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別鬧,娘壽衣都穿上了,你抱大公雞有用?奶奶:等雞叫

2021-01-09 半杯水文學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奇談系列。

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她從小就愛吃麥芽糖,小時候母親每次買回來,都會笑。這次,她卻哭了,麥芽糖買回來了,可母親卻沒回來。看著手中被浸紅了的麥芽糖,她好想,如果自己不愛吃,那該多好。一年的分別,怎想會以這樣的方式見面。每一次思念,母親都會去買一塊,因為她知道,糖攢夠了女兒就回來了。可母親怎麼會知道,糖攢夠了,女兒回來了,自己卻丟了。

「小莉,快吃吧,這恐怕是你母親最後的心願了。」父親的話有些哽咽,卻字字如針,深深的刺痛小莉的心。也不知是因為太過悲傷還是愧疚自責,小莉的手緊緊握著手中的麥芽糖,不自覺顫抖著。仿佛用了很大的力氣,手上都有些蒼白,與手中被浸紅了的麥芽糖,一紅一白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好像這樣,躺在床上的母親就能醒來一樣。

原來前幾天母親得知小莉要回來,一個人跑到鎮上買麥芽糖。可能是天意,偏偏小莉最愛吃的那家關門了。可母親就是執著,東打聽西打聽,終於在快要天黑時找到了那個賣麥芽糖的老闆。那一整天母親一口飯未吃一杯水為何,馬不停蹄的從城南走到城北,為的竟然是小小的麥芽糖。我們不懂,可能等到了為人母的時候,或許會明白吧,這就是母愛。

也就是回來的路上,可能是跑了一天的緣故,又困又餓,一不小心滑倒滾到水壩底下。好在水塘乾枯了,如果有水的話,母親當場就得沒了。在農村傍晚哪有人出門,就這樣母親暈倒在大壩底下幾個時辰,終於被發現了。等送到醫院,醫生一個勁搖頭說太遲了。

但即使是這樣,母親手中的麥芽糖也未鬆開。小莉輕輕為母親擦臉,緩緩換上早已準備好的壽衣。老家的規矩就是如此,女兒必須要在母親走前換上壽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忽然一個身影闖進屋子裡,來人不是奶奶還能有誰?

小莉有點討厭奶奶,因為她總是說母親的不是,現如今母親不行了,小莉從她眼中並沒有看到悲傷。更讓小莉不解的是一連2天不見的奶奶,咋抱個大公雞來了?於是小莉哽咽的說道:「奶奶,你別鬧了,娘壽衣都穿上了,你還抱著個大公雞幹嘛?」

奶奶沒說話,而是把大公雞一下子塞到小莉懷中後,轉身就去扒母親身上的壽衣。在農村,如果母親沒能穿上女兒給的壽衣就走了,是大不敬,非常不吉利。小莉驚呆了,還沒來得及說話,隨著壽衣被脫下後,小莉懷中的大公雞突然精神了起來,竟然「喔喔」的打了一聲鳴。

此時只見奶奶鬆了一口氣道:「小莉,等雞叫,還有2聲,你媽就會好起來。」果不其然,大公雞又是一聲叫喚,隨之母親的臉上竟然隱隱約約有一絲紅潤。小莉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可是這第三聲大公雞就是不叫,「不應該呀?這可是6年的老公雞,而且還是吃了蜈蚣的公雞,應該烈的很,怎麼開始蔫了?」可不是嘛,小莉只見這大公雞眼皮子打架差點睡著了。

頓時所有人都急了,奶奶見狀,趕緊上手一根一根從雞上拔毛,還不忘囑咐小莉不停喊母親的名字。也不知道這辦法真有效,還是巧合,公雞終於打鳴了。這第三聲一出,母親就有了反應,臉色雖然還是蒼白的,但明顯感覺到她的眼睛在動。

「還愣著幹什麼?快去把大公雞燉了,給你媳婦喝,喝了就會好。」奶奶看著一旁不知所措的父親說道。這人世間竟然有如此稀奇古怪之事,小莉不解一個被醫院退回來的人,怎麼就被一隻大公雞給救活了?

奶奶說這是因為你媽摔跤後掉了魂,所以需要用大公雞找回來,且必須是吃了蜈蚣的烈公雞,也就是發瘋的公雞。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有些公雞吃了蜈蚣之類的東西後會啄人,奶奶說的就是這種,而且年份越長越好。

說實話小莉怎麼說也是個有文化的人,怎麼會相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心想肯定是醫生看錯了,或者母親自己挺過來了,只不過這種想法連她自己都不相信。後來她也問過母親,母親說就記得自己一直在水壩底下不能動,過了很久就像一個月一樣,忽然看見岸邊有隻大公雞在叫,母親好奇就跟了過去,直到自己醒來。

好了,這篇關於大公雞的故事講完了,本故事來源於網友口述,關於此類的故事有很多版本,相傳公雞和大黑狗屬陽氣很重的動物,能招魂。如果身在農村的小夥伴肯定經歷過喊魂,有的地方就是要抱著大公雞或者牽著黑狗喊。當然,我們要相信科學,這只是個故事而已,大家理性看待哦。

