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影君
怪獸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各國觀眾喜聞樂見的類型片,「怪獸」也是各國文化中經久不衰的母題。
而在怪獸題材的電影中,又屬史詩感濃重的動作片最討喜。面對這樣的電影,觀眾會本能地降低期待值,選擇性忽視劇作上的短板,轉而去欣賞萬噸重的龐然大物在銀幕上大打出手。圖的就是一個字,爽。
而論資歷,論影響力,哥斯拉系列又絕對是怪獸電影中絕對的頭牌。
正在上映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作為哥斯拉系列的最新電影,6天時間內已收割了超過5.6億元的票房,哥斯拉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雖說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但是劇情上的硬傷還是被不少觀眾所詬病,同時也有不少人為其辯解說,「怪獸片要什麼劇情啊」。
其實回顧整個哥斯拉系列電影的發展史,你會發現,最初的哥斯拉電影靠的就是劇情厚度打開市場。那麼又為何到了今天,最初的立身之本就變得這麼微不足道了呢?
因為一切怪獸都來自於人,哥斯拉也不例外。
大銀幕上的怪獸都是人類內心情感的的投射,怪獸電影就是這些恐懼、欲望、歡喜、矛盾等情感的具象外化和文化隱喻體。
時代在變,人的情感在變,哥斯拉的銀幕形象也在變,它所承載的含義也在變。回顧這一路的變化,就像是回顧了一整段完整的歷史。
01、1954年 — 1962年
哥斯拉的誕生,核恐懼的代言人
1954年,來自美國的怪獸電影《金剛》在日本上映,這是戰後的日本民眾首次在大銀幕一睹金剛的風採,同時帶來了怪獸電影的萌芽。
同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水下進行氫彈試驗,一艘名為「第五福龍丸」的日本漁船恰好途徑那片海域,造成全部23名船員受到嚴重的核汙染,1名船員死亡。同時還有數百艘日本漁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質汙染。
這個震驚全日本的放射性物質汙染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東寶電影公司的幾位導演,他們決定把它拍進電影,這也直接催生了哥斯拉的誕生。
導演圓古英二和田中友幸參照金剛的形象,融合了恐龍和鯨魚的形象設計了怪獸哥斯拉。哥斯拉的日文名就是由猩猩和鯨魚組成的,在形象上也具備了猩猩與鯨魚的雙重特點:魁梧的直立身軀,粗壯有力的上肢,劍龍的尾刺與背後骨板。
哥斯拉刮痕般的皮膚紋理參考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身上的傷痕,這是導演本多豬四郎的想法,這也決定了哥斯拉電影打從一開始就加入了反戰與核恐懼的主題。
在拍攝方式上,哥斯拉也開創了日本一個史無前例的片種 — 特攝片。為了還原劇本中激烈的戰鬥場面,主創們搭建了精細的建築模型,由手冢勝己和中島春雄兩位演員交替穿上重達63公斤的外套扮演哥斯拉,再讓他們去踩碎這些建築模型,以表現巨大的破壞力。
經過四個月的拍攝,1954年11月3日,日本第一部特攝怪獸電影《哥斯拉》上映了。在日本國內大受歡迎,拿下1.5億日元的票房,觀影的人數達961萬人。
電影《哥斯拉》中的初代哥斯拉是身高50米,體重2萬噸,能從體內噴出白熱射線的超大怪獸,因氫彈試驗而被喚醒,這也呼應了上文提到的「第五福龍丸」漁船事件。
哥斯拉在其誕生之初,便隱含了日本對核武器的恐懼。哥斯拉在登陸日本東京之後,進行了肆無忌掙的破壞,將城市變成一片火海。電視上對災情的播報,像極了戰時遭遇核爆的廣島長崎的慘狀。
電影用怪獸帶來的重大創傷來反應出人們對核武器最深沉的恐懼。不同於西方怪獸電影,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包含了一種西方怪獸電影未曾有過的深度。
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對核充滿恐懼,也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對核充滿渴望。這種矛盾的心理展現了日本社會普遍的道德相對主義傾向,也使得哥斯拉的誕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可以說哥斯拉的誕生趕上了一個好時候,彼時正是日本電影的高產年代,黑澤明用《羅生門》敲開了世界影壇的大門,這也促使了《哥斯拉》得以走進美國。
