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的銀幕進化史,其實就是人類情感的演變史

2021-01-16 陪你觀影

文 / 觀影君

怪獸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各國觀眾喜聞樂見的類型片,「怪獸」也是各國文化中經久不衰的母題。

而在怪獸題材的電影中,又屬史詩感濃重的動作片最討喜。面對這樣的電影,觀眾會本能地降低期待值,選擇性忽視劇作上的短板,轉而去欣賞萬噸重的龐然大物在銀幕上大打出手。圖的就是一個字,爽。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而論資歷,論影響力,哥斯拉系列又絕對是怪獸電影中絕對的頭牌。

正在上映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作為哥斯拉系列的最新電影,6天時間內已收割了超過5.6億元的票房,哥斯拉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雖說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但是劇情上的硬傷還是被不少觀眾所詬病,同時也有不少人為其辯解說,「怪獸片要什麼劇情啊」。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其實回顧整個哥斯拉系列電影的發展史,你會發現,最初的哥斯拉電影靠的就是劇情厚度打開市場。那麼又為何到了今天,最初的立身之本就變得這麼微不足道了呢?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因為一切怪獸都來自於人,哥斯拉也不例外。

大銀幕上的怪獸都是人類內心情感的的投射,怪獸電影就是這些恐懼、欲望、歡喜、矛盾等情感的具象外化和文化隱喻體。

時代在變,人的情感在變,哥斯拉的銀幕形象也在變,它所承載的含義也在變。回顧這一路的變化,就像是回顧了一整段完整的歷史。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01、1954年 — 1962年

哥斯拉的誕生,核恐懼的代言人

1954年,來自美國的怪獸電影《金剛》在日本上映,這是戰後的日本民眾首次在大銀幕一睹金剛的風採,同時帶來了怪獸電影的萌芽。

《金剛》(1933)

同年3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上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水下進行氫彈試驗,一艘名為「第五福龍丸」的日本漁船恰好途徑那片海域,造成全部23名船員受到嚴重的核汙染,1名船員死亡。同時還有數百艘日本漁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物質汙染。

「第五福龍丸」號漁船

這個震驚全日本的放射性物質汙染事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東寶電影公司的幾位導演,他們決定把它拍進電影,這也直接催生了哥斯拉的誕生。

導演圓古英二和田中友幸參照金剛的形象,融合了恐龍和鯨魚的形象設計了怪獸哥斯拉。哥斯拉的日文名就是由猩猩和鯨魚組成的,在形象上也具備了猩猩與鯨魚的雙重特點:魁梧的直立身軀,粗壯有力的上肢,劍龍的尾刺與背後骨板。

哥斯拉刮痕般的皮膚紋理參考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倖存者身上的傷痕,這是導演本多豬四郎的想法,這也決定了哥斯拉電影打從一開始就加入了反戰與核恐懼的主題。

在拍攝方式上,哥斯拉也開創了日本一個史無前例的片種 — 特攝片。為了還原劇本中激烈的戰鬥場面,主創們搭建了精細的建築模型,由手冢勝己和中島春雄兩位演員交替穿上重達63公斤的外套扮演哥斯拉,再讓他們去踩碎這些建築模型,以表現巨大的破壞力。

《哥斯拉》(1954)

經過四個月的拍攝,1954年11月3日,日本第一部特攝怪獸電影《哥斯拉》上映了。在日本國內大受歡迎,拿下1.5億日元的票房,觀影的人數達961萬人。

電影《哥斯拉》中的初代哥斯拉是身高50米,體重2萬噸,能從體內噴出白熱射線的超大怪獸,因氫彈試驗而被喚醒,這也呼應了上文提到的「第五福龍丸」漁船事件。

《哥斯拉》(1954)

哥斯拉在其誕生之初,便隱含了日本對核武器的恐懼。哥斯拉在登陸日本東京之後,進行了肆無忌掙的破壞,將城市變成一片火海。電視上對災情的播報,像極了戰時遭遇核爆的廣島長崎的慘狀。

