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建英)近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丁村遺址公園聯合舉辦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天敵昆蟲——異色瓢蟲卵和成蟲。
異色瓢蟲屬昆蟲綱鞘翅目瓢甲科,是一種多食性昆蟲。作為重要的天敵昆蟲,其成蟲和幼蟲均可捕食多種蚜蟲、蚧蟲、木蝨、蛾類的卵及小幼蟲和紅蜘蛛,一頭瓢蟲全生育期可捕食6000多頭蚜蟲。近年來,我省大力推行「釋放天敵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措施,每年有計劃地繁育腫腿蜂、赤眼蜂、異色瓢蟲。今年,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成功繁育出異色瓢蟲、七星瓢蟲共30多萬頭。作為重要調控手段,這些天敵昆蟲被運用到我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為廣泛實施綠色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6月2日,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組織省林木良種培育中心、襄汾縣林業局,在襄汾縣丁村遺址公園舉辦了人工釋放異色瓢蟲活動。活動現場,共放飛10萬頭異色瓢蟲卵和成蟲。活動通過推行「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措施,有效促進森林生態平衡,提倡在全社會樹立「森防工作無小事」的工作理念,堅持綠色防治、科學防治、社會防治、依法防治,實現林草有害生物可持續控災。
省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林草有害生物災害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直接關係到治理生態系統及生態產業能否高效運行。生物防治作為一項綠色、生態、環保的防治措施,對保障農林生態系統安全,促進農林協調、提質增效發揮著重要作用。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