1956年,《哥斯拉》成為了首部在美國上映的日本電影,還在紐約創造了長達47周的上演記錄。
1956年12月12日,日本加入聯合國,恢復獨立主權國家地位,並重返國際社會。在開放的格局之下,哥斯拉變得不再只是日本人自我反思的一個怪獸,製片公司要開始考慮世界觀眾是否愛看,哥斯拉的身份以及相關電影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02、1962年 — 1975年
哥斯拉的轉型,全民吉祥物
1962年8月11日上映的《金剛大戰哥斯拉》是哥斯拉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此片奠定了怪獸對打的影片風格,也是一次成功的轉型,在日本的觀眾人數達到1255萬人。
隨著日本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民眾鬥志日益高漲,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漸漸掩蓋了對核武器的恐懼,哥斯拉也變得不再那麼嚇人。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被看作是日本經濟起飛的標誌,同年上映的哥斯拉電影《戰龍哥斯拉之三大怪獸》和《摩斯拉決戰哥斯拉》,出現了「為保護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的設定。
相比於十年前,哥斯拉的反派形象被徹底扭轉,從人人畏懼的核恐懼代言人到正義的使者,甚至與人類站在同一戰線。不得不說,這既是自信的表現,也多少放映出了日本的野心,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失控的災難局面。
不滿足於此,1967年的電影《怪獸島決戰:哥斯拉之子》還出現了一隻迷你哥斯拉,用於展現哥斯拉的親情。卸下了警惕和防備後,哥斯拉也不再是戰爭陰影籠罩下的怪獸,它變成了日本想要推向全世界的一個大IP,可以被隨意改造和重塑,而這也代表著彼時日本對外部世界開放的態度。
沿著這個軌跡,到了70年代,哥斯拉系列電影的主題也發生了變化。1971年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對黑多拉》,哥斯拉攜手人類打敗了黑多拉,哥斯拉被徹底馴化,也褪去了最原始的含義。
與此同時,受到奧特曼系列電視劇和其他特攝怪獸電影的衝擊,為吸引兒童觀眾、增加票房、拓展周邊產業,哥斯拉系列電影開始轉變為低齡向的娛樂電影,偶爾為取悅兒童觀眾還不得不加入一些低級趣味的情節。
這也導致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質量急劇下滑,票房持續低迷。1975年,拍完《機械哥斯拉的反擊》後,東寶公司暫停了哥斯拉系列電影的拍攝,宣告二十年的哥斯拉特攝電影黃金時代就此落幕。
03、1984年 — 1999年
新與舊的碰撞,哥斯拉進軍好萊塢
沉寂九年後,東寶公司痛定思痛,決定重啟哥斯拉系列電影,但這一回他們決定重新回到哥斯拉的本源,而不是跟著時代繼續狂奔下去。
1984年,東寶公司的第十六部哥斯拉電影《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上映,哥斯拉再登大銀幕。在這部電影裡,哥斯拉的身份重回最初的「人民公敵」,以核能射線為食,為覓食而襲擊核潛艇與核電廠,最後因體內核反應失控而死亡。
《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將科技反思的寓意再次融入電影,輔以更為先進的特效製作,使得該片大獲成功,直到1995年的《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才為哥斯拉系列電影返璞歸真的十年畫上句點。
這個時期哥斯拉電影的成功,打的是情感牌和回歸牌,不僅僅是闊別九年後的回歸,更是系列電影主題的回歸,突出人類日益進步的科技下自然界的反噬,科技的雙刃劍在傷害和拯救人類的怪圈中揮舞著。但對於此時的觀眾來講,內心的新奇肯定是遠大於恐懼的,這是有別於五六十年代的一點。