遭遇原子彈後的廣島

電影用怪獸帶來的重大創傷來反應出人們對核武器最深沉的恐懼。不同於西方怪獸電影,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包含了一種西方怪獸電影未曾有過的深度。

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對核充滿恐懼,也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對核充滿渴望。這種矛盾的心理展現了日本社會普遍的道德相對主義傾向,也使得哥斯拉的誕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哥斯拉》(1954)

可以說哥斯拉的誕生趕上了一個好時候,彼時正是日本電影的高產年代,黑澤明用《羅生門》敲開了世界影壇的大門,這也促使了《哥斯拉》得以走進美國。

1956年,《哥斯拉》成為了首部在美國上映的日本電影,還在紐約創造了長達47周的上演記錄。

1956年12月12日,日本加入聯合國,恢復獨立主權國家地位,並重返國際社會。在開放的格局之下,哥斯拉變得不再只是日本人自我反思的一個怪獸,製片公司要開始考慮世界觀眾是否愛看,哥斯拉的身份以及相關電影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02、1962年 — 1975年

哥斯拉的轉型,全民吉祥物

1962年8月11日上映的《金剛大戰哥斯拉》是哥斯拉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此片奠定了怪獸對打的影片風格,也是一次成功的轉型,在日本的觀眾人數達到1255萬人。

《金剛大戰哥斯拉》(1962)海報

隨著日本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民眾鬥志日益高漲,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漸漸掩蓋了對核武器的恐懼,哥斯拉也變得不再那麼嚇人。

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舉辦被看作是日本經濟起飛的標誌,同年上映的哥斯拉電影《戰龍哥斯拉之三大怪獸》和《摩斯拉決戰哥斯拉》,出現了「為保護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的設定。

《戰龍哥斯拉之三大怪獸》(1964)

相比於十年前,哥斯拉的反派形象被徹底扭轉,從人人畏懼的核恐懼代言人到正義的使者,甚至與人類站在同一戰線。不得不說,這既是自信的表現,也多少放映出了日本的野心,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失控的災難局面。

不滿足於此,1967年的電影《怪獸島決戰:哥斯拉之子》還出現了一隻迷你哥斯拉,用於展現哥斯拉的親情。卸下了警惕和防備後,哥斯拉也不再是戰爭陰影籠罩下的怪獸,它變成了日本想要推向全世界的一個大IP,可以被隨意改造和重塑,而這也代表著彼時日本對外部世界開放的態度。

《怪獸島決戰:哥斯拉之子》(1967)

沿著這個軌跡,到了70年代,哥斯拉系列電影的主題也發生了變化。1971年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對黑多拉》,哥斯拉攜手人類打敗了黑多拉,哥斯拉被徹底馴化,也褪去了最原始的含義。

《哥斯拉對黑多拉》(1971)

與此同時,受到奧特曼系列電視劇和其他特攝怪獸電影的衝擊,為吸引兒童觀眾、增加票房、拓展周邊產業,哥斯拉系列電影開始轉變為低齡向的娛樂電影,偶爾為取悅兒童觀眾還不得不加入一些低級趣味的情節。

這也導致哥斯拉系列電影的質量急劇下滑,票房持續低迷。1975年,拍完《機械哥斯拉的反擊》後,東寶公司暫停了哥斯拉系列電影的拍攝,宣告二十年的哥斯拉特攝電影黃金時代就此落幕。

《機械哥斯拉的反擊》(1975)

03、1984年 — 1999年

新與舊的碰撞,哥斯拉進軍好萊塢

沉寂九年後,東寶公司痛定思痛,決定重啟哥斯拉系列電影,但這一回他們決定重新回到哥斯拉的本源,而不是跟著時代繼續狂奔下去。

1984年,東寶公司的第十六部哥斯拉電影《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上映,哥斯拉再登大銀幕。在這部電影裡,哥斯拉的身份重回最初的「人民公敵」,以核能射線為食,為覓食而襲擊核潛艇與核電廠,最後因體內核反應失控而死亡。

