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漂亮」的蘋果都打蠟謠言滿天飛,接踵而來的是「打蠟蘋果都不能吃,會致癌」,事實上,「漂亮」的蘋果不一定是打蠟,可能是「套袋」。
據了解,市場上部分蘋果確實是有打蠟的情況,但是所使用的蠟制是食用蠟,諸如植物蠟、蜂蠟、多糖類蔗糖酯、單甘酯以及多糖等等,而這些蠟是可以被人體吸收的,並且少量食用的話並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明確表達可以給生鮮水果表面打蠟,當然是要在控制量的前提下才可以。
那麼對蘋果進行打蠟,是否會有用工業蠟的情況呢?其實按照正常情況的話,是沒有人敢去冒這個大不韙的,其一是因為相關部門一直緊抓農產品安全問題,而且社會輿論也呈現一邊倒的情勢,一旦被查出,後果之嚴重難以想像;再來就是沒有任何實驗和論證表明,工業蠟比食用蠟更能讓蘋果的色澤美觀,保鮮能力更強,而工業蠟是不管在味道上面,還是在色澤方面(用紙巾重擦),都很容易穿幫;而且,真當每個果農都可以承受打蠟所造成的成本嗎?事實上打蠟設備價格高昂,光是小設備就要幾萬到十幾萬不等,果農們為了給蘋果打蠟而花費大代價購買設備,豈不得不償失?可能有人會說,卻是在蘋果的表面刮下了一層蠟,怎麼解釋?
事實上蘋果自身是會分泌出一種果蠟,就像是蘋果的應激反應一樣,旨在保護果實,抵抗對外界強光、雨水、風沙等不利環境以及環境中存在病菌、害蟲的侵害。根據研究,蘋果分泌的蠟,成分包含複雜的糖類以及有機酸類物質,而這種天然的果蠟是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其實,「漂亮」的蘋果可能不是因為打蠟,而是用「套袋」的方式種植出來的。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為了讓蘋果的成色更加誘人,果農就在蘋果的種植過程中使用套袋技術。套袋避免了風吹日曬對蘋果成色的影響,也避開了粉塵汙渣,蘋果的色澤自然就很誘人。而如果不使用套袋技術的話,蘋果自身分泌的蠟更多。
本文由「農本紀」創作,從農本不易,與爾比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