1998年,哥斯拉遠渡重洋來到了紐約,吹響了好萊塢接管這隻巨獸的號角。「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執導了美版《哥斯拉》,這也是飽受爭議的一部哥斯拉電影。
美版《哥斯拉》中的哥斯拉是一隻受到強烈核輻射後變異的大蜥蜴,哥斯拉的形象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出入,這令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美版《哥斯拉》沒有保持哥斯拉電影原始的嚴肅黑暗風格,整體看下來是較為輕鬆的喜劇電影,徒有炫目的特技,失去了反戰(反核)的內核,使哥斯拉變得與其他怪獸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被指責是美國的「軍事宣傳片」。
作為哥斯拉的老東家,日本東寶公司對這部電影更是大失所望,直接不願承認這部美版《哥斯拉》是「哥斯拉系列電影」中的一員。
看不下去的東寶公司在1999 年又製作了電影《哥斯拉2000》,大有要為真正的哥斯拉正名之意,但無奈票房並不理想,東寶公司不得已只好再一次宣布停拍哥斯拉系列電影。
04、2014年 — 現在
哥斯拉淪為純粹的視覺怪獸
再然後就是在哥斯電影誕生60周年的2014年,加裡斯·愛德華斯拍攝了電影《哥斯拉》。在這部電影裡,哥斯拉同兩隻史前巨獸對鬥,拯救了美國城市,充滿了美式超英電影的套路。
哥斯拉再一次淪為純粹的視覺怪獸,但好在電影幾乎完美還原了日版哥斯拉的造型,再配上精良的特效場面,在當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眼瞅著好萊塢又拍了一部哥斯拉電影,東寶公司也坐不住了,決定再度啟動哥斯拉系列。於是在2016年,庵野秀明指導的《新哥斯拉》上映了,哥斯拉依舊扮演了一個破壞者的角色。
《新哥斯拉》在日本取得了超過80億日元的票房,並橫掃了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七項大獎,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哥斯拉巨大的影響力。
3年過後,哥斯拉又來了。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昭和時代的經典怪獸魔斯拉、基多拉、拉頓紛紛加盟,成為一大看點。導演麥可·道赫蒂將重心放在了宏大世界的構建上,還把《金剛:骷髏島》也納入其中。
作為2014年《哥斯拉》的續集,《哥斯拉2:怪獸之王》彰顯了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影業聯手開啟「怪獸宇宙」的野心,也提前為將於2020年3月份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做足了預熱。
怪獸宇宙的建立似乎是大勢所趨,對標DC和漫威宇宙,怪獸宇宙或許真能在未來開闢出另一番天地,畢竟這就是當下觀眾最喜愛的一種電影形式,買一張票,能看到那麼多自己喜愛的角色同時出境,值了。
哥斯拉,這個源於東方的怪獸之王,科技發展之禍誕下的「惡之花」,它最初的使命是呼喚人類內心的科學良知和對自然的敬畏。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好萊塢大刀闊斧的改造下,它變成了一個完全服務於特效的角色,一個純粹的視覺怪獸,它的首要任務是刺激人類的視聽感官。
電影特徵僭越了人文內涵,這既是快消費時代的商業化進程,也是「人定勝天」思想的擴張。人們變得不再關心科技發展與環境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轉而愈發注重個人體驗的滿足。銀幕上哥斯拉形象的變化是偶然,也是必然。
可以推測,在一切都智能化人工化的今天,哥斯拉的銀幕形象會往一個怎樣的方向發展。說不定在未來,它會變成一種完全歸順於人類的「寵物」,人類藉助他的力量去開疆破土,或者成為別有心機的人的高危武器。
總之,人類對這隻巨型怪獸的恐懼心理早已不復存在,凌駕在怪獸之上的思維已成主旋律,而這也讓怪獸片正在失去最初的內核和趣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