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

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有您喜歡,才有半杯水作品存在的價值,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這遺落民間的精神瑰寶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蟋蟀鬥公雞
    有這麼一戶人家,家裡餵著一些雞。其中有兩隻公雞,每到秋天裡,聽著蟋蟀叫,就在那裡等著,等蟋蟀出來,一口就吃掉。有兩個老蟋蟀湊在一塊,一個說:「咱子子孫孫叫這兩個東西槽塌不少,咱這個家族沒法生活下去了。蘆花公雞和紅公雞都想來吃,蟋蟀的後腿很長,兩腿一蹬,正好落在蘆花公雞的冠子上啦。紅公雞一看,蟋蟀落在蘆花公雞冠子上,跳上去,猛一啄,撈著蘆花公雞的冠子「咯噔」啄了一口。可是,這一下子沒吃著,蘆花公雞的冠子卻被啄破了,淌開血啦。
  • 小說|害死六奶奶家大公雞的一件事
    他進屋,先跟六叔六嬸堂妹賀喜,一眼瞥見六奶奶,少不得趨前特别致意。那六奶奶是家族裡最能爭風拔尖的女性,有著許多的故事。六奶奶見他來了,高興得合不攏嘴,抓過他的手,握住不放,罩著蛛網般皺紋的臉上,漾出真誠的笑容,高聲讓六叔六嬸給他夾魚夾肉,又讓堂妹給他剝喜糖遞香蕉。聽起來六奶奶的聲音還跟敲空缸似的,洪亮不減當年。但是,這位六奶奶,多年前,那時他還是個半大孩子,跟他娘可沒少磕碰。
  • 民間故事:都說公雞能闢邪,我是不信的,直到有人給我說了件事兒
    朋友老家是山區,當時朋友也已經十五六歲了,我們叫他小光吧。小光家裡是那種背山的房子,但是院子不小,整個村子的布局就是一面坡的從上到下,斜的。他家在山坡上面,屬於比較高的點了,但是也是離後山最近的,當時小光的爺爺奶奶還活著,人歲數大了,信的東西比較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迷信。
  • 家因為有「雞」而興旺發達 閩南民間賦予雞很多吉祥寓意
    作為新一年的生肖「霸主」,「雞」開始贏得各種關注。其實,自古以來世人對雞就「偏愛有加」,人們在雞身上賦予了文、武、勇、仁、信「五德」,而在閩南民間信仰中,雞更是被當作吉祥的象徵,遇到敬天公、辦婚禮、「裝甌」等大事,都少不了雞。那麼,在閩南民俗中,雞到底有哪些美好寓意呢?
  • 【睡前故事】公雞和母雞需要廁所嗎?
    公雞和母雞跑到廁所跟前,它們根本對這個廁所一點都不感興趣,大頭兒子就急了。「這是公雞的廁所,那是母雞的廁所,你們怎麼不上廁所啊!」於是大頭兒子就把公雞抱到公雞的廁所裡,把母雞抱到母雞的廁所裡,公雞跑了出來,母雞也跑了出來,他又把它們放到廁所裡,可公雞母雞就是不在裡面上廁所。
  • 民間故事:傍晚敲你門的不一定是熟人,奶奶說還可能是「鬼敲門」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其實老太爺還真碰到事了,奶奶說,當時老太爺回來的路上,突然下大雪,一天一夜人困馬乏,大雪都快到腰那了,是一點都走不動。況且還有七八輛驢板車,上面可都是上好的紅茶,就指望開春賣個好價錢。可是現如今一點都走不動,就想著找個地方休息休息,等雪融化了再走。再不濟買點乾糧吃頓好飯也成。
  • 民間故事:半夜遇小寡婦,大公雞鬥蜈蚣精
    說故事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古時候,有一戶姓牛的人家,男人死得早,家裡就剩下母子兩人。母親名叫徐氏,兒子名叫鐵蛋,跟著村裡的胡木匠學手藝。日子過得很艱辛。轉眼間五年過去,鐵蛋終於出師,成為行內的小木匠。
  • 奶奶家的雞
    呂享宇 重慶南岸區彈子石小學五(8)班我的奶奶住在鄉下,她喜歡養雞,院子裡一大群,數都數不過來。這次,我到奶奶家就是為了看望這些活潑可愛的小雞、勤快下蛋的母雞、勇敢盡職的大公雞。小雞還不及大人的拳頭,毛茸茸的,顏色各異,白的、黃的、黑的、花的,應有盡有。
  • 農村奶奶家養的公雞會遊泳,嚇壞了很多網友
    農村人口的整體收入水平相對城市來說是比較低的,我們都知道城裡人是不種田的,都是工作人員,為別人打工,或者說自己當個老闆,是第三產業,農村的很多人以務農為本,隨著城市經濟的滲透,很多農村人開始了牲畜的養殖,特別是農村人對豬的喜歡。
  • 民間故事:黃鼠狼偷「雞」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2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兒給大夥講一篇有趣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這則小故事能夠博您一笑,緩解下心情。閒言少敘,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王良,是一名做包裝袋的工廠小老闆。工廠不大,但設備挺齊全。王良特意建了一間晾曬房,用來晾曬剛剛印刷完圖案的包裝袋子。