《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1984)海報

《哥斯拉之怪獸王復活》將科技反思的寓意再次融入電影,輔以更為先進的特效製作,使得該片大獲成功,直到1995年的《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才為哥斯拉系列電影返璞歸真的十年畫上句點。

《哥斯拉之世紀必殺陣》(1995)

這個時期哥斯拉電影的成功,打的是情感牌和回歸牌,不僅僅是闊別九年後的回歸,更是系列電影主題的回歸,突出人類日益進步的科技下自然界的反噬,科技的雙刃劍在傷害和拯救人類的怪圈中揮舞著。但對於此時的觀眾來講,內心的新奇肯定是遠大於恐懼的,這是有別於五六十年代的一點。

1998年,哥斯拉遠渡重洋來到了紐約,吹響了好萊塢接管這隻巨獸的號角。「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執導了美版《哥斯拉》,這也是飽受爭議的一部哥斯拉電影。

《哥斯拉》(1998)

美版《哥斯拉》中的哥斯拉是一隻受到強烈核輻射後變異的大蜥蜴,哥斯拉的形象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出入,這令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美版《哥斯拉》沒有保持哥斯拉電影原始的嚴肅黑暗風格,整體看下來是較為輕鬆的喜劇電影,徒有炫目的特技,失去了反戰(反核)的內核,使哥斯拉變得與其他怪獸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被指責是美國的「軍事宣傳片」。

《哥斯拉》(1998)

作為哥斯拉的老東家,日本東寶公司對這部電影更是大失所望,直接不願承認這部美版《哥斯拉》是「哥斯拉系列電影」中的一員。

看不下去的東寶公司在1999 年又製作了電影《哥斯拉2000》,大有要為真正的哥斯拉正名之意,但無奈票房並不理想,東寶公司不得已只好再一次宣布停拍哥斯拉系列電影。

《哥斯拉2000》(1999)

04、2014年 — 現在

哥斯拉淪為純粹的視覺怪獸

再然後就是在哥斯電影誕生60周年的2014年,加裡斯·愛德華斯拍攝了電影《哥斯拉》。在這部電影裡,哥斯拉同兩隻史前巨獸對鬥,拯救了美國城市,充滿了美式超英電影的套路。

《哥斯拉》(2014)

哥斯拉再一次淪為純粹的視覺怪獸,但好在電影幾乎完美還原了日版哥斯拉的造型,再配上精良的特效場面,在當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眼瞅著好萊塢又拍了一部哥斯拉電影,東寶公司也坐不住了,決定再度啟動哥斯拉系列。於是在2016年,庵野秀明指導的《新哥斯拉》上映了,哥斯拉依舊扮演了一個破壞者的角色。

《新哥斯拉》(2016)

《新哥斯拉》在日本取得了超過80億日元的票房,並橫掃了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七項大獎,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哥斯拉巨大的影響力。

3年過後,哥斯拉又來了。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昭和時代的經典怪獸魔斯拉、基多拉、拉頓紛紛加盟,成為一大看點。導演麥可·道赫蒂將重心放在了宏大世界的構建上,還把《金剛:骷髏島》也納入其中。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作為2014年《哥斯拉》的續集,《哥斯拉2:怪獸之王》彰顯了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影業聯手開啟「怪獸宇宙」的野心,也提前為將於2020年3月份上映的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做足了預熱。

《哥斯拉大戰金剛》(2020)

怪獸宇宙的建立似乎是大勢所趨,對標DC和漫威宇宙,怪獸宇宙或許真能在未來開闢出另一番天地,畢竟這就是當下觀眾最喜愛的一種電影形式,買一張票,能看到那麼多自己喜愛的角色同時出境,值了。

漫威宇宙

哥斯拉,這個源於東方的怪獸之王,科技發展之禍誕下的「惡之花」,它最初的使命是呼喚人類內心的科學良知和對自然的敬畏。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在好萊塢大刀闊斧的改造下,它變成了一個完全服務於特效的角色,一個純粹的視覺怪獸,它的首要任務是刺激人類的視聽感官。

