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良心的母黑鸛,啄傷體弱的幼鳥,還把它丟窩外,讓蒼鷺叼走

2020-12-04 雪靈谷動物地理

作為瀕危動物,黑鸛在中國的珍稀程度,並不亞於國寶大熊貓。黑鸛長得英俊瀟灑,體羽呈亮黑色,頸部帶有綠色光澤,背肩處散發出青銅色的光澤,胸部也有紫色光澤,腹部白色,喙與角卻為紅色,看起來很有幾分王者風範。

黑鸛生性多疑,性情機警,外界稍有什麼動靜,它就騰空而起遠走高飛。即使覓食,也常常隱匿在山林溪水間,時而在溼地的水面上歡暢地散步,時而低頭尋覓魚兒,還不時向四周觀望,生怕天敵突然出現在眼前。

然而,看起來這麼膽小怕事、溫文爾雅的黑鸛,卻幹出十分兇殘的事情來,當食物緊缺時,它們會把體弱的幼鳥啄傷,丟在窩外面,任其被猛禽叼走。

雪白的雛鳥破殼而出,與父母長得一點不像

拒馬河流蜿蜒流過,河兩岸的懸崖峭壁上生活著一群黑鸛。春天一到,就是黑鸛求偶的季節。雄鳥一大清早就出來了,它見到雌鳥就打開尾羽,像打開扇子一樣。雌鳥看見它長得帥氣,就走上前去嘴碰嘴,然後互相梳理羽毛,這樣就算相親成功了。

兩隻黑鸛開始組建新的家庭。這次,它們沒有選擇在懸崖上築巢,而是在懸崖旁邊的樹林裡。黑鸛夫妻兩個開始銜枝築巢,雄鳥在樹林裡尋找巢材,然後搬回家,交給雌鳥,雌鳥就把這些建材築一個圓圓的巢。

它們的鄰居蒼鷺就比較懶,不愛去銜樹枝,總喜歡拆人家黑鸛的梁,蓋自己的房。蒼鷺會趁黑鸛外出覓食時,去偷黑鸛的樹枝來搭建自己的家,就算被黑鸛發現,它也不怎麼怕,不就幾根樹枝嗎,沒什麼大不了的。

黑鸛的巢建好後,夫妻兩人就開始住在巢中過夜,交尾後不久雌鳥會臥下下蛋。產下第一枚卵後,它們就開始孵卵,這時雌雄輪流進行;後期則整天由雌鳥孵卵,雄鳥出去覓食。

經過30來天的辛苦孵化,4隻雛鳥終於破殼而出,看到毛茸茸的小寶寶,黑鸛夫妻別提多開心。不過,小寶寶怎麼渾身都是雪白雪白的,與父母的亮黑形成鮮明對比。要不天天守在那裡,雄鳥可真要懷疑這寶寶不是親生的。

黑鸛捕不到更多的魚

在黑鸛媽媽的精心餵養下,幼鳥們在巢內吃了睡睡了吃,已經快2個月了,4隻幼鳥長得很快,發育還算好,只有一隻相對與兄弟姐妹來說弱小一些。

大家知道,黑鸛食量大而且食性單一,它們只對各種各樣的小魚感興趣,比如黃辣丁、白條、鰾鰍、泥鰍、條鰍等等。只有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黑鸛偶爾才會捕食一些昆蟲、青蛙、林蛙等。

每天清晨,黑鸛夫妻輪流從巢穴裡悄然滑翔而下,飛入河流的淺灘裡尋找魚兒。捕捉到小魚後,黑鸛通常會吃5-7條魚後,又飛回距離河流約500米遠的巢穴。它的嘴下面有嗉囊,把存在嗉囊裡的食物反芻出來,餵養巢中嗷嗷待哺的4隻寶寶。

隨著時間的推移,4隻幼鳥食量越來越大了。黑鸛夫妻每一次歸來,巢中總是傳出一片爭搶之聲,巢裡寶寶們都想多吃一條魚,它們甚至為了多吃一條魚而大打出手。

黑鸛夫妻知道,河流裡的水越來越少,甚至出現季節性斷流乃至乾涸,水裡的魚兒數量不足,它們的食源地大幅縮小了。現在已經捕不到太多的魚,也許過不了多久,可憐的黑鸛夫妻就要斷糧了,可是寶寶還沒長大,暫時還不能移窩。

只好啄傷體弱的幼鳥,把它丟在窩外

看來養不活4隻幼鳥了,黑鸛媽媽只好忍痛找到那隻最小的幼鳥,用嘴巴去啄它,這隻小黑鸛愣住了,媽媽怎麼捨得來啄我呢,虎毒不食子!它趕緊跑到後面去,但是怎麼跑,也跑不過牛高馬大的媽媽,黑鸛媽媽轉過頭,又是一頓猛啄,啄得這隻弱小的小黑鸛東倒西歪。

