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中國小康網訊近日,有報料稱「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西湖邊的網紅松鼠被老鷹抓了!」據說,當時在場的人不少,也有不少人錄下了視頻。「昨天是有一隻老鷹叼了松鼠。」樹邊一位餵松鼠的大伯說,「這邊老鷹挺多,除了老鷹,還有野貓。那邊有七八隻野貓呢,經常抓松鼠。」周圍有遊客感嘆「松鼠挺肥的」,大伯卻說現在沒幾隻肥的:「肥的跑不動,都被抓走了。」
「每年到了這個季節,老鷹都會過來。因為老鷹,現在鴿子都嚇跑了。」一位商販說,「我在這邊工作也只看到過這一次。那隻老鷹吃了一隻松鼠,應該是吃飽了就沒抓其它松鼠。」引發網友熱議。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實際上除了網紅松鼠,但杭州每個人在此暢遊休閒,都會留下一段「杭州之戀」,卻是不爭的事實。杭州對世人的吸引力,就連世界大師們也概莫能外。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有誰呢?
泰戈爾想住湖邊屋
1924年4月14日上午8點,泰戈爾從上海北站乘早班車來到杭州,由林徽因與徐志摩的陪同翻譯,下榻西湖飯店,在此呆了3天,參觀了靈隱寺、西泠印社等名勝古蹟。
左起: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4月16日下午,泰戈爾在浙江教育廳作了名為《從友愛上尋光明的路》的演講,聽眾超過3000多人,這是杭州歷史上第一次大型「開講啦」。
泰戈爾被杭州人民的熱情所感染,即興作詩一首:
山站在那兒
聳入雲中
水在他的腳下
隨風波湧
好像在請求他
但是他高傲不動
離別的時刻到了,泰戈爾在西湖邊戀戀不捨,他像個孩子似的對林徽因和徐志摩喃喃道:「我真想在湖邊買個小屋住上幾天啊。」
芥川君詩詠東坡肉
杭州西湖的樓外樓已經有160多年歷史,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佳話,其中就有一位世界級的大文豪,緣結於此,他就是寫過《羅生門》的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1921年5月1日,芥川龍之介作為日本國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特派員,從上海乘火車來到杭州。芥川龍之介的杭州之行,對西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給友人的信中盛讚「西湖之小巧玲瓏,美不勝收」,「西湖美景,如同明朝古畫」。
芥川龍之介(右一)在西湖樓外樓用餐
芥川龍之介在杭州呆了兩天,回國後發表的《江南遊記》,用了六個章節來描寫西湖攬景,其中單用一個章節來講在樓外樓的午餐情形。
芥川龍之介在樓外樓品嘗菜餚,有「生薑清煮的鯉魚」,而且還品嘗了東坡肉,因為5月4日他由杭州返回上海當天,在寄給友人的明信片中,他用一首俳句表達了西湖印象:「盤中猶剩東坡肉,春燕呢喃鬧堂前」。
阿巴斯的杭州之戀
伊朗,這個「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自漢代就與中國交往的文明古國,誕生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阿巴斯·基亞魯斯塔米。有一種說法叫「電影始于格裡菲斯,止於阿巴斯」。
阿巴斯的電影有著濃厚的人文關懷,如關心兒童教育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刻畫大地震中人性光輝的《生生長流》;反映平民真摯愛情的《橄欖樹下的戀人》……在他作品裡流淌的不僅僅是伊朗的,也是全人類的共通的主題。
阿巴斯在晚年把自己的封山之作留給了杭州。而且名字就直截了當地表明了大師對杭州的喜愛——《杭州之戀》,並且決定由陳道明和李立群兩位表演藝術家來出演。儘管這部作品成了大師的未竟之作,卻留下了最接底氣的、表現杭州市民生活的攝影作品。
阿巴斯(戴帽者)關注杭州日常生活
《杭州之戀》是阿巴斯為杭州量身打造的電影。為了深入取材,2014年到2016年,他四次來杭。與其他大師對著名景色流連忘返的是,阿巴斯愛上了杭州民俗氣息濃重的饅頭山社區,將鏡頭對準了那裡豐富的生活細節:普通勞動者吳大姐,成為阿巴斯鏡頭中的主角,大師拍攝了她的日常生活;大師還入鄉隨俗,體驗了凌晨6點西湖邊的廣場舞、品嘗了杭州名小吃蔥包燴、松鼠桂魚、梅家塢龍井茶……
杭州的多角度之魅
以上三位大師,橫跨詩歌、小說、電影三大領域,卻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杭州之魅。
泰戈爾眼裡的杭州,可是說是「靈性杭州」,一首小詩,就把杭州的「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輕靈之美烘託出來了。
芥川龍之介眼裡的杭州,可以說是「味道」杭州,一篇《江南遊記》,樓外樓竟佔了主要篇幅,芥川君在文學界並不以「吃貨」著稱,卻為了一塊小小的東坡肉,而在方寸文章之間「食指大動」。
阿巴斯眼裡的杭州,可以說是「煙火杭州」,進入大師鏡頭的不是山水勝景,而是閭裡市井,這更說明杭州「淡妝濃抹總相宜」,即使是「素麵朝天」,她的美一樣動人心魄。(子華)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