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無心理預期的情況下借出了這部1953年的法語片,黑白的。看過之後,如被擊中了心臟一般,一時怔怔地說不出來究竟是什麼吸引了我:是美妙的運動鏡頭,故事情節,還是那若痴若狂的愛情病症,還是飛蛾撲火的結局。它總來來回回時常敲擊心房,竟至睡覺都夢見了某夫人和某外交官。
某夫人去珠寶店之前,還匆匆的跑到教堂聖母瑪麗亞跟前,祈求聖母瑪麗亞保佑珠寶商買下耳環。
片子第一個鏡頭是一位女性的手,拉開梳妝檯的抽屜,赫然在目的一對心形鑽石耳環。那時將軍在結婚的第二天送給某夫人的新婚禮物。某夫人欠了點兒債,大概還不能讓丈夫知道,所以得變賣點東西還債。這位女人的手在首飾,衣裳,皮草之間遊走,終
「某夫人」皆為小寵物,商品,美麗的花瓶。她們也深以此為樂。將軍說:我們的婚姻就是如此的膚淺。二人分室而居,枕邊風變成了兩間房子之間的喊話,婚姻如此膚淺,如同交換。
這是好萊塢演員詹姆斯·梅森在和馬克斯·奧菲爾斯兩次合作之後寫的一首打油詩,算是對後者電影風格的一個總結——迷戀跟拍和複雜的攝影機運動。在五十年代初回到法國後,奧菲斯拍了他最後四部電影,尤以《伯爵夫人的耳環》最為完美。
《伯爵夫人的耳環》將軍送給露易絲一副心形鑽石耳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