就在黑鸛媽媽正在啄這隻小黑鸛的時候,其他的哥哥姐姐,一點也不同情它,反而站在旁邊看熱鬧,貌似在說,啄死它,啄死它,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魚兒吃了。

一般來說,鳥類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十分珍愛的,甚至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也要保護幼鳥,所謂舐犢情深。但在大自然裡,一直秉持著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很多處於弱勢的鳥會在自然法則裡失去性命。

所以,秉持著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母黑鸛選擇殺死1-2隻較為弱小的小黑鸛,從而為更加強壯的幼鳥提供更多食物,增加剩下幼鳥的存活率,符合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這也是大自然的選擇,不值得大驚小怪。

任它被路過的蒼鷺叼走

黑鸛的窩邊,就有很多蒼鷺,它們和黑鸛在懸崖峭壁或者樹林中共生。但是蒼鷺這傢伙很不厚道,時不時會對黑鸛幼鳥下黑手。

蒼鷺這貨的食譜很雜,不僅喜歡吃小魚小蝦,就連黑鸛的幼鳥也在它們的菜譜上。蒼鷺經常在黑鸛窩的上空盤旋,窺視獵物,只要發現黑鸛父母不在身邊,它就俯衝過去,抓小黑鸛吃。

母黑鸛啄小寶寶的一幕正好被路過的蒼鷺看到,它就等在旁邊守株待兔,看到母黑鸛把小寶寶啄得半死,丟在窩外。蒼鷺終於忍不住了,生怕被的猛禽嘴中奪食,急急忙忙俯衝下去,一把抓住小黑鸛,回頭還看了一眼旁邊的母黑鸛,見它熟視無睹,就放心飛走了。

可憐的小黑鸛,來到這個世界上才幾個月,就這樣不明不白離去,還變成了別人的一頓晚餐。唉,既生瑜,何生亮!

結語

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的非法狩獵,近幾十年來,世界範圍內黑鸛的種群數量驟減,甚至瀕臨滅亡。如今,全世界僅存3000隻左右;在中國,大概有1000-1800隻分布在全國各地。到底如何保護這種鳥中大熊貓,大家有什麼好建議嗎?

