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是加拿大標誌性的小動物,作為加拿大 的國寶,在郵票上,錢幣上,學校,球隊,雕塑,時尚品牌上到處都有河狸的影子。1851年加拿大的河狸郵票是世界上第一張動物圖案的郵票,加拿大5分硬幣從1937年開始就鑄有河狸圖案。河狸有著比加拿大還要悠久的歷史,對加拿大建國舉足輕重。
河狸尾巴
加拿大有道小吃叫河狸尾Beaver tail ,其實就是油炸麵團,高甜高熱量,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形狀和河狸尾巴相似。
連歐巴馬也吃過渥太華的「河狸尾巴」。據說歐巴馬吃過的那款河狸尾巴,被戲稱為「歐巴馬尾巴」。歐巴馬2009年訪問渥太華時吃了上圖小店裡肉桂口味的「河狸尾巴」,還大讚好吃!
河狸的尾巴是把河狸從其他長得相似的小動物裡如海獺區分開來的主要標誌。
河狸的尾巴形狀扁平,猶如一個船槳。在遊泳時可作為舵及推進器,時速可達7公裡。
河狸尾巴不僅外形特異,功能性也超強。河狸尾巴根附近的腺體可以分泌一種防水油脂,它們會把油脂細心塗抹在厚實的毛皮上,這樣就能有效地防水。 河狸途油脂如同老漢搓澡,畫面非常滑稽。
河狸尾部還會分泌一種腺體,味道濃鬱,雌雄河狸都會分泌,是製作名貴香水的重要原料,被稱為河狸香型。
河狸鐵牙
河狸嘴上有兩對終身生長的大門牙(上下)。它們靠啃樹來磨牙。這大門牙顏色發黃,異常堅固。河狸的四個門牙在哺乳動物中,它的牙齒是最耐酸的一類,加上牙釉質富含鐵元素,十分堅硬,牙齒末端呈現鑿狀,能夠輕易啃下一科樹木。它們能在2小時內將一顆直徑40cm樹木咬斷。
河狸有了「鐵齒銅牙」,想咬多硬的東西都沒問題!
河狸是動物界裡著名的建築師,平生最大夢想就是為「伐木累」 蓋間大房子,一家六口河狸和和美美平安一生。(河狸一夫一妻,幼崽一窩可生三四個,河狸夫婦會精心照顧到小幼崽成年) 樹木是房子的主要材料,但河狸在獲取建築材料的過程中,竟然需要付出生命代價。
河狸通過啃樹獲得木頭,但會被自己啃的樹砸死,一些研究表明,河狸判斷樹木倒伏的方向有70%的正確率。如果判斷錯了方向,只能自認倒黴……
因為河狸非常蠢,它們啃樹的時候其實不是往一個方向啃的,而是轉圈啃,河狸個子也不大,河狸在陸地上動作遲緩,視力也不太好,沒法有一個宏觀視角判斷樹往哪邊倒,只有憑藉自己的臨時反應,在樹倒下的一刻閃開,沒閃開就慘了,包括被樹直接砸死的,被樹壓的不能動然後被天敵遇到吃掉的,或者因不能動最後餓死的。
生活在底層的河狸,要想有房子住,可都是拿命換來的。
河狸皮毛
河狸皮毛十分名貴,為了能在冷水中保持體暖,河狸進化出了非常濃密的雙層毛髮Double Coat,即全身毛髮由長而粗糙的外層鬃毛和細密輕巧的內層絨毛組成,在每平方釐米的皮膚上能生長出12000~25000根毛髮,這種厚實的毛髮不光能保暖,還能為河狸提供浮力和防護力。
河狸的毛皮也很漂亮,從水中一出水面其皮毛滴水不沾,顏色油光發亮,其中棕慄色、淺紅色和黑色最為常見。因為很少有動物長有這麼濃密漂亮的毛皮又有絕佳保暖性。這就使得河狸皮毛在皮毛交易市場上可以賣出高價,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到16世紀時,歐洲社會開始將河狸毛皮視為上等貨,把歐洲的河狸殺光後,在17.18和19世紀去北美獵殺河狸。
河狸皮保暖性好,又柔軟舒適,一向是皇室和貴族喜歡的服裝面料,價格也相當昂貴。
身著河狸皮大衣的奧斯卡·王爾德↑
用河狸皮做出來的禮帽,即使在下雨天也不會變形,成為多雨英國人人爭搶的即能展現身份又功能強大的必備神器。
△ 1832 年河狸皮製帽子的廣告
壟斷整個加拿大貿易的英國寡頭公司哈得遜灣(Hudson's Bay Company)當時以河狸皮毛貿易為主,河狸為其公司徽章,聞名整個歐洲。
因皮草貿易建城的蒙特婁(Montreal)這座城市的徽章還有河狸。
而如今的河狸皮,用來做蘇格蘭傳統服裝,蘇格蘭裙的腰包。
一提蘇格蘭裙就是走光事件? 太落伍了吧
河狸外交
早在1946年,加拿大搞起了河狸外交,那時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突發奇想,致電加拿大表示希望引進幾十隻河狸,藉此振興阿根廷的毛皮產業。
為了幫助智利和阿根廷發展皮毛生意加拿大,送了25對河狸到這些南美國家放養,主要是養在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森林,火地島烏斯懷亞地區。
結果呢,河狸到了南美洲,為了適應環境,竟失去了雙層毛髮特徵,不再長那麼厚厚一層的毛了,只有薄薄一層,失去了商業價值,因此沒有人捕殺河狸以獲取皮毛。
而且由於一些物種原因,南美洲的肉食動物,如狐狸,山貓,土狼等都不會去獵食河狸。於是從加拿大來的河狸仿佛找到了一個天然繁殖場,在之後的70年裡瘋狂繁殖,根據2015年的記錄數據,在南美的土地由最初的50隻漲到數十萬隻以上!
