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維亞託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裡赫特(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1915.3.20—1997.8.1),烏克蘭鋼琴家,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他有著極廣的演奏範圍,他的演奏曲目如同百科百書一樣廣;他的演奏技術高超,他之後的鋼琴家很難有在技術上與之相提並論者;他忠實原作,並以更高的境界和狀態表現原作的風格。
人物生平
裡赫特生於烏克蘭的日託米爾,他的父親教了他一些音樂的入門知識後,李赫特便勤學苦練,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在還是少年時,裡赫特就有了出眾的視奏能力並經常參與當地的歌劇和芭蕾團體的活動。
19歲時(1934年),在敖德薩的一個技師俱樂部,裡赫特開了他的第一場獨奏音樂會。
22歲時(1937年),他進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開始正式學琴,師從海因裡希·涅高茲,涅高茲說裡赫特是他「盼了一輩子才盼來的天才學生」。在涅高茲的指導下,李赫特演奏中的肌肉緊張,協調等關鍵問題得到了解決,先前演奏中的優良特點得以保持,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演奏風格。1940年,當他還是一名學生時,便首演了普羅柯菲耶夫的第6號奏鳴曲,從此以後他的名字便與這位作曲家聯繫了起來。
1941年,裡赫特從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這一年,蘇德戰爭爆發,恐怖與不幸侵襲到裡赫特的家庭。他的父親因為屬於德國民族而遭到秘密警察逮捕、拷問後被殺害。不久,羅馬尼亞軍隊佔領奧德薩,奧德薩與莫斯科的一切聯絡被斷絕。母親為了在敵軍佔領下的奧德薩活下去,兩年後改嫁,不久利用德軍撤退的機會亡命德國。戰爭結束後,住在西德的母親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莫斯科廣播電臺播放兒子的鋼琴演奏,便託人帶了一封信給裡赫特。但由於美蘇冷戰,直到1960年,裡赫特在美國舉行演奏會時,離別二十年的母子才又重新團聚。三年後,裡赫特的母親在前西德去世。
1945年(30歲),裡赫特遇到了女高音尼娜·多蓮卡,並作為伴奏與她合作演出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和普羅柯菲耶夫的一些歌曲。裡赫特和多蓮卡終生相伴,但並未正式結婚。她的幹練很好地平衡了裡赫特衝動的個性。她為他把手錶上好弦,提醒他日程安排,還負責管理他的工作事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裡赫特獲得全國音樂比賽鋼琴首獎,1949年獲史達林獎,1950年起在前蘇聯各地巡迴演出,1957年,蘇聯政府批准李赫特出國演出,第一站選的是中國上海。曹禺的女兒在寫他父親的回憶錄中提到了這次演出,她寫到父親很喜歡聽音樂,尤其喜歡蕭邦,平時不修邊幅,曹禺得知裡赫特來華演出後,雖然票價很貴,但毫不吝嗇買票帶一家人去聽,而且還穿上了西裝,以表達對音樂家的敬意。
1960年(45歲)是決定裡赫特命運的一年。雖然李赫特在前蘇聯已成名多年,但卻因為具有德國血統,政府負責文化的官員們一直拒絕批准他到西方去演出。這時,前蘇聯鋼琴演奏家吉列爾斯有意無意中給裡赫特幫了個忙,使他在西方名聲大噪。吉列爾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頻頻去西方訪問,在歐美有許多崇拜者,他在很多場合都提到他的祖國還有一個人比他鋼琴彈得更好,這個人的名字叫裡赫特。因此當裡赫特終於能夠西方亮相演出時,一舉造成了轟動,他在卡內基音樂廳開的多場音樂會,場場爆滿。接著裡赫特到義大利、德國、法國和英國巡迴演奏,以驚人的才能及超人的努力取得斐然的成績,特別是在倫敦演出斯克裡亞賓的第五、第七及第九奏鳴曲,受到輿論的好評,從此裡赫特作為前蘇聯新一代傑出鋼琴家得到世界的公認。