相關焦點

  • 鳥類調研: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捕食!救助黑水雞...
    金眶鴴已經遷徙,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愛鳥護鳥文明鄉村洛陽村楊俊偉書記救助黑水雞,長安區分隊王明會救助白頭鵯!護飛行動: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8月8日、9日,華北環境前線鳥類調研小組趕赴石家莊黑鸛保護地調研。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今年新出生的白鷺,一隻成年白鷺嘴裡正叼著一隻泥鰍不肯撒口。
  • ...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捕食!救助黑水雞、白頭鵯!
    金眶鴴已經遷徙,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愛鳥護鳥文明鄉村洛陽村楊俊偉書記救助黑水雞,長安區分隊王明會救助白頭鵯!護飛行動: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8月8日、9日,華北環境前線鳥類調研小組趕赴石家莊黑鸛保護地調研。金眶鴴已經離開溼地,黑鸛幼鳥跟隨親鳥在溼地覓食!今年新出生的白鷺,一隻成年白鷺嘴裡正叼著一隻泥鰍不肯撒口。
  • 鸛媽媽發現幼鳥病重,竟然做出這種事!讓人大跌眼鏡
    鸛媽媽發現幼鳥病重,竟然做出這種事!讓人大跌眼鏡相信大家已經見識過草原上很多殘酷的畫面了。那麼大家知道在鳥界也經常會發生殘酷的事情嗎?因為鳥媽媽每天都需要出去覓食。小鳥更容易受到其他天敵的侵犯,一種叫做吉拉啄木鳥的動物會趁著大鳥不在家的時候,用自己的尖嘴啄穿幼鳥的腦袋吸食腦髓。弱小的幼鳥只能在巢裡不停地嚎叫,始終都沒有叫來自己的母親保護自己。那麼大家有沒有見過鳥媽媽吃掉自己的親生孩子呢?鸛媽媽發現幼鳥病重,狠心將其折磨致死,隨後「整吞進肚」!這隻鸛媽媽孵化出多隻幼鳥,其中的一隻幼鳥長得非常小。並且身體也不太健康。
  • 熊貓鳥現身黑河,雄鳥與雌鳥合謀,吞吃了自己出生才7天的幼鳥
    01「熊貓鳥」現身黑河,紅臉紅嘴配紅腿,十分漂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由於它捕魚又快又準,又被戲稱為「魚類收割機」。黑鸛無所謂,你們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只要有魚吃就行。但是這對黑鸛,它們是死心眼,竟然把自己的巢穴,建在黑河附近的一棵大樹上。這裡可是老鷹的地盤,就不怕老鷹來襲?02三隻幼鳥破殼而出,一開始就搶食吃1隻,2隻,3隻,2天裡,黑鸛寶寶全部破殼而出。
  • 熊貓鳥現身黑河,雄鳥與雌鳥合謀,吞吃了自己出生才7天的幼鳥
    近千公裡的黑河流域,許多珍稀的鳥常常在河裡覓食,其中有一種鳥,特別珍稀,它就是被稱為「熊貓鳥」的黑鸛。01「熊貓鳥」現身黑河,紅臉紅嘴配紅腿,十分漂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由於它捕魚又快又準,又被戲稱為「魚類收割機」。黑鸛無所謂,你們愛怎麼叫就怎麼叫,只要有魚吃就行。
  • 你還傻傻分不清楚鶴、鸛嗎?
    丹頂鶴足有四趾,三趾在前、一趾在後,它的後趾很小很無力,所以不能上樹,只能棲於湖沼的淺水灘上,運動範圍多在低洼地;而鸛的後趾則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自己在樹上的活動。出生第二天的東方白鸛寶寶幼鳥的差異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對於自然條件適應的結果,鶴類一般為地面巢穴,它的結構極為簡單,隱蔽性差,所以一出殼就會面臨各種威脅,幼鳥需要儘快自己行走以避免天敵傷害。鸛的巢通常築在在樹頂、屋頂、崖巖,隱蔽性和防禦程度都要強於地棲類,天敵不容易發現,它們可以淡定地撫育幼鳥。
  • 鳥世界裡的中「哈士奇」——鯨頭鸛,比豬天真呆萌還可愛
    它是鯨頭鸛科鯨頭鸛屬唯一的物種名稱來自於它強大的喙成年鳥羽主要為灰色幼鳥的羽毛主要為棕色不過這傢伙太呆萌了吃魚老費勁了叼起來喜歡吃大魚鴨子擋路,那就叼起來丟開
  • 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飛臨介休
    11月29日,記者從介休市了解到,近日,介休汾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百餘只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在公園保育區覓食、棲息。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性情機警,一般在遠離人類的區域活動。成鳥體長1米左右,背部覆蓋著黑色羽毛,在陽光下會反射出綠色或紫色的金屬光輝。
  • 遼陽瓦子溝鷺島有成百上千的鷺鳥來這裡繁衍生息,白鷺蒼鷺都很美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是鳥綱、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也是鷺屬的模式種。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雄性蒼鷺出去叼回樹枝,雌性蒼鷺在樹稍歡迎老公回來,恩愛一番,雄性會再次出發。
