不運營了我們的快遞怎麼拿』。」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2020年第500億件快遞誕生!僅用時8個...
    在郵政快遞行業,順豐控股、百世集團、中通快遞、韻達速遞、圓通速遞、德邦快遞和申通快遞7家民營快遞企業上榜。其中,百世集團、韻達速遞、申通快遞首次入圍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安易遞全網通寄遞身份二維碼:一次認證全國通用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在2020年服貿會上舉行新聞發布會。
  • 前瞻快遞產業全球周報第70期:菜鳥、順豐等被擬認定為2020年度郵政...
    來伊份:自有門店和APP將與中通快遞超市等共享終端渠道近日,來伊份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與中通快遞、中通雲倉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擬開展包含但不限於雲倉網絡、共建萬家小店新零售、OTO業務融合和新傳媒營銷的合作。
  • 中通、圓通宣布雙十一漲價 民營快遞遊走低價刀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邸凌月 深圳報導近日,繼中通快遞(ZTO)帶頭雙十一漲價後,圓通速遞(600233.SH)也宣布加入漲價陣營,大家不禁會猜想誰將是下一個?事實上,除了順豐控股(002352.SZ),其他快遞從雙十一起持續10-15天漲價已成為慣例,大客戶受影響較為嚴重。10月31日,接近圓通快遞的一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透露,公司快遞在旺季會漲價,淘寶的業務量佔到總數量的5至6成,新崛起的拼多多也在和公司合作。
  • 順豐投資的加盟快運品牌落地 德邦舊日勁敵參與
    此前有媒體爆出,順豐注資17億收購新邦71%股份,但順豐方面並未證實該消息,順豐控股並未披露相關公告。此外有報導稱,臺灣新竹貨運集團也參與到順心快運中,但無法證實ASL HOLDING LTD與臺灣新竹物流之間的關係。但尚廣投資的唯一股東泰瑞國際貨物代理有限公司的法人為吳宏晉,界面記者從啟信寶查詢發現,其為臺灣新竹物流上海代表處的法人。
  • 德邦快遞洩露信息冒牌員工發貨 客戶多付3000元運費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7日訊 據浙江廣電總臺《1818黃金眼》欄目近日報導,賀女士在寧波一家消防器材公司工作,她說上個月22號公司有一批貨要發往內蒙古,就聯繫了德邦快遞,可後來發現,跟她聯繫的德邦快遞員是冒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