《哥斯拉》(2014)

電影特徵僭越了人文內涵,這既是快消費時代的商業化進程,也是「人定勝天」思想的擴張。人們變得不再關心科技發展與環境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轉而愈發注重個人體驗的滿足。銀幕上哥斯拉形象的變化是偶然,也是必然。

《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

可以推測,在一切都智能化人工化的今天,哥斯拉的銀幕形象會往一個怎樣的方向發展。說不定在未來,它會變成一種完全歸順於人類的「寵物」,人類藉助他的力量去開疆破土,或者成為別有心機的人的高危武器。

總之,人類對這隻巨型怪獸的恐懼心理早已不復存在,凌駕在怪獸之上的思維已成主旋律,而這也讓怪獸片正在失去最初的內核和趣味。

(完)

相關焦點

  • 怪獸進化史:這一次,哥斯拉終於「改邪歸正」了
    當然,美國人不會讓日本的怪獸打敗美國的怪獸,日本人也不敢讓自家的怪獸打敗「老闆」家的怪獸,於是金剛打敗了哥斯拉,「哥哥」回到了海洋中,「大金」回到了山谷中,兩個大傢伙從此過上各自幸福快樂的生活。直到今年,已經有30多部《哥斯拉》電影問世,這其中不包括動漫和書籍。經過數十年不斷的進化,哥斯拉好像個頭更大了,甚至「改邪歸正」了。
  • 《哥斯拉:怪獸行星》——一部關於哥斯拉的進化史
    全新打造的哥斯拉形象電影開始講述的是世界各地出現各種不明身份的怪獸,人類在對抗各種怪獸的同時也在積極查明怪獸的來歷,在勇猛對抗各種怪獸之後,終於,怪獸之王,哥斯拉出現了,人類的力量在這個終極巨獸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在人類面臨滅頂之災之際
  • 怪獸之王哥斯拉的進化史 最大的竟然是它?
    說起哥斯拉,喜歡特攝片的朋友肯定是最熟悉不過了,畢竟哥斯拉用它帥氣的外表和強大的張力,而被全球各國的玩家們所喜愛。
  • Science:哥斯拉的65年進化史,比地球其他生物進化快30倍
    Science:一個電影怪物隨著恐懼而進化1954年,日本特攝片之神、「奧特曼之父」圓谷正英受到了金剛的啟發,創作了哥斯拉,第一部《哥斯拉》電影誕生。1954年,第一步《哥斯拉》電影中,哥斯拉身高還只有50米,而最近正在熱映的《哥斯拉:怪獸之王》中,哥斯拉身高已經達到了119.8米。隨著建築物變得更高,哥斯拉的體型也變得越來越大。
  • 《哥斯拉》"幫人類打怪獸"引吐槽 導演回應質疑
    《哥斯拉》"幫人類打怪獸"引吐槽 導演回應質疑 2014-06-18 09:59:07來源:半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哥斯拉幫人類打怪獸、對人類友善引發大吐槽,《哥斯拉》導演回應質疑  據說人類在上周五被分成了四種:1、看《哥斯拉》首映的人;2、看世界盃揭幕戰的人;3、早睡早起看NBA總決賽的人;4、作死的人(都看)。
  • 表情符號「擬人」進化史
    此時,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表情符號——Happy Face,已經誕生了整整50年;距離第一代網絡表情符號:-)的出現,也過去了31年。  這也許就是表情符號命運的寫照,它生長於文字表達的體系之外,掌管著語盡詞窮後廣袤的情感叢林,但想要融入這個日趨冷漠、平淡的文明世界,表情符號還要繼續尋找指引的道路,渡載的船。
  • 影史四大巨獸互毆,只知道哥斯拉怎麼行?