  • 貓咪裡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爺爺奶奶養大的貓」,雖然胖但很乖
    接下來,奶奶腦洞大開,這尾巴也沒毛啊,應該要再加一個尾巴套才對!上尾巴套?奶奶,你真當喵主子的性格是泥捏的啊?喵主子開始越來越不配合了,尾巴套始終穿不上去……「奶奶,你別穿了!你就讓我凍屎吧!」這位可愛的奶奶把網友們都給逗樂了。
  • 半年沒去奶奶家,只因一隻大公雞,奶奶去世我也不知答案
    手裡還拿著被子,用腳不停的踢著公雞。可是那隻公雞還是不依不饒的。我跑了起來,沒幾步就摔倒了,那公雞更是過分。上身叨我,那一瞬間我哭著大喊道:奶奶、奶奶......後來我只好把被子蒙在了頭上,那公雞叨的真疼。可是那隻大公雞,卻飛到我的頭上。噹噹當......叨著。
  • 為何被閹過的公雞要比沒閹的公雞長得大?公雞閹割有哪些好處?
    為何被閹過的公雞要比沒閹的公雞長得大?公雞閹割有哪些好處?文/農夫也瘋狂農夫的媽媽非常的勤勞,現在我們村裡很少有人用老母雞孵化小雞了,都是去集市上購買一斤左右的小雞回來散養,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小母雞。但是農夫的媽媽每年都還在堅持用傳統的方法來孵化小雞。而這樣孵化的小雞就有公有母,對於農民來說,養雞主要是為了產蛋,因此自然是母雞越多越好。那自家孵化的小雞,哪些小公雞怎麼辦呢?對於小公雞,除了會留一隻用來做公雞打鳴以外,其他的小公雞就全部會被閹割掉。一般是小雞孵化出來一個月以後,等到其長到差不多1斤左右就會找會閹割小雞的手藝人來對公雞進行閹割。
  • 女人夢見抱雞是什麼意思啊
    男人夢見自己抱雞,不能存有依靠好運就行的心態而怠忽了努力,尤其是工作上有較為浮躁敷衍的感覺。好像坐在那裡動動身體就好了,心思卻沒有真正放在該放的地方。小錯誤往往就是在這樣的心思縫隙下發生,越是自以為做得很習慣的事情越應該認真仔細。女人夢見自己抱雞,眼前所見到的奔波辛苦,內心對自由舒適的嚮往,容易讓你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例如得到一筆橫財或尋得一張「長期飯票」。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雜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你穿過衣服嗎?答案當然是穿過,那當你小時候,你穿過大人衣服嗎?我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被發現後難免會挨揍一頓。小時候只知道不讓穿卻不知道為什麼?
  • 貓趣|貓咪裡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爺爺奶奶養大的貓」,雖然胖但很乖
    正是由於這份溺愛,爺爺奶奶養大的貓,往往都有個顯著特徵——胖!,叫爺爺奶奶覺得漂亮。 有種寒冷,叫爺爺奶奶覺得你冷。
  • 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公雞早上要打鳴?真的是為了叫你起床嗎
    很多住在農村的小夥伴,經常在大早上就會聽到有雞在叫,就算不在農村,小學的課本上應該也有講過吧!相信不少的朋友都認為,公雞打鳴,是為了叫人起床,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其實一開始,這個問題科學家都不知道!然而,還真的有科學家對這件事進行了研究,並且發還發表了一篇論文。
  • 因為我愛你呀!——公雞和母雞的故事
    農夫家養了兩隻雞,一隻公雞,一隻母雞。公雞很愛母雞,吃飯的時候總是讓母雞先吃,等母雞吃飽了自己再去撿殘留的穀物。母雞在外面玩耍的時候,公雞總是站在高高的樹杈上幫她放哨,他怕老鷹猛獸或別的雞來傷害她。公雞每天在樹上竄上跳下還要打鳴報時,再加上每次吃飯沒有吃飽,漸漸的消瘦下去。
  • 為何農村辦白事出殯時要殺一隻公雞?3個原因,傳統觀念+公雞好吃
    出殯殺公雞的習俗與「跳井雞」說法出殯殺的雞的也叫「龍槓雞」,出殯前給雞灌酒,把雞放在棺材槓上,八大金剛抬棺出殯,公雞在上面一搖一晃。按照當地習俗,途中公雞不能跳下來,到墓穴才宰殺公雞,將血滴在棺木上,以謝土地。不過不同地方,細節不一樣。
  •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公雞會被「淨身」,閹雞到底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公雞會被「淨身」,閹雞到底有什麼好處?不管是在以前還是在現在,很多的農村人家家裡都會養著幾隻雞,不過是數量多少而已。家裡養雞不僅可以吃著自己家的雞下的蛋,逢年過節的時候也不用專門去外面買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