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勇 通訊員 王不帥
11月的一個清晨,一個難得的大晴天,王東奎帶著媳婦,往默河上遊走。王東奎說,一會兒到地方後,就不說話了、儘量趴低身體,和戰士趴在戰壕裡一樣。
王東奎是鎮平縣人,移居內鄉縣已36年,安家在馬山口鎮默河南岸。
青山河位於默河上遊,是默河三大源流之一。王東奎和媳婦二人來到青山河老橋,沿著老橋南頭新建的護坡下到河道中。
現在是枯水季,水流較小。青山河老橋和新建的青山河二橋之間的河道中,露出很多長滿水草的沙石灘。兩人沿著河道中央的一條沙石灘,一腳深一腳淺的向著青山河二橋的方向前進。
前行約200米,大片豐美的水草包裹著清澈溪流,沙石灘裡有一個清淤時留下的圓坑,裡面有兩塊大石頭。王東奎和媳婦坐在石頭上,伏低身子,屏聲斂起,把眼睛埋在草叢後,聚精會神的觀察,像正在執行任務的「狙擊手小組」。
約莫半小時,王東奎輕輕拍了拍媳婦。遠處兩個小白點一點點變大,越過青山河二橋,越來越近、越來越大。
白鷺來了!
它們振翅飛行的姿態優美極了。雪白的羽翼優雅的揮動,黑色的細長的腿腳展開,像預備降落的飛機打開起落架,輕盈的飄向水面。
水面被它們製造的氣流擾動,像一面飄動的鏡子,白鷺優雅的身姿和優雅的倒影,舞動著緩緩靠近,像一場孤單的美麗芭蕾。
多年不見的珍貴鳥類今年開始回歸默河。這讓王東奎感觸頗深。從2015年起,他在馬山橋北頭的路邊開了一家飯店,叫九昌源。飯店二樓有幾個靠窗的房間,可以一面賞河景、飛鳥,一面吃飯。天氣暖和了,把桌子往河堤上一支,喝茶吃飯,絕對舒坦。
後來因長期環境保護意識的薄弱和設施的缺乏,默河的汙染逐年加重。移民搬遷、經濟發展等促使鎮上的常住人口迅速增加,加劇了默河汙染惡化的態勢。
王東奎說,那時的默河成了名副其實的「墨河」,水是黑的,有氣味,沒人去河裡釣魚、洗衣服,更沒人下河遊泳,很多地方的水看著像「黑米粥」,估計下去也遊不動。
默河馬山段,是中建七局四公司內鄉縣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施工項目最早啟動清淤、水環境治理、堤防和跨河橋施工的地方。內鄉縣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施工項目包含默河治理37.96公裡,堤防工程67.712公裡,堤頂道路68.402公裡,跨河大橋13座,排水管涵閘45座,10座液壓壩攔蓄工程,四處濱河公園共3.5555萬平方米,馬山口鎮、王店鎮、灌漲鎮、餘關鄉汙水處理廠4座及配套汙水管道89808米,總造價8.16億。
最早動工的默河馬山段,經過一年多的施工、治理和自然修復,原本渾濁腥臭的「臭水溝」華麗變身,水質清澈,河道水草豐美,蘆葦搖曳,成為群眾消閒、散步、賞景的好去處。多年未見的大雁、白鷺等的珍貴鳥種,再度「回歸」默河。
王東奎說:「默河的變化看得見、也聞得見。現在經常看見人在河裡洗衣服、釣魚、遊泳。很多人飯後去河道裡的沙石灘散步、看景。白鷺歸來,充滿了美好和幸福的象徵意義。它們用優雅的姿態,宣告回歸,也給內鄉縣默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治理行動,畫上個大大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