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傑青結果公布了,一共296項,比起前幾年有擴容趨勢,給了青年科學家們更多的機會,確實可喜可賀。但是,即使這樣,其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是可想而知的。全國也就近300人,優中選優,確實是太難了。
但是,這是對於一般人而言的,對於牛人來說就不難了。在這次公布的國家傑青名單中,吃瓜群眾也看不出什麼特別的,但是,在湖南大學師生看來,就特別有看頭了。這次湖南大學入選國家傑青2名,一個名叫袁荃,一個名叫廖蕾。還是看不出什麼特別之處,那就讓湖南大學的人來告訴你吧,這兩人是一對夫妻。
換句話說,今年湖南大學的國家傑青,被這對夫妻給承包了。全國才296項,人家夫妻倆雙雙入選,這對夫妻實在是太牛了。真正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全國唯一。
可能看了這兩個人的名字,不認識的還鬧不清誰是丈夫誰是妻子,因為袁荃和廖蕾這兩個名字,都比較女性化。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袁荃是妻子,廖蕾是丈夫。
我們這裡按照女士優先的原則,先說說妻子袁荃。她1982年出生於安徽安慶,是一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她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學院,然後到北大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去了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做博士後,兩年後回國,擔任武漢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到湖南大學任教授博導。
袁荃學生時代是個學霸,工作之後就是研霸,她先後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55篇,可以說是取得了大豐收。2014年,她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2015年,更是一舉進入中組部拔尖人才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017年被評為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納米專項青年項目首席科學家。
而廖蕾,作為丈夫,當然不甘示弱,在學習和科研這兩個方面,絕對「不懼內」。他1981年出生,本科跟妻子袁荃一樣是在武漢大學度過的,只是他是在物理學院,袁荃是在化學學院。跟袁荃還有不同的就是,他的碩博都是在武漢大學完成的。
博士畢業後,廖蕾去了南洋理工大學當了兩年研究員,然後又去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了兩年博士後,這樣充實了經歷後,廖蕾跟袁荃一樣,回到了祖國,進入武漢大學物理學院任教授。也是到了2017年,進入湖南大學任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學院副院長。
老婆那麼優秀,廖蕾當然也得配得上,本科、碩士和博士期間的獎勵就不去說了,就說說跟得上袁荃腳步的榮譽和經歷。他獲得國家優青項目資助比袁荃還要早兩年,是在2012年。在2015年時,夫妻雙雙成為中組部拔尖人才,今年又雙雙入選國家傑青。
能中組部拔尖、能進入優青,入選傑青,論文當然也不會少,廖蕾發表的論文多達60餘篇,科研成果也是豐碩。
一對學霸,一對本土培養的優秀科學家,真的羨煞好多人。很多網友看到這對科學家夫妻同時入選國家傑青,都開玩笑說「一定要生二胎」。確實,這樣的學霸夫妻,基因優良,應該多生幾個孩子。
不過這都是笑話,人們更關心的,是這對學霸夫妻的學習經驗,希望他們的學習經驗能夠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從中得到啟發,從中有所收益。每每說到這個話題,這對夫妻好像是之前商量好的,直接就是異口同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至於怎樣才能對學習那麼感興趣,這對夫妻的體驗也是相同的,好老師和好書。好的老師,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好的書籍在孩子自主閱讀過程中,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反正學習是離不開興趣的。
年輕的科學家夫婦這樣說,又讓我想起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楊振寧教授來。媒體多次採訪他,談及小時候的學習,他也是強調學習興趣。還提到了一位民國大師劉薰宇。
楊老說,劉薰宇大中小學都教過,教學經驗特別豐富,他最大的擅長就是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在報刊上發表很多關於數學學習的文章,把數學學習講的妙趣橫生。楊振寧小時讀了很多劉薰宇的文章,從而愛上了數學,也學會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後來,劉薰宇大師把自己的這些文章,結集為三本書,作為一套,起了個名字就叫《劉薰宇數學》。這本書現在是全網最暢銷的數學課外讀物,沒有之一。很多家長都為孩子購買這套書,很多孩子讀了這套書,不再畏懼數學學習,而是愛上了數學學習,變化很大。
如果朋友們家裡有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孩子,應該買一套送給孩子,也許您的孩子讀了這三本書,從此就愛上了數學,學會了數學的學習方法。想買的朋友,點擊下面的卡片即可,操作非常簡單,人人都會。
最後,詢問一下朋友們,對於這對80後最牛夫妻,您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