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色
來源 | 新東方家庭教育( ID:xdfjtjy)
01
前段時間,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 又上熱搜了!
話題一出,閱讀量高達6.4億,網友吵得沸沸揚揚。
二胎政策才剛開放幾年,三胎又提上了日程。看看底下的評論,清一色的質疑:
「三次鬼門關一日遊?」
「一胎都不想生,還三胎。」
「堅決不能生三胎,會累死。」
三胎對女性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三次艱難的懷胎十月、三次生產的鬼門關,甚至是三次痛不欲生的「產後抑鬱」、似乎永遠看不到頭的「喪偶式育兒」,以及再也無法擺脫的職場歧視、家庭歧視……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生完三胎再養育,後半輩子就沒了。」
Facebook上有個主頁叫「我後悔生了孩子」,擁有近萬名粉絲,每天都有大量人匿名投稿,傾訴自己的苦悶和抑鬱。
「在我心中孩子曾跟呼吸一樣重要。不幸的是,生孩子實在是太可怕了。一直在生產後的半年後我都在接受治療。」
「我被兩個孩子折磨得快瘋了,丈夫卻因為我不滿意於現在的生活,覺得我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本來以為孩子是人生中的幸福,但是我現在每天都在哭。」
「我是愛他們的,但是如果能重新來過,我絕對不會再生,之前跟丈夫約好生三個孩子,現在算了吧……」
這些充滿無奈和心酸的文字,看哭了很多人。
催生的人總對女人說:「有了孩子會很幸福。」
卻從不曾告訴她們:生孩子,可能是會要命的;養孩子,可能是會崩潰的。
可能連「專家」也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女性,早已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了。
02
「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
一直以來,人們只歌頌母愛偉大,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份「偉大」背後,媽媽們都承受了什麼。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你覺得在生孩子時應該知道,卻沒人告訴你的事?
獲得3.9萬贊的@虎牙妹說,月子的某一天,她上廁所用完紙巾後,發現紙巾上有「小黑蟲」。
她一邊哭,一邊不斷拿紙巾擦傷口,卻絕望地發現蟲子很多,而且都已經死了。
她崩潰了:我的側切傷口一直都疼,原來是生蛆了!如果我死了,怎麼辦?
直到醫生檢查後告訴她,那不是蟲子,而是掉下來的手術縫合線……
這一幕,讓人哭笑不得,卻又忍不住有些心酸: 人人都說女人生孩子天經地義,可是生產的真相,我們到底了解多少?
前幾天,一則視頻登上熱搜,引來2億+網友圍觀討論。
視頻中,幾位媽媽面帶微笑,看似輕鬆幽默地「科普」生產知識:
生完孩子後,還要再痛一遍,把胎盤「生」出來,第一次大便,痛感跟生孩子一樣,之後長達六周會半夜驚醒,汗流浹背;
產後有很大的機率會瘋狂掉發,並被斑禿困擾。
整整4個小時,兩條腿毫無知覺,上廁所時整個身體摔到地板上。
陰道整個撕裂開來,然而這是「正常的」。
上洗手間可能會意外把子宮「拉」出來,也是「正常的」。
肚皮會鬆弛、軟得像海綿,妊娠紋什麼的也十分正常……
視頻只有3分鐘,然而呈現出來的畫面,卻讓人頭皮發麻,細思極恐。
有網友說:「我一路找下來想看看有沒有媽媽闢謠,沒想到全是真的。」
別再說生孩子容易了。
媽媽是人,不是神。
每一句「母子平安」,背後都是血淋淋的生死。
所謂的偉大,都是用命在搏。
03
為什麼現在的女性都不想生孩子?小說《82年的金智英》完美回答了這個問題。
金智英出生在平民家庭,像所有普通女孩一樣上學、長大。
入職後,她的工作表現明明很出色,可到頭來升職的卻是那些能力不如她的男同事,只因她是女人,可能要結婚、要休產假……
婚後,在長輩和丈夫的催促下,她生下了女兒。休完產假後,面對孩子沒人帶只能辭職的現實,她委屈痛哭。
丈夫安慰她說:「我會幫你的,放心。」
她忍不住崩潰:「幫我做家事、幫我帶小孩、幫我找工作,這難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嗎?」
「生孩子失去的是我的青春、健康、職場、朋友,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但是你呢?你又失去了什麼?」
成為全職媽媽後,她每天忙裡忙外,而丈夫所謂的「幫忙」,只是下班後逗逗孩子。
好不容易擠出點時間喝杯咖啡,卻被人說成是「媽蟲」。