    1954年版的《哥斯拉》,日本人最終用燃料空氣炸彈解決了哥斯拉;而在《哥斯拉2》裡,燃料空氣炸彈僅僅是把哥斯拉給打休克了。芹澤教授捨生取義,一個人扛著核彈頭,引爆核彈,還給它續了命,哥斯拉升級成戰鬥值max的無敵模式哥斯拉。人類的究極武器都奈何不了哥斯拉,那「哥斯拉宇宙」發展到最後,人類如果不能跟哥斯拉共存的話,就只能「流浪地球」了。
  • 《哥斯拉2》操蛋的父母,女主被吐槽聖母婊,其實大家都錯了
    《哥斯拉2》要說起來唯一不足的就是劇情中加入了很多的人類情感在裡面,那些人們見到哥斯拉的插科打諢說起來還好,最起碼能帶動一些氣氛,在這樣一部怪獸電影中可以緩解了緊張的氣氛。然而,劇中的馬克·羅素、艾瑪·羅素、麥迪森·羅素這一家人真的是讓人操碎了心,還被路人士兵嘲諷,「遇到這樣的操蛋家長,換誰都會離家出走。」
  • 最強哥斯拉的八個進化階段,誰小時候還不是個可愛的寶寶呢?
    而「哥斯拉」也是分為很多版本的,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真·哥斯拉】,出場於2016年的怪獸電影《新·哥斯拉》中。它和其他的哥斯拉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它是由太古時代殘存下來的深海生物在攝入了大量放射性廢料,經過不斷的變異與成長而誕生的生物。也就是說它原本是另一個生物,如果人類沒有大量的丟棄核廢料,它是不會進化與變異的。
  • 電影《哥斯拉對金剛》為何兩隻怪獸都站在人類這一邊,還會互打?
    《哥斯拉對金剛》接著《哥斯拉II:怪獸之王》後,將在2020年5月上映,一定有不少影迷納悶,為何兩隻怪獸都站在人類這一邊,還會互打?只能說這是怪獸電影的宿命對決與安排,如果知道怪獸電影的發展歷史,1933年的《金剛》就是怪獸電影的始祖,而1954年日本東寶的《哥斯拉》即受到其影響。
  • 《阿拉丁》與《哥斯拉2》:好萊塢的正反面
    《阿拉丁》  《哥斯拉2》是2014年《哥斯拉》的全面升級版。如果說當年第一部講的是哥斯拉輕鬆地收拾了穆託這對雌雄怪獸,在第二部中,哥斯拉要面對的則是來自外星球的怪獸之王基多拉。人類這時真的就成了怪獸的「寵物」而已,毫無還手之力,整個世界岌岌可危。  可是人呢?作為這個星球上最高智慧的主宰呢?在這部電影裡幾乎毫無存在感。人類被怪獸擠壓,或者說被好萊塢強大的工業體系建構出來的怪獸擠壓,幾乎要被擠出銀幕。電影以一個家庭的破碎作為開始,帶出了眼中只有金錢利益的僱傭軍,進而帶出了即將被解散的帝王組織。
  • 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人類與自然的思考感悟,震撼人心!
    昨天我跟朋友去電影院看了《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首映,怎麼說呢?出完電影以後心中只有兩個字——震撼,想跟大家談談我的看法,以下內容無劇透,可放心食用。電影裡的哥斯拉有多大呢?拋開動畫作品和同人作品不算,在至今為止所有哥斯拉電影中,這是最大的一隻。 在所有的哥斯拉電影中,這一步也是最值得看的一次,什麼是人類的浪漫?
  • 哥斯拉2的一個BUG:面對最強烈的核輻射,人類為啥會沒事?
    不過好看歸好看,影片中還是出現了不少缺點,有些細節處理有失嚴謹,例如女兒逃離碉堡未免太輕易了,對於這種意圖影響人類命運的恐怖分子而言,如此隨意的看守不太合理。此外,影片最大的Bug,恐怕就是哥斯拉的核輻射問題。我們知道,哥斯拉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因此這個怪獸是核輻射的產物。
  • 哥斯拉與「帝王計劃」打造傳奇影業的怪獸電影宇宙