世界盡頭火地島當地的河狸數量已經超過當地人口數量,達到15萬多隻,而火地島當地的人口總數僅為13.4萬!
一隻河狸不用一天就能將一棵百年老樹給啃倒,成千上萬的樹木倒塌死亡,飽受河狸破壞的地區看上去就像被十幾架飛機地毯式轟炸過的森林。並一步導致洪災泛濫,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一部2015年在阿根廷拍攝的紀錄片中,加拿大河狸被當地人稱作「invaders of the end of the world」 。
智利生物學家Giorgia Graells表示,當地森林完全應對不了河狸所帶來的災難。樹木被啃食致死,洪災也會導致樹種被埋在泥土裡,因而長不出新的樹木,這樣對的森林破壞已經到達無法復原的程度。
河狸從出生到成年僅僅需要18個月,成年河狸的體重可以達到23至25公斤,每年還能繁殖三四窩後代,火地島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每年這裡的河狸要啃噬掉六公頃的原始森林,因為它們截斷水流築建堤壩的行為,導致溪流和河面拓寬,大量的樹木因為被淹沒而死亡,當地的土壤和水質也因此而受到破壞,還有一部分樹木的死亡是因為樹皮被河狸剝掉。
生物學家Christopher Anderson也說,如果再不採取行動,河狸們將會很快入侵至阿根廷著名旅遊勝地——¨小瑞士¨Bariloche。
獵殺河狸
從2005年開始,火地島的政府主管部門和許多餐館就已經開始考慮食用河狸肉,營養學家表示,河狸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只要達到一定的衛生要求就可以放心食用。但是效果並不理想。
在兩三百年前,河狸是北美寒冷地區印第安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他們烹飪河狸的方式是碳烤,將河狸的毛皮和內臟去除,然後簡單的放點鹽巴和香草提味,再將河狸架在火上烤熟吃掉。還有的印第安人會將河狸肉切成肉條,然後用煙燻、日曬的方式將其製作成耐儲藏的肉乾。
一些印第安人還會再進一步加工河狸肉,他們會將河狸肉乾和其它肉乾、油脂、堅果和漿果(藍莓、蔓越莓,葡萄乾)等食物合在一起搗成糊狀,製成一種能夠保存數月甚至數年的肉餅,以備不時之需。
這種幹肉餅叫pemmican,味道不錯,混合了肉香和果香,很多印地安人到野外捕獵時,都會攜帶這種乾糧。pemmican是一種高能量的食品,用於補充能量,恢復體力,除了印第安人,被毛皮商人和探險家廣泛食用。
如今的幹肉餅主要是野牛肉,駝鹿肉混合物,河狸在加拿大已經沒人(包括印第安人)吃了。
Pemmican味道有點像我們熟悉的牛肉乾,有原味、胡椒味、甜辣味和照燒味等,除了是徒步愛好者所鍾愛的食品,也是非常受加拿大人歡迎的零食。
如果阿根廷人把河狸做成pemmican, 再低價賣給加拿大人,ok不 ok呢? 阿根廷火地島管事的,速和我聯繫,在線等。🌝🌝
阿根廷和智利主要是歐洲人以及當地南美洲印第安人的後裔,其實在他們的歐洲老家,兩三百年前河狸也因為肉質鮮美,尾巴像魚,被當做魚類食用。特別是河狸尾巴,脂肪豐富,是歐洲人因宗教原因不能吃肉時開葷的絕佳選擇。
河狸之所以不被南美人作為食物接受,原因非常簡單,阿根廷的牛肉多好吃多便宜啊,幹嘛不吃牛肉,而要吃河狸呢?
2016年阿根廷和智利政府發出了如下指令:訓練專業獵人,在森林各個地方設下「捕河狸陷阱」,在10年之內獵殺至少10萬隻河狸,直到這個物種在南美洲的土地上滅絕為止。
讓專業獵人剿滅河狸的行動受到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監管,估計會持續到2031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動物外交需謹慎!
下面的動物外交如土耳其的也事與願違:
帝國的延續: 貓咪咪與羊咩咩
貓頭鷹是吉是兇,法國/ 希臘有話要說 (2)
貓咪觀察: 鏟屎官的英語,太差了吧
南極即沒有北極熊,也沒有雪橇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