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喜歡薛寶釵的人很多,黑薛寶釵的人也不少。而導致薛寶釵招黑的事件,我認為主要有四件,其中,最後一件最招黑。
01.滴翠亭嫁禍林黛玉
《紅樓夢》第27回,寶釵去瀟湘館找黛玉,因見寶玉進去了,便決定抽身回來。
正是在回去的途中,寶釵見著了一對玉色蝴蝶,就想著撲來玩耍。誰知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的,累得寶釵香汗淋漓、嬌喘細細卻不曾撲著,還把她引到了一個叫滴翠亭的亭子上。
這便是《紅樓夢》中的名場面「寶釵撲蝶」,也是寶釵難得的一次流露出少女活潑可愛的一面。
但寶釵的接下來的舉動卻成為了她永遠也抹不去的黑點。
且說寶釵追蝴蝶不到,便欲放棄回去,誰知這時突然聽到了亭子裡面有人說話,古語說非禮勿聽,寶釵煞住腳往裡細聽就算了,
更過分的是,她聽了小紅和墜兒的牆角,知道自己會被兩人發現後,用一個金蟬脫殼的法子,將偷聽之事全部「嫁禍」給根本不在場的林黛玉。
寶釵先是故意放重腳步,笑著叫「顰兒,我看你往哪裡藏!」一面說一面故意往前趕,這還不算,還要煞有介事地說黛玉剛剛就在這裡蹲著弄水玩,讓小紅和墜兒都認定林黛玉聽到了她們的談話。
我當時讀到這裡,就覺得寶釵城府很深。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她情急之下做出來的舉動,但這不正說明,在寶釵的潛意識裡,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的時候,是可以通過栽贓嫁禍給他人來為自己脫罪的。
這乃其一。
02.說金釧兒的死不為可惜
除了「嫁禍」林黛玉,寶釵面對金釧兒之死時的冷酷無情也讓人喜歡不起來。
話說王夫人因為金釧兒與寶玉調笑,一怒之下要把金釧兒趕了出去,誰知金釧兒也是個烈性的,哀求無果後跳井身亡了。
寶釵聞得這事兒,忙來到王夫人處道安慰,王夫人當然沒有將真相告知,只說是金釧兒把她的一件東西弄壞了,因此打了她幾下,還說:「我只說氣她兩天,還叫她上來,誰知她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
寶釵聽到這裡,就回答道: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麼想。據我看來,他並不是賭氣投井。多半他下去住著,或是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他在上頭拘束慣了,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處去頑頑逛逛,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
這裡寶釵雖是為了安慰王夫人,但還是能感受到寶釵面對無辜生命死亡的那種無動於衷,沒有同情,沒有憐憫,甚至把罪責推到死者身上,讓人不寒而慄。
03.對尤三姐自殺、柳湘蓮出家不以為意
如果上面是為了安慰王夫人,那接下來這件事兒,寶釵是真的毫不在意。
寶釵的哥哥薛蟠因為龍陽之癖覬覦柳湘蓮,結果被柳湘蓮設計遭一頓毒打,兩人因此結下了梁子,沒想到後來因為薛蟠遭到歹人搶劫被柳湘蓮救了,兩人又結拜成了兄弟。
薛蟠知道柳湘蓮要與尤三姐成婚,還讓薛姨媽幫他張羅婚事,只是後來柳湘蓮悔婚,導致尤三姐自刎表決心,柳湘蓮痴情眷戀,卻被道人幾句話點醒,然後跟著道人走了。
薛姨媽聽聞後難過不已,就連呆霸王薛蟠都哭了。
但寶釵聽了,卻並不在意,還勸薛姨媽道: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他們前生命定。前日媽媽為他救了哥哥,商量著替他料理,如今已經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說,也只好由他罷了。媽媽也不必為他們傷感了。
倒是自從哥哥打江南回來了一二十日,販了來的貨物,想來也該發完了。那同伴去的夥計們辛辛苦苦的,回來半個月了,媽媽和哥哥商議商議,也該請一請,酬謝酬謝才是,別叫人家看著無理似的。」
寶釵說的有錯嗎?沒錯,但同時也能看出,寶釵面對人生的生離死別,至始至終都很冷漠,仿佛看透一切,卻也少了人情味兒,反觀她哥哥薛蟠,平日裡惹是生非,卻還有幾分真性情。
04.成了好姐妹心上人的妻子
以上三點是很多人都公認的寶釵招黑的原因,但我認為寶釵最招黑的,還是嫁給了她好姐妹的心上人,賈寶玉。
雖然《紅樓夢》80回以後的章節遺失了,但根據前面作者留下的線索,最後寶釵嫁給賈寶玉是一定的。
而在高鶚續寫的章目裡,由賈母授意、鳳姐兒巧施「掉包計」,讓寶釵與寶玉成了親,林黛玉聞聽後,憑著最後的力氣將所有的詩稿焚燒,最終魂歸離恨天。
雖然這事不能將所有的罪責怪到寶釵頭上,畢竟她也做不得主,但還是不能抹去寶釵嫁給了自己好姐妹的心上人這一事實。
在前文書裡,林黛玉對薛寶釵早已「孟光接了梁鴻案」,將薛寶釵當成了親姐姐,將薛姨媽當成了親媽,甚至連著寶釵的堂妹寶琴也是當成是自己的親妹妹,叫的時候連姓都省了。
放在今天,薛寶釵與林黛玉就是一對好閨蜜。
可這個掏心掏肺的閨蜜,卻背著林黛玉嫁給了她最愛的人,還間接導致了林黛玉的離世,試問這樣的人,又怎麼讓人喜歡得起來呢?
因此,我認為這才是寶釵最招黑的。
當然,薛寶釵也非完全冷漠無情,像湘雲、黛玉和邢岫煙等就就受過她的幫助和恩惠,而且寶釵的優點有很多,比如博學、聰慧、圓融,有大局觀,特別是她的管理能力,就連被王熙鳳稱讚不已的探春也不遑多讓。
俗語說「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吧。
寶釵抽花籤抽到的評語是「任是無情也動人」,這評語倒是貼切。
【end】
(圖片來源自網絡)
我是立志讀萬卷書、行萬裡的讀書旅行茶,關注我,觀看更多相關內容。