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曾經把《千與千尋》的日語版歌曲,改編成了中文版《親愛的旅人啊》,這首歌的詞,由沃特艾文兒改編填寫。
沃特艾文兒的名氣也許在內地不高,因為給周深填詞《化身孤島的鯨》很多人才聽說過他。
小編特意去了解了這位詞人的作詞,最後發現,用詩人形容他,才更恰當。該怎麼說呢,這位詩人的詞,充滿了意境感,但文筆卻顯得有些獨特。
當然,小編並不想過多談論以自己身份不相符的東西,若說到這首《親愛的旅人啊》的填詞,和譜曲的風格,總會感覺到有些像民謠,還有些日系的影子存在。
以周深純淨的聲音駕馭這首歌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他唱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種風格,更像是詩中的一種故鄉感。
在前奏的時候,這首歌就顯得很是安靜,周深開口的瞬間,就仿佛流水輕輕划過,沒有波瀾,但卻能讓人放下心神。
這不似中國風的美,但卻體現出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就像在故鄉時無憂無慮的童年一般。
這首歌,雖然被周深唱出了這種能讓人放下心神的感覺,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聲音。
小編個人認為,周深的聲音更適合那種古典的美,或是一種意想中的美,就比如說《大魚》,《歡顏》,包括新歌《花西子》等等,這種感覺,才是真正的遊歷了人間仙境。
但音樂是屬於每個人的,而每個人享受的感覺並不相同,也許就有人更喜歡這種祥和的感覺呢,正所謂平淡歸真,當遊子在外拼搏累了,靜下心來聽一聽,也是能放鬆心境的。
當然,沃特艾文兒給周深填的詞不止一首。
《一期一會》《你曾這樣問過》《可它愛著這個世界》《化身孤島的鯨》同樣是沃特艾文兒的作品,但其中的風格,幾乎都沒走出詩的味道。
但若從後期方文山給周深填寫的兩首歌來看,小編更喜歡方文山的手筆,當然,周深的演唱,更將聲音的美,完全體現。
方文山的填詞偏向於中國風的意念和風景。
這種感覺更像一種仙幻的魅力,而其中的自然,恰好也是周深「自然」的聲音,這種純粹,更像風景。
周深本身駕馭能力便很強,從《笑之歌》以後更能體現出來,但駕馭終歸是駕馭,相信沒有多少小夥伴想在晚上放鬆心境的時候,聽上這麼一首歌,並不是說它不好,只能說風格不適合喜好美感的人欣賞。
這首歌的存在很有意義,但周深的聲音延伸性更高,所以這首歌的風格,其實是限制了周深的聲音的,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