    啊,不對,放錯了,是下面這張正宗漫威全家桶沒錯,傳奇影業的「怪獸電影宇宙」就是致力於將影史的著名怪獸們用最尖端的電影技術一個個的都搬上大銀幕。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就是這個「怪獸電影宇宙」的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哥斯拉》。
  • 《哥斯拉2怪獸之王》基多拉大戰魔斯拉,人類抓住哥斯拉?
    就是不知道這次魔斯拉犧牲的時候,哥斯拉會不會在旁邊,大胖變成紅蓮狀態會不會就是因為魔斯拉在瀕死的時候給他補血了。新預告中女主說唯有釋放哥斯拉才能拯救世界。大胖究竟是什麼時候被人類給抓住了?人類究竟發明了什麼武器能夠困住堂堂怪獸之王呢?答案或許就是「氧氣破壞者」吧,導演早就確認過「氧氣破壞者」會出現在電影中,而且還會發揮重要作用。
  • 為什麼哥斯拉是最受歡迎的怪獸一哥?
    大體有一個高票的共通答案,那就是哥斯拉。可能你仍是單身狗,但哥斯拉其實早已有「自己的」小孩,可以說是少數能夠拍攝這麼多部續集電影的IP之一。與此同時,圓谷英二、本多豬四郎、田中友幸三人構思了一部關於「反戰與核恐懼」為主題的特攝怪獸電影「哥斯拉」。講的是「受核輻射汙染而出現的變異巨獸哥斯拉,對人類展開瘋狂攻擊與破壞,人類最終憑藉自我能力戰勝異獸」這麼一個劃時代故事。
  • 《哥斯拉2》哥總尋找突破,魔姐超越進化,金剛還缺少一個大招
    雖然身高119.8米的哥斯拉看起來是無敵了,但是哥總仍需要尋找突破才行,畢竟新的泰坦王者正在浮出水面,不知道會帶來什麼克制哥胖的大招,而且大蜥蜴本身就有一個弱點,那就是氧氣不足,容易「趴窩」。畢竟只要被哥斯拉的藍色吐息給噴到,金剛的血肉之軀很難保住,或許這裡就要藉助一種神奇的東西了,那就是泰坦之源,它關聯著泰坦巨獸們的起源,擁有著強橫神秘的力量,反派很可能用這個遠古寶物來控制泰坦們的行為,說不定能暫時讓巨獸們喪失釋放技能的能力,這也是給金剛創造了近身格鬥的機會。
  • 專訪《哥斯拉》導演:最喜歡的怪獸是《大白鯊》
    這個版本也不是簡單的舊版翻拍,而是由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四年前將版權買下 ,經過長時間的劇本修改才得以被搬上銀幕,可謂是60年後哥斯拉的一次「重生」。哥斯拉的來源地依然是日本,但也出現了夏威夷、 舊金山、菲律賓等多個城市,講述哥吉拉在不同時代中對全球造成的衝擊。
  • 怪獸行星設定解讀,魔斯拉是哥斯拉的對手,巴特拉登場阻擊哥斯拉
    人類離開之後哥斯拉根據自己喜好對地球進行了改造,同時地球上也出現了許多和哥斯拉基因類似的新物種,包括動物植物都帶哥斯拉這樣的外觀特性,這個設定相當於傳奇版本的基多拉,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改變環境。命名行星哥斯拉,之所以這樣取名,其實是有含義,它是一種象徵,象徵哥斯拉曾經統治了地球2萬年。
  • 這些哥斯拉你都知道嗎,盤點電影中的各類哥斯拉形態
    隨著《哥斯拉怪獸之王》在網絡播出,哥斯拉怪獸文化又一次掀起了高潮。哥斯拉是電影史上最著名的怪獸形象之一,它是日本戰後文化的產物之一,對怪獸類作品的影響深遠。哥斯拉是因為反對戰爭以及人類破壞自然行為而衍生出來的怪獸形象,所以電影中將哥斯拉定性為地球平衡自然的一種防禦機制。其實我們熟知的哥斯拉,也就是傳奇哥斯拉在電影屏幕上並不是唯一的形象,還有其他類型的哥斯拉出現在電影熒幕中,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不同電影中的不同哥斯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