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小考拉和小袋熊
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公園位於新南威爾斯州的薩默斯比,由於新冠狀病毒大流行,公園關閉了數月之久。在此期間,工作人員會定期把小袋熊放在小考拉的棲息地,同時清理它的生活區。結果人們發現它們開始經常互動。這對兒小傢伙會每天用自己的鼻子來蹭對方的鼻子。就像愛斯基摩人見面時通過「蹭鼻子」來表達問候和愛意一樣。沒過多久,它們就真的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考拉和袋熊是近親,它們都是有袋類動物,這可能就是它們彼此之間有親近感的根源。
【圖2】大猩猩和一群水獺
在比利時Pairi Daiza動物園,兩隻紅毛大猩猩Uijan(雄性)和Sari(雌性),帶著它們三歲的兒子生活在園內的一條河流附近。後來,一群亞洲小爪水獺也來到了這片領地,並且和這個猩猩家族「打成一片」。工作人員表示,兩者生活在一起,能讓彼此的生活更加豐富而有趣。圖為在園內的人行道上,這群小水獺聚集在大猩猩面前,匍匐在地,仿佛在向大猩猩「請安」。而大猩猩則伸出「雙手」,仿佛在讓這些「臣民們」「平身」。這樣的情景,讓人忍俊不禁。
【圖3】小綿羊和大犀牛
2013年,孟加拉國的一家動物園裡的一隻名叫凱蒂的雌性犀牛不幸失去了它的雄性伴侶,從此變得抑鬱起來。從那以後,它就不愛吃東西了,也變得安靜起來。所以動物園的工作人員決定把它介紹給一隻羊做同伴,結果這招很快就奏效了。綿羊和犀牛在很快就產生了感情,在一起生活了五年。這隻小綿羊原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它仍然堅定地選擇忠於犀牛。
【圖4】小狗和小羊
比利時的一個農民家裡養著兩隻聖伯納德狗。後來,一隻小山羊的媽媽不幸去世了,他就收養了它。結果這隻小山羊就和那兩隻狗就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友誼。
【圖5】山羊和猴子
1997年,在印度南部一個村莊的田野裡,人們發現,一隻名叫Raami的猴子正悠閒地騎在一隻山羊的背上。它甚至將全身都趴了上去,看上去非常享受的樣子。這場景,有沒有讓你想起在科幻電影《猩球崛起》中,猿族騎在馬上和人類徵戰的颯爽英姿?
【圖6】小老虎和大狼狗
2005年,在俄羅斯一家動物園裡,一隻四個月大的東北虎幼崽兒正趴在一隻大狼狗的後背上玩耍。自從這隻小老虎出生之後,動物園就將它交給了這隻大狼狗進行哺育和撫養了。或許在這隻小老虎看來,它就是自己的媽媽了。
【圖7】狗和鴨子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美國人養了兩隻鴨子,它們和家中的金毛犬形成了良好的夥伴關係。圖為在他們家客廳裡的木地板上,這隻性情溫順的金毛犬正趴在地上休息,而其中的一隻鴨子走上前去,將頭放在了它的腦門上。兩者就這樣依偎在了一起。
【圖8】水牛和牛椋鳥
在非洲的肯亞,一隻非洲水牛的後背上站著一群紅嘴的小鳥。這種鳥叫做牛椋鳥,它們經常會成群結隊地來到水牛身邊,以水牛背上的跳蚤或蝨子為食。與此同時,它們也會受到水牛的保護。它們之間的這種友情,可稱之為「革命式」的同志情誼,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的。
【圖9】大狗和小鹿
一個美國人家中養了一隻大丹犬。一天,他又收養了一隻被遺棄的小鹿。結果有一天,他竟然發現這兩隻小動物開始用它們自己的方式來打招呼。它們之後就成為了形影不離的朋友。
【圖10】小狗和刺蝟
動物學家表示,只要動物是社會性的,能夠給予和接受溫暖、柔軟的感覺,它們之間就可能形成良好的朋友關係,但並不能保證每一對毛茸茸的動物都能擁有持久的友誼。為了讓這種關係持續下去,動物們不僅需要彼此舒適相處,還需要有空間和機會以滿足它們自身生物需求的方式生活。圖為一隻小狗和一隻刺蝟並排躺在床上,就像一對「好基友」。動物之間的這種純真的友誼,有沒有讓你感動呢?(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