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
今天偶然讀到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魚玄機的一首詩:
浣紗廟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神女已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面,十萬精兵盡倒戈。範蠡功成身隱遁,伍胥諫死國消磨。只今諸暨長江畔,空有青山號薴蘿。
這首詩是一首歷史題材的詩,足見才女魚玄機的學識廣泛。詩中說起「浣紗」這個詞,我們都能想起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想到西施的美貌,自然就理解了春秋爭霸中因為一位女子而使越國得以保存、吳國最終敗亡的歷史舊事。靠一位女子就扭轉戰爭甚至國運嗎?歷史就是如此,不容妄評。而作為才女的魚玄機寫此詩,大概也是心中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心思了。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這詩中所寫的傾國美女是越州人,也就是今天的諸暨!
諸暨之名,我認為遠沒有西施的名氣大人氣高,畢竟四大美女的名頭還是天下人皆知的。我也是到了杭州之後才知道諸暨這個地方,還是因為常走諸永高速,才記住這個名字。孤陋寡聞的我,在離開杭州前也有緣一覽諸暨之美。
諸暨在杭州正南方向,浦陽江水系枝葉繁茂,與仙霞山脈一同縱貫南北,僅有北部一個舌形的小平原,仍是水網密集。而神奇之處在於,浦陽江在城南兩江合併之後,卻又在城北分出東江之後,浦陽江獨自流入錢塘江。如同印象中的江南水鄉那樣,一路上山清水秀,花樹層疊,風展白雲,氣動激流。到了城郊,路牌所指示的景區不勝枚舉,尤以西施故裡最為矚目。
過了浦陽江大橋,轉過五角廣場,諸暨真的展現在眼前了。
史傳:禹至大越,上苗山大集諸侯,駐蹕於此,爵有德、封有功,因定此境為「諸暨」,意即天下諸侯到達駐留議事之所。春秋時越王允常曾諸暨境內建都,紹興為諸暨屬地。後: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設會稽郡置諸暨縣,歷代未廢。據《元和郡縣誌》:「縣有暨浦,諸山,因以為名。」
這座兩千餘年的古縣,帶著水鄉的清秀,展示著現代的繁華。
車水馬龍中,綠樹花蔭下。我卻費了好大功夫才找到諸暨教育局電教中心的大門。印象中的教育部門的大門都是面向主路的,而在這裡,我的經驗失靈了!它的位置在浣東北路和望江二路的交叉口的北面,何況還是在交叉口北面的一個小巷子裡面。要不是通達集團的師傅指路,我確實無法相信,這個「百強市」的電教中心會這麼隱蔽!看了一眼樸素整潔的院落和貼著白瓷片的辦公樓,心裡略有失落。
看看時間還有近兩個小時,有充足的時間在附近遊逛。索性背著背包,沿著路往江邊去逛逛。夏日驕陽,綠蔭濃濃。沒有午後的炙熱,倒是有一絲山水間的清爽。過了濱江小學往北,樹木高大,枝繁葉茂,如一把把大傘擋住陽光,街邊下棋的老人也是清涼自在。走不到一裡路,浦陽江到了。整潔的堤岸下,江水翻騰著綠色的光芒向北奔流。在浦陽江面前,除了感嘆它的壯美,好像也別無選擇了。
唯有江邊的刻石,古樸大方透著歷史的積澱。文字很多,大都是讚譽之詞。而讓我特別關注的是「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鄉。」世界上98%的淡水珍珠產自中國,而中國80%以上的淡水珍珠來自浙江諸暨。恕我孤陋寡聞,竟不知腳下之地竟有如此豐富的物產。
下午的會議很快就結束了。電教館的領導是一個衣裝齊整乾脆利索的人,事情說清楚了安排妥當了,關照我們路上注意安全之後握手離開了。不拖泥帶水,沒有客套廢話,就像樓下的儀妝鏡那樣清新明了。
或許這就是諸暨的特色吧!盛名在外,卻無人喧譁,底蘊深厚,仍整裝待發。回去的路上,又看到西施故裡的路牌,如同來時一樣的引人注目。背後的諸暨,在夜色中流光溢彩,煥發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