  • 聽說你們都在嘲笑鯨頭鸛太「蠢萌」、狩獵能力不行?
    魚的內心是絕望的23333……等一下,鯨頭鸛真的這麼弱嗎?鯨頭鸛很珍稀,也是因為它們弱嗎?來看看國家地理當年拍的鯨頭鸛捕獵肺魚吧—— 所以,讓我們再重複一下正確的觀點:鯨頭鸛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和熊貓在野外的繁殖能力一樣,都是沒問題的。怪異行為,卻非真我其實,這已經不是鯨頭鸛第一次在網上走紅了。數年前曾有一則新聞報導:在美國的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一隻鯨頭鸛將一隻擋住了去路的斑胸樹鴨Dendrocygna arcuata叼起來扔到了一旁。
  • 叼魚狼捕捉小野鴨,被母鴨追著打,裝死後叼走小鴨,卻被啄瞎了眼
    第1冬時,幼鳥羽衣呈褐色,有雜斑,嘴與爪都是黑色;等到第2冬時,羽衣的色彩變淡,嘴呈現黃色但端黑;此後,羽衣逐年變淡,4年後,成鳥的羽衣才正式長成。01叼魚狼捕捉小野鴨,被母鴨追著打只好裝死河邊,很多野鴨都在覓食。
  • 銀川一喜鵲偷襲蒼鷺窩,偷食叼走蒼鷺雛鳥
    近日在銀川花博園一大樹上,就拍攝到一隻喜鵲兇猛一幕:趁著一對成年蒼鷺不在巢穴旁,竟然偷食盜走蒼鷺雛鳥。拍攝到這隻蒼鷺雛鳥拼命掙扎,都無法掙脫開喜鵲的鳥喙,最終被喜鵲叼著蒼鷺雛鳥飛走,飛回喜鵲的大本營。在鳥類中,蒼鷺是一種大型涉禽,以魚類、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由於蒼鷺頭、頸、腳和嘴均甚長,相對喜鵲具有體型優勢,特別蒼鷺的鳥喙特別長,喜鵲一般傷害不了成年的蒼鷺。在蒼鷺的繁殖上,蒼鷺雛鳥剛孵出,一般由雌雄蒼鷺親鳥共同餵養,大約經過40天左右雛鳥才能飛翔和離巢,在親鳥帶領下在巢域附近活動和覓食,所以一般都會一隻蒼鷺守護在巢穴旁,保護蒼鷺雛鳥。
  • 時隔八年 黑鸛再「遊」三門峽天鵝湖
    8月6日,三門峽天鵝湖溼地公園裡的黑鸛和白鷺、蒼鷺和諧共處。張明雲攝本報訊(記者王小萍龔鳴)8月6日上午,三門峽天鵝湖溼地公園裡,一群白鷺在沿黃連接帶黃河岸邊嬉戲,中間還有5隻蒼鷺和3隻黑鸛。據了解,成年黑鸛嘴長而粗壯,嘴和腳為紅色。羽毛通體黑色,胸腹部為純白色。幼雛的腿和嘴為黃褐色,羽毛黯淡。作為捕食性涉禽,黑鸛主要以鯽魚、雅羅魚等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蛙類、軟體動物、甲殼類和部分昆蟲。黑鸛是候鳥,春夏季節,在我國北方繁育後代;秋冬季節,則在長江流域中下遊地區越冬。「黑鸛對棲息環境要求很高,特別是對覓食水域,要求水體食物豐富、水質清澈。」
  • 鶴和鸛什麼區別?「松鶴延年」不存在的?!真相在此
    再多加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它們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顯的莫過於它們的身材了,雖然鸛類與其他多數鳥類相比算是有著一雙大長腿,但是和鶴一比仍然是相形見拙;此外,有些鶴的頭頂部、頸部會有亮麗的顏色妝點、更加細長;而鸛類的整體色調則比較單一,頭頸部比較粗壯。
  •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中首次發現築巢繁殖的黑鸛幼鳥即將離巢
    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中首次發現築巢繁殖的黑鸛幼鳥即將離巢 2017-07-11 09:54:00來源:央廣網
  • 鳥世界裡的中「哈士奇」——鯨頭鸛,真的太好玩了
    鯨頭鸛(>它是鯨頭鸛科鯨頭鸛屬唯一的物種名稱來自於它強大的喙鯨頭鸛身長可達150釐米成年鳥羽主要為灰色幼鳥的羽毛主要為棕色不過這傢伙太呆萌了喜歡吃大魚鴨子擋路,那就叼起來丟開
  • 鳥世界裡的中「哈士奇」——鯨頭鸛,太好玩了,大自然真奇妙啊
    鯨頭鸛(>它是鯨頭鸛科鯨頭鸛屬唯一的物種名稱來自於它強大的喙鯨頭鸛身長可達150釐米成年鳥羽主要為灰色幼鳥的羽毛主要為棕色不過這傢伙太呆萌了喜歡吃大魚鴨子擋路,那就叼起來丟開
  • 母貓本弱,為母則強
    從笨手笨腳的叼貓、各種奇葩姿勢餵奶、整宿睡不成覺到成為十項全能的熟練奶媽。母貓的母性有多強呢?臭臭從來不會吃鏟屎官為她和孩子們準備生骨飯、罐頭,每次都默默看著,孩子吃飽了才會去清盤底。那麼,這樣的母性是天性嗎?
  • 鯨頭鸛並非靠傻成為保護動物,若非環境破壞,它仍是溼地霸者
    它可是鳥中不折不扣的二哈,給大家介紹下大家最喜聞樂見的關於鯨頭鸛的消息。鯨頭鸛作為俗稱的「把自己作死成瀕危動物」中的前三,其他兩位呢?除了喜歡爬樹卻又不會飛,一受驚嚇就從樹上跳下來把自己摔個半死的鴞鸚鵡外。
  • 如果說布偶貓是寵物界的呆萌,那麼動物界的蠢萌非「它」莫屬
    如果它蠢起來,能把自己蠢死都不為過。這也可能是導致它們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吧!它就是鯨頭鸛,之前還曾因呆呆的外表,蠢蠢的行為引起網上朋友們的熱烈討論,一時間成為了受人追捧的網紅。雖然它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討論話題,但是它的那些幽默搞笑的瞬間卻被人們記錄下來。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她們風趣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