1997年7月,裡赫特因心臟病在莫斯科逝世,他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演奏風格
裡赫特演奏的範圍極其廣泛,包括了鋼琴文獻中絕大部分的主要作品,他著名的唱片錄音包括演奏舒伯特、貝多芬、巴赫(裡赫特說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背譜學會了巴赫的平均律第二冊)、蕭邦、李斯特、普羅科菲耶夫、拉赫馬尼諾夫、斯克裡亞賓等人的作品。他被推崇為舒曼鋼琴作品最好的詮釋者。他的手很大,可以掌握12度音。
儘管留下了這麼多唱片,可惜的是,他不演奏同胞鋼琴大師吉列爾斯相同的曲目,造成重複,可以說相當遺憾。
李赫特反對背譜演奏,這一點,我認為是個例,他反對背譜,他並不是不背譜,演奏會時,譜架上的譜起到一個提示作用,心理暗示作用,並不是看譜彈,而是早背會的。
裡赫特開演奏會時,他習慣要求將全場燈光熄滅,只在鋼琴上留下一盞琴燈。
裡赫特的節奏感不但是合乎樂句的自然節奏,甚至已經超越了樂曲本身,融合為自己的情感思想的直率性演奏,其手法之高、之奇,就連普羅科菲耶夫及拉赫瑪尼諾夫都難以與其並駕齊驅。因為裡赫特的節奏感不但生動活躍,甚至兼具自然的歌唱性。裡赫特指下的海頓、巴赫及莫扎特,其自然生動的節奏感更令人聽後難以忘懷。因此有人把節奏感說成是裡赫特的註冊商標。
音色也是裡赫特演奏上最具個人風格的一環。一個演奏者,是否能從「會彈鋼琴的人」轉變成鋼琴家,從鋼琴家轉變成藝術家,音色的掌握是成敗關鍵。而一個人對樂曲的詮釋以及本身的個性,亦可以從音色中判斷出來。有些鋼琴家甚至為了配合自己的音色,對音樂採取了不同的詮釋角度。以鋼琴流派來分,俄系的鋼琴家特別重視音色的訓練,且多半是色彩鮮明、音質鏗鏘的華美音色。惟獨裡赫特,他在鋼琴上的技巧是幼年自行摸索研習而得,而發展出一套絕無僅有的冷淡、清澄的剔透琴音。再加上涅高茲順其自然的指導,便使裡赫特能以各種強弱明暗的層次變化,給樂曲一個極單一又極豐富的色彩。裡赫特以精密的層次區分,讓每個聲部獨立發展而井然有序。
李赫特對鋼琴並無嚴格的要求,無論什麼牌號的鋼琴,裡赫特都能運用得得心應手,不減其神採風姿,鋼琴家中也只有裡赫特如此,很多鋼琴家對鋼琴有嚴格要求。
裡赫特的演奏有強烈的即興性,表現上有幅度的不同,但不是偶發性的,而是隨著情感有合適的表現。裡赫特擁有許多合身的服裝,演奏時要選用適合當日演奏曲目及情緒的衣服。裡赫特是個重視宣洩熱情的人。他演奏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急板的終曲部分,結束速度的急迫,令人有窒息的感覺,聽眾都可以感覺到演奏者把整個人都埋在音樂中。
由於裡赫特是一個內在的音樂家,演奏十九世紀浪漫派作曲家特別是舒伯特與舒曼的作品,達到了極美的詩的境界;他灌錄的一系列舒伯特的奏鳴曲,便是最佳典範。他在舒伯特的曲子之中,將他那充滿詩意卻又帶點落寞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他在詮釋舒曼的協奏曲時,整首樂曲一氣呵成,抒情性融進樂曲的和諧流動之中。他在詮釋很少人聽過的德沃夏克《g小調協奏曲》時也將熱情激動與輕鬆的音樂欣賞融為一體。他錄製的李斯特鋼琴協奏曲,至今仍膾炙人口。
裡赫特的技巧超絕,遊刃有餘。再難的樂段,他也能應付自如,在演奏中得心應手。他的富有彈性和詩意的分句,在演奏一首樂曲時自始至終都使人清楚地聽到他的聲部層次和樂曲構思。他的最大本領是對聲部的處理,無論如何,他總是清清楚楚地交代完,絕不含糊。柔和的音色、寬廣的音響,配合微妙的氣息,造成彈性速度的緩和,在高貴的風格中有堅強的表現。從裡赫特時期至今,在演奏技術方面,沒有人能夠與他相提並論。他對鍵盤的駕馭能力神乎其神,當他彈到忘我的時候,真是琴人合一,神採飄逸,音響的操縱自如令人難以想像。