沒有社交、不被認可、丈夫無視、婆婆挑剔的日子,就像囚籠一樣,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內外層層重壓之下,她患上產後抑鬱並且人格分裂,有時變成了自己的母親,有時變成外婆,借他人之口,說出壓抑許久的話……
這樣的「金智英」,並不只有一個。
最近,白百何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飾演了一位家庭主婦。
她原本是出版社的編輯助理,懷孕辭職後,每天重複著忙碌而繁重的瑣碎家務:做早餐、送丈夫孩子出門、吃剩飯、清潔打掃……
丈夫對她唯一的「幫忙」,就是上班時順路送孩子上學。
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沒人知道,她夜夜失眠。
即使她出現幻覺,對著討厭的箱子大吼,依然沒有吵醒熟睡的丈夫。
「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結婚4387天。
今天是這樣,昨天是,前天是,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明天也是。」
沒人關心和認可,渴望逃離卻身不由己。這是現實中很多媽媽的真實困境。
她們每天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做好妻子、好媳婦、好媽媽,卻唯獨丟了自己。
可對她們來說,最殘酷的並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明明做了、忍了,卻不能叫一句苦、喊一聲累。
這一切,僅僅是因為披上了「母親」的外衣,便無人問津。
為母則剛,是世上最扯的雞湯。
每一個看似正常無比的媽媽,都曾無數次在深夜裡流過眼淚。
04
網上看到一段話:
「從小覺得最厲害的人就是媽媽,不怕黑,什麼都知道,做好吃的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哭著不知道怎麼辦時只好找她。
可我好像忘了這個被我依靠的人也曾是個小姑娘,怕黑也會掉眼淚,笨手笨腳會被針扎到手。
是什麼讓她變成了這樣,是愛?還是歲月?」
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都不是,是你那個不成器的爹。」
整個世界都在教女性如何做一個好母親,卻沒人告訴男性,如何才能真正撐起一個「父親」的稱號。
最近,張歆藝在綜藝《出逃兩日又如何》中,再次對袁弘「表白」。
她說,她是一個沒有根的人,在孩子出生後才有了歸屬感。
即便有了孩子後,她曾為三小時一次的哺乳崩潰;
曾因身材走樣遭遇嘲諷和否定;
也曾為當媽後每天被瑣事支配感到沮喪。
可她依然願意妥協,並且感到幸福。那是因為,愛她的那個人值得她犧牲一部分自己。
他在她不開心時說軟話哄她開心;在她勞累時做家務帶娃,順便幫她按摩、捏肩。
在她說自己沒有工作時,告訴她「你在餵奶,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
在她「扔下」孩子去旅行時,一邊囑咐她「好好享受」,一邊寫下萬字帶娃日記。
在她說自己被生活改造很痛苦時,一邊傾聽一邊思考自己該如何調整,讓她更快樂地做自己。
當全世界都誇讚他是好丈夫好爸爸,他會說:「這是因為我的另一半足夠好。」
有夫如此,難怪張歆藝會想要「努努力,再給你送個「小情人」。
有人說:每一個被冠名「母親」的女人,從懷孕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要遭受諸多磨難;從走進產房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死神盯上。
其實,女人從來不怕生孩子的苦,她最怕的是,我九死一生,你卻雲淡風輕,我受盡折磨,你卻漫不經心。
生育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種義務。
生孩子需要勇氣,不生孩子也需要勇氣。
楊瀾說:
「女人不應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或社會平等指標裡的數字,她的價值不是看她做到什麼職位,賺了多少錢,生了多少孩子,而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個體,擁有充實豐盈的人生。」
人生的最終目標,不在於養育與否,而在於選擇背後的堅持,以及開拓幸福的能力。
希望有一天,所有女人都不再被「生育」綁架。
無論是否生孩子,無論是否成為完美媽媽,都能甘之如飴,活出豐富的自己。
*來源簡介:作者:水色,二胎媽媽,育兒育己。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成長 / 教育
成長 / 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