裡赫特的曲目很廣,是初見樂譜即能照指定速度演奏的鋼琴家,因此擴張演奏曲目輕而易舉。涅高茲對於裡赫特在曲目的擴充方面,也是非常讚賞。
他追求完美無疵,認為古典的音樂要用古典的演奏樣式。裡赫特演奏時遵守一切反覆記號,但毫無書卷氣,他賦予海頓作品一種極大的廣度。貝多芬的作品,特別是他早期的奏鳴曲,在裡赫特的曲目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在詮釋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品時,裡赫特遵守樂譜中的所有反覆記號,甚至人們一般很少遵守的的樂曲展開部和再現部的反覆記號。這是與他「奏出一切樂譜上寫著的東西」的原則一致的。裡赫特有著驚人的處理樂曲細微差別的能力。
他的演奏總是忠實於樂譜,他演奏舒曼的作品時氣勢恢弘、光芒四射並富於幻想,他賦予了這些作品熱烈的活力和喜悅,而這種活力和喜悅又從未失去過控制。在這裡他顯示出自己那眾所周知的大師特點。他敢於孤注一擲,就像他很久以前在卡耐基音樂廳的首次演出時做的那樣,他將舒曼的作品豐富的內涵變成了一場鋼琴彈奏的音樂盛宴。
裡赫特演奏的舒伯特的作品具有真正的大師風範。舒伯特的奏鳴曲,特別是後期的奏鳴曲具有寬闊的展開部、廣泛的題材和革命性的性質,而這些都是裡赫特最擅長處理的東西,他是在用音樂藝術描繪一座廣大的建築輪廓。裡赫特非凡的藝術氣質在演奏舒伯特作品時得到了最直接的體現。他的演奏外表安詳而內裡卻十分激烈,他演奏舒伯特一些小型作品時也同樣注入創造的力量,使其巨大的內涵得到超越其作品類型的發揮,而又不違背這些作品所具有的詩歌性以及鋼琴的魔力。
鋼琴家評李赫特
上世紀幾乎所有的鋼琴名家都給予裡赫特的演奏藝術極高的評價。
一向目中無人的霍絡維茲一談起裡赫特便說「那些蘇聯鋼琴家裡面,我只看好裡赫特,我看過他彈斯克裡亞賓的練習曲,彈的太棒了,我自嘆不如」。
一向都嚴以律己,以高頻率演奏會聞名的米開朗其裡曾表示他最崇敬的鋼琴家就是科爾託和裡赫特。
以演奏巴赫聞名的顧倫·古爾德在一次拜訪蘇聯過程中聽了裡赫特的演奏之後對CBS唱片公司的人說:「裡赫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家」。
匈牙利鋼琴家科奇什曾以裡赫特的演奏境界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美國鋼琴家範·克來本也十分推崇裡赫特,曾在各種場合推薦裡赫特的演奏。
與裡赫特同出涅高茨門下的吉列爾斯在美國成功舉辦演奏會後說「你們等著聽裡赫特的演奏吧,他比我強十倍!」。
裡赫特的老師涅高茨在一篇文章裡提到,裡赫特是最偉大的鋼琴家!
著名鋼琴家索弗朗斯基認為裡赫特是一個真正的天才。
我國鋼琴家傅聰也十分推崇裡赫特,傅聰1954年11月14日給父親的信中說:「昨天我聽到了蘇聯最好的鋼琴家裡赫特的演奏,我無法形容我內心的激動。他是個真正的巨人,他的最強音是十二分的強音,最弱音是十二分的弱音,而音質是那麼美,樂句是那麼的深刻,使人感到一種不可名狀的力量,而技巧,了不起的技巧,簡直是鬼神的技巧!每一個音符象珍珠一般,八度音的段落像海潮一般,總而言之,包括所有的唱片和實在的人在內,我沒聽過這樣出神入化的演奏。」
【我評】我很早就知道魯賓斯坦,但是並不知道李赫特,魯賓斯坦的名氣比李赫特要大得多。李赫特因為政治原因,長期被壓制。當我聽到李赫特的演奏的蕭邦練習曲第四首時,頓時被震撼,我找到魯賓斯坦演奏的蕭邦練習曲第四首與李赫特的進行對比,發現還是有明顯的差距。我們學習鋼琴家,一定要學習李赫特,了解李赫特,要聽李赫特的演奏,從中體會和學習自己需要的東西,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王喜亮2012.1)。
鋼琴家軼事:裡赫特和吉列爾斯的恩恩怨怨
鋼琴巨匠裡赫特:你不得不佩服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